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78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捏合装置,无需停止该捏合装置就能确认在壳体内形成的捏合室的内壁面的磨耗进展程度。捏合装置(1)具备:形成在壳体(3)的壁部(3b)的传感器设置空间(16);在传感器设置空间(16)的底部配置检测部(17a)的磨耗检测传感器(14);以及接收从磨耗检测传感器(14)输出的信号的控制部(15),该控制部(15)具有基于信号的变化判断捏合室(2)的内壁面(3a)的磨耗进展的磨耗判断部(22)。的磨耗进展的磨耗判断部(22)。的磨耗进展的磨耗判断部(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捏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检测捏合室的内壁面的磨耗的功能的用于捏合塑胶、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捏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塑胶、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为粘弹性物质,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捏合装置中,在构成该捏合装置的壳体内形成的捏合室的内壁面与塑胶、橡胶等高分子材料(被捏合物)之间,在捏合处理中产生较强的摩擦。此外,作为所述捏合装置的一例,已知用于捏合作为轮胎原料的橡胶的装置。近年的轮胎在其原料的橡胶中以高比例混合如二氧化硅(silica)那样的高硬度物质的情况较多,因此,捏合室的内壁面的磨耗比以往更显著。
[0003]在此,作为以往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检查捏合室的内壁面的内部检查装置。该内部检查装置如下地构成。所述内部检查装置具备:能够拍摄捏合装置的内部的拍摄部;能够照射捏合装置的内部的照明部;将所述拍摄部在捏合装置的内部可上下移动地悬吊支撑的悬吊支撑构件;以及受理用于从捏合装置的外部操作所述拍摄部的操作的操作部。
[0004]根据所述内部检查装置,能够以较少的人数简便地进行捏合装置的内部状况的观察,能够简单地检查捏合装置的内部。
[000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

37028号。
[0006]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部检查装置,由于不能在运转过程中确认捏合室的内壁面的外观,因此,检查时需要停止捏合装置。此外,难以定量地确认捏合室的内壁面磨耗成何种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捏合装置,无需停止该捏合装置就能确认捏合室的内壁面的磨耗进展程度。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捏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捏合转子,通过绕指定的轴心旋转而对被捏合物进行捏合,并且具有捏合叶片,所述捏合叶片包含被配置在该捏合转子的径向的最外侧的捏合叶片顶部并且向所述被捏合物赋予剪切力;壳体,具有内壁面,所述内壁面界定捏合室并且与所述捏合叶片顶部隔开指定的间隔而相向配置,所述捏合室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个捏合转子并且用于捏合所述被捏合物,在该壳体以从所述捏合室隔离的方式形成有包含底部的传感器设置空间,所述底部相对于所述内壁面向所述径向外侧隔开指定的距离而被配置;磨耗检测传感器,具有检测部,并且以所述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传感器设置空间的所述底部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传感器设置空间,该磨耗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于所述内壁面在所述径向上的磨耗状态的信号;以及控制部,接收从所述磨耗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所
述信号,并且具有基于所述信号的变化判断所述内壁面的磨耗进展的磨耗判断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捏合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10]图2A是将图1的捏合装置的壳体部分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0011]图2B是将图2A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0012]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捏合装置的壳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3]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捏合装置的壳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图1、图2A、图2B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的捏合装置1。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捏合装置1的正面剖视图。图2A是将图1的捏合装置1中的壳体部分放大的放大剖视图。图2B是将图2A的一部分(部分A)进一步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0015]首先,说明捏合装置1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捏合装置1具备:壳体3,在该壳体3的内部形成有捏合室2;被配置在捏合室2内的一对捏合转子4、5(至少一个捏合转子);竖立设置于壳体3的上方的具有料斗6的材料供给筒7;上下移动自如地插通于该供给筒7内的移动式重锤(floating weight)8;筒状的气缸9;活塞10;活塞杆11;以及卸料门12。
[0016]气缸9连结于材料供给筒7的上部,被配置在该气缸9内的活塞10通过气密地贯穿气缸9的下盖侧的活塞杆11而连结于移动式重锤8。如果形成在气缸9内的上部的空间被加压而移动式重锤8下降,则从料斗6供给的被捏合物经过材料供给筒7内而被压入壳体3内。被捏合物以塑胶、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的构成材料。另外,也可以取代气缸9而使用液压缸、电动线性致动器。
[0017]设置于壳体3的底部的排出口在捏合时由通过旋转致动器而开闭自如的卸料门12封闭,在捏合室2内捏合指定时间后的捏合物(捏合完毕的材料)通过打开该卸料门12,从而被排出到装置外。
[0018]捏合转子4、5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邻地被配置,以使互相相向的转子的内侧部分朝下方移动的方式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旋转(参照图1),如图2所示,分别具有被配置在其外周面的多个捏合叶片13。各捏合叶片13具有被配置在最远离捏合转子的轴心C的位置(外侧)的捏合叶片顶部13a。在一对捏合转子4、5,捏合转子4的捏合叶片顶部13a和捏合转子5的捏合叶片顶部13a以各自的轴心C为中心分别从上方朝向下方而互相向内旋转。多个捏合叶片13通过绕轴心C分别旋转,从而在其捏合叶片顶部13a与形成在壳体3的捏合室2的内壁面3a之间的间隙(叶尖间隙TC)对被捏合物赋予剪切力。即,捏合室2的内壁面3a与捏合叶片顶部13a隔开指定的间隔而相向配置,界定用于收容捏合转子4、5并捏合被捏合物的捏合室2。此外,各捏合叶片13绕轴心C以螺旋状扭转,利用该扭转,被捏合物朝向转子的轴向被挤压,产生被捏合物的轴向流动。另外,叶尖间隙TC是形成在作为捏合叶片13的远端面的捏合叶片顶部(顶端部)13a与捏合室2的内壁面3a之间的径向间隙。捏合叶片顶部13a沿捏合叶片13的旋转方向具有指定的宽度。
[0019]在此,形成在壳体3的捏合室2的内壁面3a因与位于所述叶尖间隙TC的被捏合物之间产生的较强的摩擦而逐渐磨耗。在壳体3的壁部3b内形成有沿捏合转子4、5的轴向延伸的
冷却流路(未图示),如果内壁面3a的磨耗严重,则有时在所述冷却流路发生龟裂、或冷却流路破损。此外,如果内壁面3a的磨耗进展而所述叶尖间隙TC比设计值过大,则捏合物的捏合处理不充分,存在捏合不良的捏合物从卸料门12排出的可能性。
[0020]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捏合装置1具有用于确认壳体3的内壁面3a的磨耗进展程度的铠装热电偶14(磨耗检测传感器)和控制装置15(控制部)。该铠装热电偶14输出与检测出的温度相对应的信号,从该铠装热电偶14输出的信号经由电缆21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5。如图2B所示,铠装热电偶14具有包含远端部17a的保护管17(护套)和插入于保护管17的内部的热电偶丝18。热电偶丝18被焊接于保护管17的远端部17a(检测部)的内表面。该焊接部为测温接点,此种热电偶被称为接地型的铠装热电偶。
[0021]所述铠装热电偶14中的至少远端部17a被配置在壳体3的壁部3b内。详细而言,铠装热电偶14的远端部17a被配置在以非贯穿孔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壁部3b的传感器设置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捏合转子,通过绕指定的轴心旋转而对被捏合物进行捏合,并且具有捏合叶片,所述捏合叶片包含被配置在该捏合转子的径向的最外侧的捏合叶片顶部并且向所述被捏合物赋予剪切力;壳体,具有内壁面,所述内壁面界定捏合室并且与所述捏合叶片顶部隔开指定的间隔而相向配置,所述捏合室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个捏合转子并且用于捏合所述被捏合物,在该壳体以从所述捏合室隔离的方式形成有包含底部的传感器设置空间,所述底部相对于所述内壁面向所述径向外侧隔开指定的距离而被配置;磨耗检测传感器,具有检测部,并且以所述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传感器设置空间的所述底部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传感器设置空间,该磨耗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于所述内壁面在所述径向上的磨耗状态的信号;以及控制部,接收从所述磨耗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并且具有基于所述信号的变化判断所述内壁面的磨耗进展的磨耗判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界定所述传感器设置空间的所述底部的内表面,所述磨耗检测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抵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检测传感器包含接触式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包含热电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包含接地型的铠装热电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判断部基于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断线时的所述信号的变化,判断所述内壁面的磨耗进展。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泰明滨田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