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系统及包含其的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906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及包含其的零部件生产线,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润滑系统中供油量无法精准控制,导致喷油量大、油品浪费、成本高、环境差的技术问题。该润滑系统包括储油组件、气源组件和定量控制组件,定量控制组件一端与储油组件和气源组件均连接,另一端与待润滑位置物料输送连接,通过定量控制组件能以微量润滑方式对待润滑位置进行冷却;零部件生产线包括上述的润滑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约润滑油、降低润滑成本、大幅降低车间内油品挥发、降低空气污染、改善车间环境、减少对员工危害的特点,能够实现精准定量供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系统及包含其的零部件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包含其的换热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全球空调行业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以空调器的核心部件换热器为例,通过先进润滑技术工艺,大幅度消减换热器制造过程中润滑剂的使用量不仅是空调器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工厂的主要考核指标内容,对降低成本和环保压力,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长U弯管成型设备中使用的润滑系统的供油装置为敞口式电磁阀控制气动供油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铜管油的喷出依靠与供油箱连通的压缩空气实现,通过压缩空气不仅实现气液混合,而且还依靠压缩空气将铜管油推出,并经过输油管将气液混合物输送到芯轴接杆后喷到折弯模具和切刀部位进行润滑冷却;铜管油的脉冲式喷出依靠设置在气路上的电磁阀实现,系统控制电磁阀的周期性启闭,从而实现脉冲式供气过程,脉冲式压缩气体进入到供油箱内实现脉冲式供油过程。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采用电磁阀的周期性启闭控制润滑油的供给,只能控制喷油时间,无法精准控制喷油量,无法实现每道定量喷油;2、由于采用电磁阀实现脉冲供油,无法保证每次供油时油量相同,容易出现喷油过多的问题,导致U管内部残留有较多的铜管油,过多的残油会导致烘干工序能耗增加、铜管变色、两器异味和易诱发系统腐蚀泄漏等现象;3、由于喷油过多导致切刀和弯模部位均有大量的多余油液直接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车间环境污染和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等问题;4、多余油量也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及包含其的零部件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系统中供油量无法精准控制,导致喷油量大、油品浪费、成本高、环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储油组件、气源组件和定量控制组件,所述定量控制组件一端与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气源组件均连接,另一端与待润滑位置物料输送连接,通过所述定量控制组件能以微量润滑方式对待润滑位置进行冷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量控制组件包括输送装置、油量控制装置、气量控制装置和雾化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内具有两条独立的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气源组件连接,以将油和气进行分开独立输送;所述油量控制装置与其中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以控制油供给量;所述气量控制装置与另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以控制气供给量;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以将输送来的油气混合后雾化喷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雾化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套,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油量控制装置和所述气量控制装置与所有的所述输送装置均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双缸柱塞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量控制装置包括频率发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量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组合管路和雾化喷嘴,所述组合管路为内外套管结构,内部为油管、外部为气管,所述油管与其中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所述气管与另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所述雾化喷嘴与所述油管和所述气管均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源组件包括气体供应装置和空气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箱体,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定量控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油组件连通的加油口、与所述储油组件位置相当的液位观察镜以及与设置在所述储油组件内的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油量液位报警器,所述气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线,包括所述润滑系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通过定量控制组件,能够以微量润滑方式向待润滑位置喷洒润滑油以进行冷却,通过在待润滑位置形成数分子油膜,实现最小量润滑,不仅节约润滑油、降低润滑成本;经验证对比,采用定量控制组件形成微量润滑供油方式后与改善前相比,节油量高达80%,通过往年润滑油的使用量情况,推广此技术后,年节约成本在1077万元。(2017年公司共计用W1-TA轻质白油B为842吨,单价16000元/吨,降低80%的油耗,即842吨*80%*16000元/吨=1077万元。)本技术通过油量控制装置、气量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油和气的精准控制,通过设置具有两条独立输送通道的输送装置,以及套管型组合管路,将油和气进行独立输送,在末端喷嘴处进行混合雾化,利用电磁阀和柱塞泵进行油和气的独立控制,实现精准定量供应,避免过多的油残留在车间以及产品上,改善车间环境,降低空气污染,铜管油使用量为改善前的20%,可以大幅度降低作业车间铜管油的挥发,降低空气污染,改善车间环境,减少挥发铜管油对员工的危害;本技术实现了在保证充分润滑冷却的条件下,在满足弯管质量的前提下,将弯制铜管的油量降低到最低,以现有烘干机的烘干能力,完全可以保证管内油份被烘干,杜绝管内残留油份造成“蚁巢腐蚀”泄漏冷媒,进而导致空调工作失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油组件;2、气源组件;21、空气过滤器;3、定量控制组件;31、输送装置;32、油量控制装置;33、气量控制装置;34、雾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储油组件1、气源组件2和定量控制组件3,定量控制组件3一端与储油组件1和气源组件2均连接,另一端与待润滑位置物料输送连接,通过定量控制组件3能以微量润滑方式对待润滑位置进行冷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储油组件1可以为储油罐,内部容纳有所需的润滑油,进一步的,以下以待润滑位置为换热器长U管弯管生产线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时润滑油为铜管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定量控制组件3包括输送装置31、油量控制装置32、气量控制装置33和雾化装置34,输送装置31内具有两条独立的输送通道,分别与储油组件1和气源组件2连接,以将油和气进行分开独立输送;油量控制装置32与其中一条输送通道连接以控制油供给量;气量控制装置3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组件、气源组件和定量控制组件,所述定量控制组件一端与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气源组件均连接,另一端与待润滑位置物料输送连接,通过所述定量控制组件能以微量润滑方式对待润滑位置进行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组件、气源组件和定量控制组件,所述定量控制组件一端与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气源组件均连接,另一端与待润滑位置物料输送连接,通过所述定量控制组件能以微量润滑方式对待润滑位置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控制组件包括输送装置、油量控制装置、气量控制装置和雾化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内具有两条独立的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储油组件和所述气源组件连接,以将油和气进行分开独立输送;所述油量控制装置与其中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以控制油供给量;所述气量控制装置与另一条所述输送通道连接以控制气供给量;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以将输送来的油气混合后雾化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雾化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套,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油量控制装置和所述气量控制装置与所有的所述输送装置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双缸柱塞泵。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伟高海涛黄冬磊杜健李敏董杰彭小兵刘克江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