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06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站,包括油箱、设于所述油箱上且连通于所述油箱与主设备的需要润滑油的部件连通的充油排气系统以及设于所述油箱上的油雾分离装置;所述充油排气系统包括主充油机构、辅助充油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风机、冷却器、设于冷却器上端的导流安装座、连通于所述冷却器上端与所述导流安装座之间的油雾输送管道,所述导流安装座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导流部,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设置有冷却器连通孔,在所述盖板上远离所述冷却器连通孔的第二端设置有过滤器连通孔,所述导流部包括用于将所述冷却器输出的油雾进行分离并向风机连通孔方向导流的导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油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站。
技术介绍
润滑油站主要用于离心式鼓风机、压缩机组、涡轮增压器、工业汽轮机、工业大型压缩机、离心蒸汽压缩机、工业风机、节能环保等主设备的齿轮箱、轴承组等等需要润滑油液的核心部件提供润滑油液,解决这些主设备的核心部件因缺乏油液而造成的部件损耗、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润滑油站主要包括油箱以及充油管道,油箱单纯为油液容置功能,主设备的核心设备与油箱需要通过较长、较为复杂的管道连接,占据较大空间,使得主设备与润滑油站之间布局非常松散不紧凑,不便于管道连接和管理。润滑油站的油雾分离装置的传统结构非常简单,即外筒+滤芯+风机(单级过滤油雾装置),没有较好的油雾导流分离效果,使用初期效果较佳,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油雾分离的效果减弱较快,当分离效果减弱后,出风口就出来油液,达不到油雾分离效果,环保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充油排气效果佳、油雾分离效果佳、节能环保的润滑油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站,包括油箱,还包括设于所述油箱上且连通于所述油箱与主设备的需要润滑油的部件连通的充油排气系统以及设于所述油箱上且与所述油箱连通的油雾分离装置;所述充油排气系统包括主充油机构、辅助充油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风机、一冷却器、设于冷却器上端的导流安装座、连通于所述冷却器上端与所述导流安装座之间的油雾输送管道,所述导流安装座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导流部,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冷却器连通孔,在所述盖板上远离所述冷却器连通孔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过滤器连通孔,所述导流部包括用于将所述冷却器输出的油雾进行分离并向风机连通孔方向导流的导流道;所述油雾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器连通,输出端通过所述冷却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安装座内的导流部连通;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盖板上相应于所述过滤器连通孔的位置处以通过所述过滤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部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盖板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主充油机构包括连接于需要润滑油的部件的主泵的吸油端与油箱之间的主充油管道、设于所述主泵的出油端与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的供油端之间的供油管道、设于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一回油管道以及设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的用于使所述主充油管道内的油单向向所述主泵方向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辅助充油机构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油箱与所述供油管道之间的辅助充油管道、依次设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的辅助泵和用于使所述辅助充油管道内的油单向向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方向流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排气部以及第二排气部,所述第一排气部包括第一排气管道以及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泵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上以将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的部分油引入所述主充油管道,所述第二排气部包括第二排气管道以及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主泵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上以将所述部分油引入所述油箱。进一步的,所述充油排气系统还包括一泄压管道、一引压管以及设于所述泄压管道上的自力式泄压阀,所述泄压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与主充油管道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位置处,所述泄压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引压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油管道上靠近主设备的供油端的第一端,第二端与所述自力式泄压阀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一端的进/出水单元、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端的与所述油箱连通的高温油汽进口、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二端的回水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端的低温油汽出口,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具有中空的冷却腔的壳体、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进水管以及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进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出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回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回水孔;所述油雾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低温油汽出口连通,所述油雾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器连通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还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内的换热铝翅片,在所述换热铝翅片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穿设于其中的第一通孔,在所述换热铝翅片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穿设于其中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高温油汽导向冷却器本体第二端方向导流的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一侧的第一折流板以及设于所述换热铝翅片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位于每相邻的两第一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螺旋式导流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且与所述冷却器连通孔连通的第一导流部、设于所述底座上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过滤器连通孔连通的第二导流部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及第二导流部之间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三导流部的首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首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部的首端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上靠近第三导流部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一导流部的首端位于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以所述冷却器连通孔为中心且由内至外的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弧形导流板以及反向设于每相邻的两第一弧形导流板之间的第二弧形导流板,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及第二弧形导流板的下端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及第二弧形导流板的上端均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三导流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器连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导流部之间具有供所述油雾流通的第一流通间隔,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三导流部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器通孔的另一侧以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固定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导流部之间具有供所述油雾流通的第二流通间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以所述过滤器连通孔为中心且由内至外的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三弧形导流板以及反向设于每相邻的两第三弧形导流板之间的第四弧形导流板,所述第三弧形导流板及第四弧形导流板的下端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三弧形导流板及第四弧形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站,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油箱上且连通于所述油箱与主设备的需要润滑油的部件连通的充油排气系统以及设于所述油箱上且与所述油箱连通的油雾分离装置;所述充油排气系统包括主充油机构、辅助充油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风机、一冷却器、设于冷却器上端的导流安装座、连通于所述冷却器上端与所述导流安装座之间的油雾输送管道,所述导流安装座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导流部,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冷却器连通孔,在所述盖板上远离所述冷却器连通孔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过滤器连通孔,所述导流部包括用于将所述冷却器输出的油雾进行分离并向风机连通孔方向导流的导流道;所述油雾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器连通,输出端通过所述冷却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安装座内的导流部连通;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盖板上相应于所述过滤器连通孔的位置处以通过所述过滤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部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盖板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站,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油箱上且连通于所述油箱与主设备的需要润滑油的部件连通的充油排气系统以及设于所述油箱上且与所述油箱连通的油雾分离装置;所述充油排气系统包括主充油机构、辅助充油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风机、一冷却器、设于冷却器上端的导流安装座、连通于所述冷却器上端与所述导流安装座之间的油雾输送管道,所述导流安装座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导流部,在所述底座的第一端设置有一冷却器连通孔,在所述盖板上远离所述冷却器连通孔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过滤器连通孔,所述导流部包括用于将所述冷却器输出的油雾进行分离并向风机连通孔方向导流的导流道;所述油雾输送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器连通,输出端通过所述冷却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安装座内的导流部连通;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盖板上相应于所述过滤器连通孔的位置处以通过所述过滤器连通孔与所述导流部连通,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盖板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充油机构包括连接于需要润滑油的部件的主泵的吸油端与油箱之间的主充油管道、设于所述主泵的出油端与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的供油端之间的供油管道、设于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一回油管道以及设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的用于使所述主充油管道内的油单向向所述主泵方向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辅助充油机构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油箱与所述供油管道之间的辅助充油管道、依次设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的辅助泵和用于使所述辅助充油管道内的油单向向所述需要润滑油的部件方向流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排气部以及第二排气部,所述第一排气部包括第一排气管道以及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泵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上以将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上的部分油引入所述主充油管道,所述第二排气部包括第二排气管道以及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主泵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上以将所述部分油引入所述油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油排气系统还包括一泄压管道、一引压管以及设于所述泄压管道上的自力式泄压阀,所述泄压管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充油管道与主充油管道之间的节点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位置处,所述泄压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引压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油管道上靠近主设备的供油端的第一端,第二端与所述自力式泄压阀的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一端的进/出水单元、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端的与所述油箱连通的高温油汽进口、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二端的回水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端的低温油汽出口,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具有中空的冷却腔的壳体、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进水管以及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进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出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明陶于练孙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飞雄润滑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