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917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单元及回油单元,所述供油单元包括连通于润滑油站的油箱与主设备的待润滑的润滑部件之间的第一管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油箱的一端的主油泵、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所述主油泵位置处的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冷却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冷却器组件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滤油器组件及充油排气组件;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联动三通阀,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器以及并联的第二冷却器;所述充油排气组件包括充油管道、排气管道、安全泄油管道及辅助油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润滑油站主要用于离心式鼓风机、压缩机组、涡轮增压器、工业汽轮机、工业大型压缩机、离心蒸汽压缩机、工业风机、节能环保等主设备的齿轮箱、轴承组等等需要润滑油液的核心部件提供润滑油液,解决这些主设备的核心部件因缺乏油液而造成的部件损耗、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润滑油站主要包括油箱以及润滑系统,油箱单纯为油液容置功能,主设备的核心设备与油箱需要通过较长、较为复杂的管道连接,占据较大空间,使得主设备与润滑油站之间布局非常松散不紧凑,不便于管道连接和管理。润滑系统由于主要包括一冷却器、一滤油器以及供油管道,若冷却器、滤器油工作不稳定,则导致润滑部件因缺油而受到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供油、防止润滑部件受到损伤、提高润滑部件的使用寿命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稳定供油、防止润滑部件受到损伤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单元以及回油单元,所述供油单元包括一连通于润滑油站的油箱与主设备的待润滑的润滑部件之间的第一管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油箱的一端的主油泵、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所述主油泵位置处的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冷却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冷却器组件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滤油器组件以及一充油排气组件;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与一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联动三通阀,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器以及与其并联的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连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冷却器连于第三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设有一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充油排气组件包括一充油管道、一排气管道、一安全泄油管道以及一辅助油泵,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出端连于所述第一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冷却器组件之间的位置处,在所述充油管道上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方向依次串接有一第三单向阀和一第四球阀;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充油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排气管道上间隔设置有第七节流孔板以及第八阀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入端连于所述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油泵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位于所述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角式安全阀。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管件还包括一第四旁通管,所述第四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九阀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件还包括一第四管道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电连接的第二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联动三通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排气回油组件及第二排气回油组件,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一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管道上的第一截止阀、第一油流视镜以及第一节流孔板,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所述第二冷却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二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二排气回油管道上的第二截止阀、第二油流视镜以及第二节流孔板,所述第二排气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二冷却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油箱。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组件还包括一第一平衡组件,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包括第一平衡管道、设于所述第一平衡管道上的第三节流孔板以及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平衡管道的第一端连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与所述第一冷却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平衡管道的第二端连于所述第三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与所述第二冷却器之间的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件还包括第五管道、第六管道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联动三通阀,所述滤油器组件包括第一滤油器以及与其并联的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一滤油器连于所述第五管道上,所述第二滤油器连于所述第六管道上,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五管道及第六管道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件还包括一第七管道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电连接的第四联动三通阀,所述第五管道及第六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七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滤油器组件还包括第三排气回油组件及第四排气回油组件,所述第三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第一滤油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三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三排气回油管道上的第三截止阀、第三油流视镜以及第四节流孔板,所述第三排气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一滤油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油箱;所述第四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所述第二滤油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四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四排气回油管道上的第四截止阀、第四油流视镜以及第五节流孔板,所述第四排气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二滤油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油箱。进一步的,所述滤油器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平衡组件,所述第二平衡组件包括第二平衡管道、设于所述第二平衡管道上的第六节流孔板以及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平衡管道的第一端连于所述第五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与所述第一滤油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平衡管道的第二端连于所述第六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三联动三通阀与所述第二滤油器之间的位置处。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一调压组件,所述第一调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七管道上的第一球阀、第二球阀、设于所述第一球阀及第二球阀之间的自力式减压阀、一第一旁通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旁通管上的第五截止阀。本技术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其稳定性得到保证,长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即使其中的冷却器、滤油器等出现问题也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更换冷却器、滤油器亦不影响本润滑油站的正常运行。由于可以持续对主设备的润滑部件供油,保证润滑部件的正常运作,对润滑部件提供更稳定的润滑工作,保护润滑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单元以及回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包括一连通于润滑油站的油箱与主设备的待润滑的润滑部件之间的第一管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油箱的一端的主油泵、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所述主油泵位置处的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冷却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冷却器组件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滤油器组件以及一充油排气组件;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与一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联动三通阀,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器以及与其并联的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连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冷却器连于第三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充油排气组件包括一充油管道、一排气管道、一安全泄油管道以及一辅助油泵,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出端连于所述第一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冷却器组件之间的位置处,在所述充油管道上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方向依次串接有一第三单向阀和一第四球阀;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充油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排气管道上间隔设置有第七节流孔板以及第八阀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入端连于所述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油泵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位于所述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角式安全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包括供油单元以及回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包括一连通于润滑油站的油箱与主设备的待润滑的润滑部件之间的第一管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油箱的一端的主油泵、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靠近所述主油泵位置处的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冷却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上位于所述冷却器组件与所述润滑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的滤油器组件以及一充油排气组件;所述第一管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与一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联动三通阀,所述冷却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器以及与其并联的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连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冷却器连于第三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动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所述充油排气组件包括一充油管道、一排气管道、一安全泄油管道以及一辅助油泵,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充油管道的输出端连于所述第一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冷却器组件之间的位置处,在所述充油管道上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辅助油泵和油箱的方向依次串接有一第三单向阀和一第四球阀;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充油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处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排气管道上间隔设置有第七节流孔板以及第八阀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入端连于所述充油管道上位于所述辅助油泵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安全泄油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在所述安全泄油管道上位于所述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角式安全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油排气组件还包括一第四旁通管,所述第四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九阀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还包括一第四管道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均电连接的第二联动三通阀,所述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动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联动三通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润滑部件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站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排气回油组件及第二排气回油组件,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一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管道上的第一截止阀、第一油流视镜以及第一节流孔板,所述第一排气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器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排气回油组件包括连于所述第二冷却器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第二排气回油管道,设于所述第二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明陶于练孙雄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飞雄润滑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