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824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包括固定框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透视窗,所述的透视窗与固定框架之间装配处形成了安装面;所述的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针对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快速行驶中对风进行引流的引风组件,引风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引流板,引流板可以对风进行引流,避免了风与固定框架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另外,安装板与固定框架之间通过装配插片与装配插槽之间连接,提高了引风组件的稳定性,另外,安装板与引流板之间通过了调节组件实现固定,从而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
本技术属于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中车辆使用器材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
技术介绍
而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就是为解决城市拥堵量身订做的,是一款为市场需求而生的良心之作。它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势融为一体,既不需要单独建设轨道,可与其他车辆共享路权,又有运量大的优势,它既能作为一线城市大运轨道交通的补充,也可作为二三线城市的客运主体,还能承担新区到新区、中心到旅游区等特点线路的运输,并能与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充分结合,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智能轨道快运列车中,司机室面罩是一种必备的车辆使用器材,司机室面罩是一种安装在智能快运系统车辆前端对驾驶室进行保护的车辆器材,但是,现有技术中司机室面罩在使用中还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智能轨道快运列车行驶速度较快,现有技术中司机室面罩包括透视窗以及用于固定透视窗的固定框架,透视窗与固定框架之间的安装呈90°垂直设置,列车在高速行驶中,风速与固定框架之间发生碰撞容易导致固定框架松动,且噪声较大,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对风进行引流的引风组件对于司机室面罩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司机室面罩中的透视窗与固定框架之间的安装呈90°分布从而难以对风进行引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该面罩还包括有引风组件,该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相连接的引流板,能够快速地对风进行引流,从而避免了风与固定框架之间撞击力过大的技术问题发生,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包括固定框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的透视窗,所述的透视窗与固定框架之间装配处形成了安装面;所述的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针对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快速行驶中对风进行引流的引风组件。优选地,所述的引风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相配合安装的引流板,所述的引流板为表面凹下呈现弧形结构。优选地,定义安装板与所述的引流板之间形成的切角为α,所述的安装板与引流板之间的切角为10-45°之间。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板背部靠近安装面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装配插片,且安装面上相对装配插片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插槽,装配插片与装配插槽相配合插接并且通过螺栓固定将所述的引风组件固定在所述的安装面上。优选地,所述的引流板与所述的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为背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的安装板内设置有提高安装板与引流板之间稳定性的调节组件。优选地,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伸缩弹簧以及安装在引流板背部螺栓上的套环,套环套设在所述的螺栓上,且伸缩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优选地,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套环、调节螺杆以及转动套筒;所述的套环套设在引流板背部的固定螺栓上,所述的调节螺杆一端与所述的套环连接,且调节螺杆的另一端旋入到所述的转动套筒内并且与所述的转动套筒螺纹连接。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的司机室面罩,在透视窗与固定框架之间设置有引风组件,引风组件包括安装板和表面凹下呈现弧形结构的引流板,引流板可以使得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对风进行引流,避免了风与固定框架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的安装板与所述的固定框之间分别设置有装配插片与装配插槽,装配插片与所述的装配插槽之间相配合通过螺栓连接,可以有效地将引风组件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框架上,提高了引风组件的稳定性,方便使用;(3)本技术中的引风组件,其安装板背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其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引流板与安装板之间实现螺栓固定连接,调节组件对螺栓进行拉紧,从而大大提高了引流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司机室面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司机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引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1中引风组件的侧视图;图7为实施例2中引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中引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10、固定框架;11、透视窗;12、安装面;121、装配插槽;20、引风组件;21、安装板;211、装配插片;22、引流板;30、调节组件;31、套环;32、调节螺杆;33、转动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技术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现有技术中,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安装在智能轨道快运列车的前端,所述的司机室面罩包括固定框架10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10上的透视窗11,所述的透视窗11与固定框架10之间装配处形成了与透视窗11呈现90°垂直分布的安装面12;为了减小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在快速行驶中风与安装面12的碰撞力,本技术中在安装面12上设计有引风组件20,引风组件20有效地在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在快速行驶快速行驶的时候对风进行引流,减小了安装面12与风之间产生的碰撞力。实施例1如图2~6所示,其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司机室面罩,在其透视窗11与固定框架10装配处的安装面12上设置有引风组件2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风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以及与安装板21相配合安装的引流板22,其中,所述的安装板21与引流板22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透视窗11呈现弧形结构,所述的安装板21为与透视窗11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流板22为表面凹下呈现弧形结构,方便对风进行引流,减小风与安装面12之间的碰撞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引风组件20,定义安装板21与所述的引流板22之间形成的切角为α,所述的安装板21与引流板22之间的切角为10-45°之间;本实施例中,当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在高速行驶以后,风与引流板22相碰撞,引流板22其表面的弧形结构可以将风从引流板22表面向上引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风与安装面12的强烈碰撞的问题发生。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引风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板21背部靠近安装面12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装配插片211,且安装面12上相对装配插片211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插槽121,装配插片211与装配插槽121相配合插接并且通过螺栓固定,可以将所述的引风组件20固定在所述的安装面12上;实施例2如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引风组件2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引流板22与所述的安装板21之间通过螺栓实现了固定连接,且安装板21为背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包括固定框架(10)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10)上的透视窗(11),所述的透视窗(11)与固定框架(10)之间装配处形成了安装面(12);/n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安装面(12)上设置有用于针对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快速行驶中对风进行引流的引风组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包括固定框架(10)以及安装在固定框架(10)上的透视窗(11),所述的透视窗(11)与固定框架(10)之间装配处形成了安装面(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安装面(12)上设置有用于针对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快速行驶中对风进行引流的引风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以及与安装板(21)相配合安装的引流板(22),所述的引流板(22)为表面凹下呈现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其特征在于:定义安装板(21)与所述的引流板(22)之间形成的切角为α,所述的安装板(21)与引流板(22)之间的切角为10-4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车辆用司机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21)背部靠近安装面(12)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装配插片(211),且安装面(12)上相对装配插片(211)的一侧开设有装配插槽(121),装配插片(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