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73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反应槽位于电磁反应腔内部,电极位于反应槽内部,导电辊位于反应槽顶部,底辊位于反应槽底部,超声波发射器位于反应槽正上方,双层单向过滤膜位于底辊下方,过滤器与反应槽通过过滤管道相连,换热器与反应槽通过换热管道相连,换热器与过滤器通过过滤管道相连,蒸汽管道安装在换热器的底部和顶部,槽液添加管道安装在反应槽的顶部,腐蚀箔经由导电辊和底辊通过反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电磁反应腔,加快电极之间电荷运动速度,显著提升腐蚀箔打孔效果;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和过滤膜,加快槽液反应杂质沉淀,提升产品品质和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
技术介绍
电极箔作为电容器的重要储能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容器产品中。电极箔共有两道生产工序,分别是腐蚀和化成工序,腐蚀的原理是通过电化学腐蚀,在光箔表面打孔,扩大光箔表面积,为电荷附着提供场所;化成的原理是通过加电作用在腐蚀箔表面产生氧化膜,从而成为电极箔。电极箔的品质取决于腐蚀工序的质量,所以腐蚀箔的打孔工艺十分关键。传统的电化学打孔,是通过对电极和导电辊加电,将高浓度混酸作为反应介质,进行电化学腐蚀。该打孔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铝粉和自由铝离子,这些杂质会附着在腐蚀箔表面和底辊表面,挤压后产生麻坑,造成产品损耗;2、由于腐蚀箔和电极之间存在间距,所以电离子的传导完全依赖电荷在槽液中的自由移动,降低加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电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腐蚀箔的打孔设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包括反应槽、电磁反应腔、电极、导电辊、底辊、所述反应槽位于电磁反应腔内部,所述电极位于反应槽内部,所述底辊有一对,位于反应槽底部,所述导电辊有一对,位于反应槽液面之上,所述电极有两对,分别位于导电辊和底辊之间,腐蚀箔经由导电辊和底辊牵引穿过一对电极之间,上下进出反应槽,所述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导电辊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反应腔含有为缠绕线圈的螺线管,通电可产生电磁场。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槽顶部还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进一步的,反应槽的上部,还安装有槽液添加管道。进一步的,所述底辊下方,单向过滤膜将所述反应槽的底部分割,所述过滤器反应槽通过过滤管道相连,过滤器进口管分别连接于单向过滤膜的下方,出口管位于单向过滤膜的上方,同时位于所述反应槽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过滤膜是双层的。进一步的,换热器与所述反应槽通过换热管道相连,换热管道进口连接于单向过滤膜上方,同时位于所述反应槽的上部,换热管道出口连接于所述反应槽的上部。进一步的,蒸汽管道安装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和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的进口换热管道与所述过滤器出口过滤管道通过三通相连。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电磁反应腔,加快电极之间电荷运动速度,提升加电效率;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加快反应杂质的沉淀;通过双层单向过滤膜,保证杂质能够通过过滤膜至反应槽底,而不会反向滤出;通过使用过滤器,将沉淀的杂质过滤,保证槽液的洁净程度。对比传统设备,使用该打孔工艺方法,加电效率提升20%,产品损耗下降30%,槽液添加量下降1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反应槽;2-电磁反应腔;3-电极;4-导电辊;5-底辊;6-超声波发射器;7-双层单向过滤膜;8-过滤管道;9-过滤器;10-换热管道;11-换热器;12-蒸汽管道;13-槽液添加管道;14-腐蚀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的一种腐蚀箔的打孔工艺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反应槽1、电磁反应腔2、电极3、导电辊4、底辊5、超声波发射器6、双层单向过滤膜7、过滤管道8、过滤器9、换热管道10、换热器11、蒸汽管道12、槽液添加管道13、腐蚀箔14,所述反应槽1位于电磁反应腔2内部,所述电极3位于反应槽1内部,所述导电辊4位于反应槽1顶部,所述底辊5位于反应槽1底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6位于反应槽1正上方,所述双层单向过滤膜7位于底辊5下方,所述过滤器9与反应槽1通过过滤管道8相连,所述换热器11与反应槽1通过换热管道10相连,所述换热器11与过滤器9通过过滤管道8相连,所述蒸汽管道12安装在换热器11的底部和顶部,所述槽液添加管道13安装在反应槽1的顶部,所述腐蚀箔14经由导电辊4和底辊5通过反应槽1。腐蚀箔通过导电辊进入反应槽中,反应槽内共有四块电极,两块电极构成一组加电单元,每组加电单元的电极间距约为10厘米,腐蚀箔从第一组电极中穿过,经两根底辊后,再通过第二组电极,直至导电辊,即完成打孔流程。加电时,电极与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导电辊与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由于导电辊与腐蚀箔直接接触,所以腐蚀箔表面存在正电荷;进入电极后,电极与槽液带负电荷,电磁反应腔产生的磁场,可加速负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实现高效的电化学腐蚀。腐蚀打孔过程效率越高,产生的硫酸铝、磷酸铝和铝盐也就越多,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反应槽槽底发射超声波,加速固体颗粒的沉淀,可防止颗粒在槽液中自由运动;同时,双层单向过滤膜可保证沉淀物可以沉淀至槽底,而不会反向滤出,带杂质的槽液经过滤器后,与正常槽液一同进入换热器中,完成循环加热过程,保证槽液的温度可控。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打孔工艺方法,加电效率提升20%,产品损耗下降30%,槽液添加量下降10%。申请人又一声明,本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技术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技术的任何改进,对本技术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技术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槽(1)、电磁反应腔(2)、电极(3)、导电辊(4)、底辊(5)、所述反应槽(1)位于电磁反应腔(2)内部,所述电极(3)位于反应槽(1)内部,所述底辊(5)有一对,位于反应槽(1)底部,所述导电辊(4)有一对,位于反应槽(1)液面之上,所述电极(3)有两对,分别位于导电辊(4)和底辊(5)之间,腐蚀箔(14)经由导电辊(4)和底辊(5)牵引穿过一对电极(3)之间,上下进出反应槽(1),所述电极(3)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导电辊(4)与电源的正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槽(1)、电磁反应腔(2)、电极(3)、导电辊(4)、底辊(5)、所述反应槽(1)位于电磁反应腔(2)内部,所述电极(3)位于反应槽(1)内部,所述底辊(5)有一对,位于反应槽(1)底部,所述导电辊(4)有一对,位于反应槽(1)液面之上,所述电极(3)有两对,分别位于导电辊(4)和底辊(5)之间,腐蚀箔(14)经由导电辊(4)和底辊(5)牵引穿过一对电极(3)之间,上下进出反应槽(1),所述电极(3)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导电辊(4)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反应腔(2)含有为缠绕线圈的螺线管,通电可产生电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1)顶部还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蚀箔的打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反应槽(1)的上部,还安装有槽液添加管道(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海一电子有限公司四川中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