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7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撑杆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撑杆座组件用于将支撑杆安装至车厢上,撑杆座组件包括:座体,设置在车厢上,支撑杆与座体连接;止挡部,与座体连接或者与座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止挡部在车厢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支撑杆的上方,以止挡支撑杆向上运动。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杆断裂后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撑杆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道路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撑杆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27t轴重运煤专用敞车在大秦、瓦日、蒙华、唐呼等专用线路上运输煤炭,适应大秦等专线现有装卸货设施、运输组织,车辆载重87t,单车运能较C80系列敞车(载重80t)提高8.75%,降低车辆自重引起的无效运输、提高运输效率效果明显。在牵引定数和运量相同的情况下,可降低运输密度约19%,有效降低车辆采购、运维和装卸作业等成本,提高运能、降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铁路专用货车车体轻量化要求较高,车体刚度较通用货车弱,为提高车体刚度及抗变形能力,在车内两侧墙间设置撑杆,利用设置于侧墙上的撑杆座连接支撑杆。撑杆座主要承受拉应力,散粒货物外涨、翻车机卸货作业、车辆纵向冲击等各工况下,撑杆座受拉应力且受力情况较为恶劣。相关技术中的撑杆座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撑杆座包括安装板50’和立板60’,安装板50’和立板60’之间焊接连接形成焊缝。撑杆座上均未设置防止支撑杆10’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结构。在车辆使用或运行过程中,当支撑杆10’意外折断而转出车厢1’时,极易转出车辆的上部限界,翻车机卸货时,断裂的支撑杆10’容易与装卸货的设备发生接触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杆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杆断裂后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撑杆座组件,用于将支撑杆安装至车厢上,撑杆座组件包括:座体,设置在车厢上,支撑杆与座体连接;止挡部,与座体连接或者与座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止挡部在车厢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支撑杆的上方,以止挡支撑杆向上运动。进一步地,座体包括筋板以及两个折弯板,两个折弯板与筋板均焊接连接。进一步地,两个折弯板分别朝向远离筋板的方向折弯。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杆绕座体可转动地设置,当支撑杆绕座体向上转动时,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α小于等于13°。进一步地,折弯板包括:第一板体,与车厢连接;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具有夹角;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止挡部设置在第三板体上;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第三板体上设有安装孔,支撑杆经安装孔与第三板体枢转连接。进一步地,止挡部为设置在第三板体上的凸起。进一步地,折弯板与车厢通过紧固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厢和设置在车厢上的撑杆座组件,撑杆座组件为上述的撑杆座组件。进一步地,轨道车辆包括多个撑杆座组件,多个撑杆座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撑杆座组件对应设置在车厢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止挡部,从而在支撑杆的一端由座体上脱落或者支撑杆意外断裂时,止挡部能够对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旋转,进而防止支撑杆旋转后进入车辆的高度界限,与装卸货的设备发生接触碰撞,杜绝了安全隐患。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撑杆座组件没有止挡部而言,本申请的撑杆座组件在保证支撑杆安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对支撑杆起到止挡作用,限制支撑杆绕座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使得意外断裂的支撑杆不会进入车厢的上部界限,保证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卸货时,断裂的支撑杆不会与卸货装备发生接触碰撞,提高了车辆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撑杆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撑杆座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的实施例的撑杆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撑杆座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的撑杆座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支撑杆);图6示出了图5的撑杆座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的支撑杆转动至极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5的撑杆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车厢;10、支撑杆;20、座体;21、筋板;22、折弯板;221、第一板体;222、第二板体;223、第三板体;23、安装孔;30、止挡部;40、紧固件;50’、安装板;60’、立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撑杆座组件,用于将支撑杆10安装至车厢1上,该实施例的撑杆座组件包括座体20和止挡部30。座体20设置在车厢1上,支撑杆10与座体20连接;止挡部30与座体20连接或者与座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止挡部30在车厢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支撑杆10的上方,以止挡支撑杆10向上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止挡部30,从而在支撑杆10的一端由座体20上脱落或者支撑杆10意外断裂时,止挡部30能够对支撑杆10在竖直方向上旋转,进而防止支撑杆10旋转后进入车辆的高度界限,与装卸货的设备发生接触碰撞,杜绝了安全隐患。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撑杆座组件没有止挡部而言,本实施例的撑杆座组件在保证支撑杆10安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对支撑杆10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撑杆座组件,用于将支撑杆(10)安装至车厢(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座组件包括:/n座体(20),设置在所述车厢(1)上,所述支撑杆(10)与所述座体(20)连接;/n止挡部(30),与所述座体(20)连接或者与所述座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止挡部(30)在所述车厢(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撑杆(10)的上方,以止挡所述支撑杆(10)向上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杆座组件,用于将支撑杆(10)安装至车厢(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座组件包括:
座体(20),设置在所述车厢(1)上,所述支撑杆(10)与所述座体(20)连接;
止挡部(30),与所述座体(20)连接或者与所述座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止挡部(30)在所述车厢(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撑杆(10)的上方,以止挡所述支撑杆(10)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0)包括筋板(21)以及两个折弯板(22),两个所述折弯板(22)与所述筋板(21)均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杆座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折弯板(22)分别朝向远离所述筋板(21)的方向折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支撑杆(10)绕所述座体(20)可转动地设置,当所述支撑杆(10)绕所述座体(20)向上转动时,所述支撑杆(10)的轴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其中,α小于等于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杆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22)包括:
第一板体(221),与所述车厢(1)连接;
第二板体(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彬程伟赵天军张露颖刘爽王德明徐明龙邢东黄毅郭文兰郝崇杰陈志平赵玉波周先平黄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