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6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将插入计算机机壳内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的适配卡顶出的适配卡顶出装置,该计算机主机板装置于一计算机壳体的第一面上,该壳体与第一面垂直的第二面开设有可对应主机板扩充槽的长形槽孔,该槽孔垂直于第一面并具有远离第一面的第一端;该适配卡的一侧固设有一L形固定片,当适配卡插入计算机主机板扩充槽中时,该固定片位于邻近长形槽孔处,且固定片的一边位于长形槽孔的第一端处,该装置包括;一纵长本体,其沿长向具有两相对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该本体枢设于该长形槽孔第一端的第二面上,本体的第二端可与L形固定片的一边相接触,当使用者推动本体外露面以使该本体旋转,其第二端会推顶L形固定片的一边,而将适配卡自扩充槽中顶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配卡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卡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就传统的计算机壳体设计而言,欲拆除装设于计算机主机板扩充槽上的适配卡时,需先将壳体外壳拆下,松开固定壳体与适配卡L形固定片的螺丝,紧握适配卡的两端,施力方可将该适配卡拔出主机板扩充槽。然而现今的电子装置,尤其是电子电路板部分,均有许多外露的电子零件接脚,因考虑焊锡导电性、零组件焊固性等因素,一般电子厂商均不会将外露的电子零件接脚完全平整剪齐以免造成电路板焊锡锡裂而产生不良品。如此,未剪齐的电子零件接脚,又更不用说能使剪过后的接脚做圆滑处理以避免割伤。然而这些外露电子零件接脚隐藏着造成使用者割伤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前述旧形壳体的设计,当使用者施力拔出适配卡时,瞬间的施力无法控制方向,导致使用者极易遭受尖锐电子零件接脚割伤。此外,当计算机壳体中,主机板扩充槽上插有数片适配卡时,如欲只抽取其中一片,因受限于适配卡间狭小之空间,手指几乎无法伸入,更遑论将适配卡顺利抽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插入计算机机壳内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的适配卡顶出的适配卡顶出装置,它可方便使用者将适配卡取下。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插入计算机机壳内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的适配卡顶出的适配卡顶出装置,该装置在使用者将适配卡拆下时不致有被电子零件接脚割伤的危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可将插入计算机机壳内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的适配卡顶出的适配卡装置,该计算机壳体的第一面上装设一计算机主-->机板,壳体与第一面垂直相接的第二面上,与主机板扩充槽对应处,开设有与第一面垂直的长形槽孔,该长形槽孔具有一远离第一面的一第一端;适配卡的一侧固设有一L形固定片,当该适配卡插入计算机主机板的扩充槽中时,L形固定片垂直于壳体第一面且邻近第二面的长形槽孔,固定片的一边位于长形槽孔的第一端处;该装置具有一纵长本体,其具有一长弧形底部并具有一外露面,底部短向两侧具有于其垂直相接的两壁面,并在两壁面之间设有一枢轴,该枢轴则枢接于壳体长形槽孔第一端的枢接处上,该本体长向具有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其第二端可与适配卡L形固定片的一边相接触,当使用者欲将适配卡拆下时,即推动本体的外露面使该本体绕枢轴旋转,本体的第二端会推顶L形固定片的一边,使该适配卡自主机板的扩充槽中顶出。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计算机壳体示意图,它示出了第二面的长形槽孔与主机板扩充槽对应位置;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它示出了适配卡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相关位置,以及适配卡插入扩充槽时L形固定片接近第二面的长形槽孔;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它示出了该装置本体以枢轴与壳体第二面第一端的枢接处枢接,由此可见该本体第二端与适配卡L形固定片的一边相接触;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装置本体示意图,该本体由第三端处向相对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出一施力面;及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使用者可藉施力面施力,推动本体绕枢接处旋转,将适配卡顶出主机板扩充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计算机壳体10具有一第一面11和一与该第一面一侧垂直相接的第二面12。主机板13设置在计算机壳体10的第一面11上,该主机板13具有多个扩充槽131,扩充槽131所对应的壳体第二面12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面垂直的长形槽孔121。请参阅图2,第二面的长形槽孔121在其相对远离第一面的第一端122设有一枢接处123。适配卡15插入主机板的扩充槽131内,该适配卡15一侧所固设的L形固定片151亦垂直壳体的第一面11,且邻近壳体第二面12的长形槽孔121,固定片151的一边152则位于长形槽孔121的第一端122处。请参阅图3,它示出了本技术适配卡顶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装置具有一纵长本体20,其具有一长弧形底部23,底部23的短向两侧具有与其垂直相接的两侧壁26,并在两侧壁26之间设有一枢轴24,且该本体20长向具有相对的第二端21和第三端22。请参阅图4,该装置本体20以该枢轴24与壳体长形槽孔121的枢接处123枢接。该本体第三端22则邻近壳体的第二面12,本体第二端21经过长形槽孔121,与适配卡L形固定片151的一边152相接触。本体底部23的外露面231则远离该固定片的一边152,外露于壳体第二面12之外。当使用者欲将适配卡15由扩充槽131中取出时,可施力推动本体底部的外露面231,该本体20即绕枢轴24旋转,其第二端21推动与其相接触的L形固定片151的一边152,L形固定片151因受第二端21的推顶,而将固设此L形固定片151的适配卡15顶出主机板扩充槽131,而使使用者方便地将适配卡15取出,从而达到方便且不伤手的目的。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装置本体20’,该本体20’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2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体20’在第三端22’向远离第二端21’的方向设有一平板状的施力部25’。由于本体20’藉由枢轴24’装设于壳体长形槽孔121的枢接处123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请配合参阅图5和图6,当使用者向该装置本体20’的施力部25’按压,该本体20’绕枢轴24’旋转,本体第二端21’亦随之向上旋转,推顶固定片151,固定片151因受第二端21’推顶而将适配卡15顶出主机板扩充槽131,从而可实现使用方便、不伤手且施力容易的目的。当然,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配卡顶出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面和一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上置放有所述主机板,所述第二面上开设有对应所述扩充槽且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长形槽孔,所述长形槽孔具有一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端,所述适配卡的一侧固设有一L形固定片,当所述适配卡插入所述计算机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时,所述固定片位于邻近所述长形槽孔处,且所述固定片的一边位于所述长形槽孔的第一端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纵长本体,沿长向具有两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本体枢设于所述长形槽孔第一端的第二面上,且所述本体的一面外露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L形固定片的一边相接触,当使用者推动所述本体外露面以使所述本体旋转时,其第二端推顶所述L形固定片的一边,而将所述适配卡自所述扩充槽中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卡顶出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面和一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上置放有所述主机板,所述第二面上开设有对应所述扩充槽且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长形槽孔,所述长形槽孔具有一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端,所述适配卡的一侧固设有一L形固定片,当所述适配卡插入所述计算机主机板上所设的扩充槽中时,所述固定片位于邻近所述长形槽孔处,且所述固定片的一边位于所述长形槽孔的第一端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纵长本体,沿长向具有两相对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本体枢设于所述长形槽孔第一端的第二面上,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堂
申请(专利权)人: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