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及印刷机,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本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驱动组件、转动杆、固定杆、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以及弹性压紧组件,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导杆、压板、限位柱、限位环以及压缩弹簧。层叠的多个金属薄板的后端通过压板进行压合,由于金属薄板为方形,压板在方形的一个侧边的中心施加压力时,将金属薄板两边翘起,通过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将翘起的部分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少了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吸附力,防止金属薄板在运输过程中的将相邻的金属薄板同时运输到印刷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及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金属薄板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及印刷机。
技术介绍
金属薄板作为工业制造中重要的一种生产原料,通过切割机将开卷后的卷料进行切割后得到,并用于下一道的生产工具当中。在印刷领域,通过印刷机的上料机构将金属薄板输送至刷机中进行印刷。现有技术中的上料机构将金属薄板的一端提起然后将提起的一端向右输送至传送带或者传送辊上进行传输。然而由于金属薄板为铁磁性材料,相互之间会有吸附力,在上料机构将金属博的一端提起时,会将相邻的金属薄板也连带提起,从而会导致印刷机印刷时,不能将连带的金属薄板印刷上,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金属薄板卡在印刷机内,导致印刷机卡死。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以实现上料时减少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吸附力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本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驱动组件、转动杆、固定杆、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以及弹性压紧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本体的进料侧,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侧一端,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料侧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适于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导杆、压板、限位柱、限位环以及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所述限位环依次套设在所述限位柱,所述压板与所述限位柱抵持,所述限位环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包括气缸以及套设于气缸推杆的真空吸盘,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转动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转动杆上。进一步的,所述二升降式吸盘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两侧,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为倒L形。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承重板、驱动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承重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上,所述转动杆穿过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支撑板且漏出部分套设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滑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以及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同侧的两端,所述滑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块,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滑杆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内测的两个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滑杆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及印刷机,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本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驱动组件、转动杆、固定杆、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以及弹性压紧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本体的进料侧,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侧一端,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料侧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适于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导杆、压板、限位柱、限位环以及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所述限位环依次套设在所述限位柱,所述压板与所述限位柱抵持,所述限位环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的上端。层叠的多个金属薄板的后端通过压板进行压合,由于金属薄板为方形,压板在方形的一个侧边的中心施加压力时,将金属薄板两边翘起,通过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将翘起的部分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少了相邻金属薄板之间的吸附力,防止金属薄板在运输过程中的将相邻的金属薄板同时运输到印刷机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的正视图。图中:110-上料架本体;111-侧板;112-顶板;113-底板;114-传送辊;120-支撑板;121-滑杆;122-第一支撑块;125-第二支撑块;124-滑块;130-驱动组件;131-承重板;132-驱动电机;133-第一齿轮;134-第二齿轮;140-转动杆;150-固定杆;160-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161-气缸;162-真空吸盘;163-第二固定块;170-弹性压紧组件;171-第一固定块;172-导杆;173-压板;174-限位柱;175-限位环;176-压缩弹簧;180-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本体110、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20、驱动组件130、转动杆140、固定杆150、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160以及弹性压紧组件170,两个所述支撑板120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本体110的进料侧,所述转动杆140转动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20之间,且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侧一端,所述固定杆150固定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20之间,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料侧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130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20上,且适于带动所述转动杆140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160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杆140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170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150上,弹性压紧组件170包括:第一固定块171、导杆172、压板173、限位柱174、限位环175以及压缩弹簧176,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架本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驱动组件、转动杆、固定杆、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以及弹性压紧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本体的进料侧,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侧一端,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料侧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适于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导杆、压板、限位柱、限位环以及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所述限位环依次套设在所述限位柱,所述压板与所述限位柱抵持,所述限位环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架本体、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驱动组件、转动杆、固定杆、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以及弹性压紧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架本体的进料侧,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侧一端,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之间,且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料侧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适于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升降式吸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导杆、压板、限位柱、限位环以及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以及所述限位环依次套设在所述限位柱,所述压板与所述限位柱抵持,所述限位环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包括气缸以及套设于气缸推杆的真空吸盘,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转动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相邻板材吸附力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式吸盘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宇,江夏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鑫盛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