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01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3
公开了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膜式储罐,包括:第二隔热壁,其包括多个第二隔热板;第一隔热壁,其包括多个第一隔热板,并且其设置在第二隔热壁的上部;以及多个固定装置,其提供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部以与所述第一隔热板连接,其中,所述多个固定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从而防止所述固定装置沿宽度方向的运动,并且所述多个固定装置布置成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隔开,并且在每个固定装置的前后以相等的距离隔开的位置处形成有狭缝,从而防止所述固定装置沿纵向方向的运动,因此,由热收缩和船体行为引起的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壁的上部的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点的影响被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膜储罐的隔热结构,其可以使热收缩和船体的运动对设置在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上的固定装置的锚定点的影响最小化。
技术介绍
天然气以气态通过陆上或海上气体管道运输,或者以液态即液化天然气(LNG)的形式通过LNG运输船运输到远处的目的地。通过将天然气冷却至低温温度(约-163℃)而获得LNG,并且LNG具有气态天然气的约1/600的体积。因此,LNG适于通过海洋进行长距离运输。用于运输或储存LNG的结构,例如设计成通过海洋将LNG运送到陆上消费者场所的LNG运输船,配备有能够承受LNG的低温温度的储罐(通常称为“货舱”)。根据货物的负载是否直接施加到隔热体上,这种LNG储罐被分为独立式储罐和膜式储罐。其中,膜式储罐通常通过在船体的内壁上依次地堆叠第二隔热壁、第二密封壁、第一隔热壁和第一密封壁来安装。根据第一隔热壁和第二隔热壁是以隔热箱的形式提供还是以隔热板的形式提供,膜式储罐被分为箱式隔热系统和板式隔热系统。箱式隔热系统的代表性实例是GTTNO96储罐,而板式隔热系统的代表性实例是MARKIII储罐。NO96储罐的第一和第二密封壁由0.5mm至0.7mm厚的因瓦合金(Invar)(Ni含量:36%)膜片形成。NO96储罐的第一和第二隔热壁以隔热箱的形式提供,所述隔热箱通过用珍珠岩粉填充胶合板箱而制成,其中如此制成的隔热箱可以通过连接器彼此连接。对于NO96储罐,第一和第二密封壁中的每一个均由没有褶皱的平坦因瓦合金膜形成。为了使用这种平坦因瓦合金膜作为第一和第二密封壁,第一和第二隔热壁需要以隔热箱的形式提供,该隔热箱具有高刚度并且能够抵抗由于热收缩引起的变形。由于其平坦的、无褶皱的形状,与MARKIII储罐的密封壁相比,NO96储罐的密封壁易于焊接,因此采用自动化焊接工艺相对容易。如上所述,为了使用这种平坦的、无褶皱的金属膜作为NO96储罐的第一和第二密封壁,第一和第二隔热壁需要以隔热箱的形式提供,该隔热箱具有高刚度并且能够抵抗由于热收缩引起的变形。然而,采用这种箱式隔热壁的NO96储罐与作为板式隔热系统的MARKIII储罐相比热性能差,并且取决于隔热壁的高度而存在扣紧失效的风险。对于MARKIII储罐,该第一密封壁是由约1.2mm厚的不锈钢(SUS)膜片形成的,并且该第二密封壁是由刚性的三层结构件形成的。MARKIII储罐的第一和第二隔热壁是以夹层板的形式提供的,该夹层板是通过将胶合板粘结到高密度聚氨酯泡沫(high-densitypolyurethanefoam,PUF)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而制成的。第二隔热壁通过诸如胶粘剂的粘合剂附接并固定到船体的内壁,并且第一隔热壁通过与设置在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上的固定装置连接而牢固地设置在第二密封壁的上表面上。第一密封壁焊接并固定到设置在第一隔热壁的上表面上的锚固条。此外,第一密封壁形成有褶皱以吸收由于低温引起的收缩。由于自动化的程度低,MARKIII储罐在安装/制造方面具有缺点,这归因于由褶皱状膜形成的第一密封壁的焊接的复杂性。然而,由于不锈钢膜和三层结构件与因瓦合金膜相比膨胀小且易于构造,并且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因此MARKIII储罐与NO96储罐一起都被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如上所述的板式膜储罐采用具有高热膨胀系数的泡沫隔热体作为第一和第二隔热壁,因此在低温条件下会发生相当大的收缩引起的位移。此外,对于板式膜储罐,第二隔热壁通过粘合剂附接并固定到船体,使得船体的运动直接传递到第二隔热壁。即,第二隔热壁不仅受到由于低温温度下的热收缩而产生的应力,而且还受到由于船体的运动而产生的应力。如果由于低温温度下的热收缩或船体的运动而在第二隔热壁中发生变形,则在设置在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上的、用于安装第一隔热壁的固定装置的锚定点(位置)处也可能发生位移。固定装置的这种位移影响连接到固定装置的第一隔热壁,进而,引起连接到固定装置的第二密封壁中的应力集中,在最坏的情况下,导致第二密封壁的破裂和隔热失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板式膜储罐的隔热结构,其能够防止设置在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上的固定装置由于热收缩或船体的运动而发生位移。【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包括:第二隔热壁,由布置于船体内壁的多个第二隔热板形成;第一隔热壁,由布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隔热板形成;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隔热板;以及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以沿着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上的中心线上,以及所述狭缝包括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分别形成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前面和后面并且从所述固定装置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的狭缝。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固定装置,并且在所述多个固定装置中的每一个的前面和后面可以分别形成一对狭缝。所述多个固定装置可以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等距离地布置。所述隔热结构还可以包括:多个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包括其四个角的竖直边缘处,并且连接到相应的固定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角处的所述固定部可以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的所述固定装置,使得所述第一隔热板和所述第二隔热板被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偏移。相邻的第一隔热板可以共享设置在其间的所述固定装置,使得至少两个固定部连接到一个固定装置。三个固定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三个固定装置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以及所述第一隔热板可以具有总共八个固定部,使得四个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隔热板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包括其角的每个侧面端部处,在第一隔热板的一个侧面端部处的四个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等距离地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包括:第二隔热壁,由多个第二隔热板构成;第一隔热壁,由多个第一隔热板构成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以及多个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以连接到所述第一隔热板,其中:所述多个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上的中心线上,以防止所述固定装置的横向位移;以及所述多个固定装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等距离地布置,并且一对狭缝分别形成在每个所述固定装置的前面和后面,以从所述固定装置间隔开相同的距离,从而防止所述固定装置的纵向位移。所述隔热结构还可以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包括其四个角的竖直边缘处,并且连接到相应的固定装置,使得所述第一隔热板和所述第二隔热板被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偏移。【有益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设置在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上的固定装置的锚定点的横向或纵向上的运动,从而防止由于固定装置的位移而在第一隔热壁和第二密封壁中产生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包括:/n第二隔热壁,由布置于船体内壁的多个第二隔热板形成;/n第一隔热壁,由布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隔热板形成;/n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隔热板;以及/n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并且沿着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方向延伸,/n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上的中心线上,以及/n所述狭缝包括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分别形成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前面和后面并且从所述固定装置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的狭缝。/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4 KR 10-2018-01396321.一种膜式储罐的隔热结构,包括:
第二隔热壁,由布置于船体内壁的多个第二隔热板形成;
第一隔热壁,由布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壁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隔热板形成;
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隔热板;以及
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并且沿着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横向上的中心线上,以及
所述狭缝包括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分别形成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前面和后面并且从所述固定装置间隔开相同的距离的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装置,并且在所述多个固定装置中的每一个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形成一对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装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纵向方向上等距离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结构,还包括:
多个固定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包括其四个角的竖直边缘处,并且连接到相应的固定装置,
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隔热板的角处的所述固定部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的所述固定装置,使得所述第一隔热板和所述第二隔热板被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偏移。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秉熙朴成祐权升慜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