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壳体后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57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壳体后板,装设在电脑壳体后部而将其封闭,其主要包括一主体部及四折边,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大致呈长方形,该四折边分别自该主体部的各边缘依次经过向该电脑壳体外部垂直弯折、平行于该主体部分别向四侧垂直弯折、向该电脑壳体内部垂直弯折而各自形成一内壁、一顶壁及一外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脑壳体后板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脑壳体,尤指一种结构简单、制造组立方便的电脑壳体后板。
技术介绍
现今个人电脑已经相当普及,而大多电脑制造业者莫不致力于开发成本低且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个人电脑以及其相关产品。常用电脑壳体后板结构通常是两件式,包括一后壁及一后窗,该后壁上开设一形状与该后窗相似的装设口,该后窗可固定在该装设口,其上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扩充卡槽。该种设计由于其后窗是单独制作再组装至电脑壳体的后壁上,其不但浪费材料且增加了将该后窗固定到该后壁这一制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使得该后板的整体强度下降。为解决以上设计的缺陷,业界目前也有另一种如图1所示的设计方案,该后板1’是平板构造,其上直接开设一连接器区域2’及多个用来装设扩充卡插条(图未示)的扩充卡槽3’,该扩充卡槽3’一端向电脑主机壳体外部弯折一扩充卡固持部4’并形成一开槽5’,该设计的后窗是直接在后板上一体制作而成,节约了材料,也简化了生产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该种设计后板及后窗是位于同一平面上,扩充卡固持部凸伸出该后板外部,且该种平板构造的后板装设连接器(图未示)后,连接器的头部也凸伸出该后板外部,极易遭碰触而造成松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脑使用的安全性,且该种设计的凸伸出后板的各结构占用了一定的外部空间,从而使电脑的摆放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立方便、具有较佳整体强度且可避免影响连接器等其它电子组件功能的电脑壳体后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包括一主体部及四折边,该主体部大致呈长方形,该四折边分别自该主体部的各边缘依次经过向该电脑壳体外部垂直弯折、平行于该主体部向四侧垂直弯折、向该电脑壳体内部垂直弯折而各自形成一内壁、一顶壁及一外壁。-->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通过直接弯折一板体而形成一主体部及四折边,且该主体部与这些折边间形成一凹室,从而使装设在该凹室内主体部上的各类连接器的头部及用来固定扩充卡的固持片不致凸伸出该后板。【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的平面展开图。图4是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的另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电脑壳体后板1是装设在电脑壳体后部而将其封闭,其由一板体5一体弯折而成,包括一主体部10及分别自该主体部10的四边缘经过多次弯折形成的四折边20。该板体5大致呈等腰梯形,其中央的大部分构成一长方形的主体部10,而自该主体部10每一边缘向外都构成一弯折片55、56、57、58。该主体部10的一端开设有一用来装设电源供应器(图未示)的开口102,该主体部10在位于该开口102内侧处设一外凸的散热孔区104及一长条形连接器装设口106,而主体部10的另一端开设若干平行排列的用来容置扩充卡插条(图未示)的扩充卡槽108,这些扩充卡槽108的一端外侧开设一与这些扩充卡槽108垂直的长形槽孔112,该槽孔112靠近这些扩充卡槽108的一侧缘垂直向外弯折形成一其上等间距设有若干螺孔(图未标号)的固持片114,可用来固定容置于扩充卡槽108内的扩充卡插条。该板体5的弯折片55、57较短且呈梯形,而该弯折片56、58较长,且任意相邻两弯折片之间设一L型避位缺口(图未标号),用来避免弯折时相邻两弯折片相互干涉。而在两较短的弯折片56、58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具锁固孔5621、5622及5821、5822的锁固部562、582,且该两较长的弯折片55、57的两端也分别开设一锁固孔5521、5522及5721、5722。该较长的弯折片55的外侧缘处还设若干具安装孔(图未标号)的外凸呈拱形的安装部554,其余各弯折片56、57、58上分别冲设若干接地弹脚(图未标示)。弯折该板体5来形成该电脑壳体后板1的四折边20时,先使该板体5的各弯折片55、56、57、58分别沿该主体部10的四边缘(图3中所示虚线32)朝该主-->体部10的散热孔区104外凸的方向作第一次弯折,来分别形成该四折边20的内壁202;再使该各弯折片经第一次垂直弯折后的剩余部分分别沿第二折痕(图3所示虚线34)垂直于该内壁202向外作第二次弯折,来分别形成该四折边20的顶壁204;然后使该各边经第二次弯折后的剩余部分分别沿第三折痕(图3所示虚线36)朝向第一次弯折的相反方向作第三次弯折,来分别形成该四折边20的外壁206;最后,使折边55的末端单独沿第四道折痕(图3所示虚线38)反向作第四次弯折并形成一小折边208,使长边55底面平整,便于将该后板1安装到电脑壳体的后部(图未示)。而折边56、58的两端缘的锁固部562、582分别沿其折痕(图3所示虚线371、372及391、392)朝向该主体部10垂直弯折,并使其锁固部562、582包裹该两相对长边55、57的端缘。这些弯折片55、56、57、58经过以上所述多次垂直弯折后,其相邻各弯折片的相对端的锁固孔5521与5621、5622与5721、5722与5821、5822与5822两两对正,用拉钉对应拉铆便可最终形成该后板1的四折边20。其中,在这些内壁202与该主体部10间形成一凹室(图未标号),从而使装设在该凹室的主体部10的各类连接器的头部(图未示)及用来固定扩充卡的固持片114也不致凸伸出该后板1。通过安装部554可将该电脑壳体后板1进一步安装到电脑壳体后部而封闭该电脑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脑壳体后板,装设在电脑壳体后部而将其封闭,其主要包括一主体部及四折边,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大致呈长方形,该四折边分别自该主体部的各边缘依次经过向该电脑壳体外部垂直弯折、平行于该主体部分别向四侧垂直弯折、向该电脑壳体内部垂直弯折而各自形成一内壁、一顶壁及一外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壳体后板,其特征在于:这些折边包括两相互平行的长折边及两相互平行的短折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壳体后板,其特征在于:该两长折边的外壁一宽一窄,该两短折边的外壁呈梯形连接该两长折边的外壁。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隆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