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34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属于润滑油冷却技术领域。它是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冷却水在换热装置内部不停地流动;减速机润滑油通过电机驱动的油泵强制热油在管路里循环,在换热装置中实现热交换,达到降低润滑油温度的作用。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的润滑油冷却性能,既可以合理的配置润滑油量,降低了成本,又节省空间,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润滑油冷却
,特别是一种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橡胶密炼机是橡胶企业中最基本设备之一,在进行橡胶密炼时,必须保证设备连续运转一个密炼周期,即把原料密炼成合格的橡胶产品,直至制成轮胎产品,否则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及原材料的浪费。密炼机的动力是由大型电机通过减速机传递而来的,因此减速机的可靠和稳定性工作至关重要。减速机,由于轴的高速旋转导致轴承因滚动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相对滑动也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减速机的温度急剧上升,温度过高会降低密封件、轴承、传动件的寿命,甚至使这些零部件短时间内失效,所以减速机都设有润滑冷却系统,一方面在轴承和齿轮等运动零部件接触面形成润滑油膜,减少摩擦,降低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保持润滑油在较低温度下循环,可以使减速机连续稳定运转。减速机因其工况不同,润滑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轻载低速的轴承可以采用甘油润滑,或者稀油喷溅式润滑;而对齿轮可以采用油浸式润滑或喷溅式润滑等。密炼机用的减速机重载,电机的功率一般2000Kw以上,输出轴速度不是很高,但输入轴一般速度较高,达到1000rpm,要求输出轴扭矩较大,所以润滑和降温尤为重要。密炼机润滑油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5-75℃,低于25℃时,油的粘性增加,流动不好,强力润滑难;高于75℃时,润滑油粘度降低,无法在运动结合面形成润滑油膜,起不到润滑的作用。一般减速机的壳体就是润滑油的油箱,底部的齿轮高速旋转带起润滑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对上部齿轮的飞溅润滑;同时在减速机上配有齿轮泵,齿轮泵吸入减速机壳体内的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在轴承座上的油道,油道的出口设在轴承滚柱支架旁边,润滑油进入轴承实现润滑和降温。这种润滑和冷却方案合理,结构简单,对载荷较低、速度不高、结构尺寸不是很大的减速机都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对于密炼机这种大型重载,载荷冲击性很大的减速机,未必都能适应。密炼机减速机结构和工况特点,需要较大量的润滑油才能满足冷却和润滑的需要,但是润滑油的量过大,齿轮较多的部位浸在油里,似乎能很好地润滑和冷却,其实则不然,由于齿轮的快速旋转,搅动润滑油飞溅涌动,附加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减速机壳体内温度迅速升高,压力也升高,高压的油气混合物从呼吸器中喷出,使减速机无法正常工作;如果油量减少,热容能力降低,很难达到热平衡,导致温度不断升高。为了解决减速机需要较大量润滑油又可利用体积有限的问题,采取减速机体外增设润滑油站和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的设计。润滑油通过腔外循环,在润滑油冷却装置的换热器内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的目的;同时油温降低又可延缓密封件的老化,通过冷却器达到防止减速机过早漏油的效果。润滑油从减速机的底部出油口出油通过冷却器,再由减速机的顶部观察口进入,将润滑油喷洒到蜗轮与蜗杆及齿轮的啮合处,从而达到强制润滑效果。可以防止润滑油不足时,因润滑不良而使蜗轮蜗杆干磨,导致蜗轮蜗杆严重磨损的现象发生。确保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合理配制冷却水流量,使减速机润滑油得到恰当的冷却,以保证减速机稳定可靠运转。本技术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实现的: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箱底座上安装有电机、油泵、网片式油滤器、管壳式换热器、主管路、进油端口、出油端口,在油箱底座下部安装有排污球阀,在油泵一端具有进油端口,进油端口连接减速机出油口端,油泵连接驱动电机,油泵的出油口与网片式油滤器进油口端相连接,网片式油滤器的出油口与主管路一端相连接,主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油口,管壳式换热器的出油端口连接减速机的进油口端,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一个端面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在网片式油滤器的旁边并列的位置,安装有压差发讯器,在压差发讯器一侧,与网片式油滤器管路并列安装有旁路,旁路上设有安全阀,在进油端口管路上安装有靶式流量计,在出油端口管路上安装有防震式温度表,在温度表的上方位置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滤器前后压差设定数值0.2MPa。所述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为0.5MPa。所述网片式油滤器为金属丝网制成的滤片。所述管壳式换热器为紫铜管与铝管复合成管。所述润滑油循环管路通径和冷却水管路的通径比为1:1。本技术的方案中,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系统是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冷却水在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不停地流动;减速机润滑油通过电机驱动的油泵强制热油在管路里循环,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实现热交换,达到降低润滑油温度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是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可靠的润滑油冷却性能,既可以合理的配置润滑油量,降低了成本,又节省空间,便于安装。稳定、合理的控制减速机润滑油的温度,网片式油滤器运行可靠,维修方便,不需要其他动力源,过滤元件为金属丝网制成的滤片,具有强度高,通油能力大,确保过滤精度,便于清洗等特点。管壳式换热器采用了紫铜管与铝管复合成管技术,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比同类产品更加具有热换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及环保节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原理图。图中:1、油箱底座;2、油泵;3、电机;4、网片式油滤器;5、主油管;6、压差发讯器;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安全阀;10、旁路;11、管壳式换热器;12、出油端口;13、进油端口;14、压力表;15、靶式流量计;16、压力表;17、排污球阀;18、防震式温度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见附图1—4所示: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是采用独立润滑油供油站和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系统所组成。独立润滑油供油站是采用油箱作为底座,即为油箱底座1,在油箱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3、油泵2、网片式油滤器4、管壳式换热器11、主油管路5、进油端口13、出油端口12,在油箱底座1下部安装有排污球阀17,进行维护时泄漏的油水污物可以及时通过排污球阀17排放。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系统是采用管壳式换热器11的一端设有冷却进水口7和冷却水出口8,一侧设有进油端口13和出油端口12,冷却水在管壳式换热器11内部不停地流动;减速机润滑油通过电机3驱动油泵2强制热油在管路中循环,在管壳式换热器11中实现热交换,达到降低润滑油温度的作用。独立式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的进油端口13与减速机的出油口端相连接,油泵2一端具有进油端口13,一端连接驱动电机3;油泵2的出油口与网片式油滤器4进油口端相连接,网片式油滤器4的出油口与主管路5一端相连接,主管路5的另一端连接管壳式换热器11的进油口,管壳式换热器11的出油端口12连接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箱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3)、油泵(2)、网片式油滤器(4)、管壳式换热器(11)、主管路(5)、进油端口(13)、出油端口(12),在油箱底座(1)下部安装有排污球阀(17),在油泵(2)一端具有进油端口(13),进油端口(13)连接减速机出油口端,油泵(2)连接驱动电机(3),油泵(2)的出油口与网片式油滤器(4)进油口端相连接,网片式油滤器(4)的出油口与主管路(5)一端相连接,主管路(5)的另一端连接管壳式换热器(11)的进油口,管壳式换热器(11)的出油端口(12)连接减速机的进油口端,在管壳式换热器(11)的一个端面设有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在网片式油滤器(4)的旁边并列的位置,安装有压差发讯器(6),在压差发讯器(6)一侧,与网片式油滤器(4)管路并列安装有旁路(10),旁路(10)上设有安全阀(9),在进油端口(13)管路上安装有靶式流量计(15),在出油端口(12)管路上安装有防震式温度表(18),在温度表的上方位置上安装有压力表(16)。/n

【技术特征摘要】
1.密炼减速机润滑油强制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箱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3)、油泵(2)、网片式油滤器(4)、管壳式换热器(11)、主管路(5)、进油端口(13)、出油端口(12),在油箱底座(1)下部安装有排污球阀(17),在油泵(2)一端具有进油端口(13),进油端口(13)连接减速机出油口端,油泵(2)连接驱动电机(3),油泵(2)的出油口与网片式油滤器(4)进油口端相连接,网片式油滤器(4)的出油口与主管路(5)一端相连接,主管路(5)的另一端连接管壳式换热器(11)的进油口,管壳式换热器(11)的出油端口(12)连接减速机的进油口端,在管壳式换热器(11)的一个端面设有冷却水进口(7)和冷却水出口(8),在网片式油滤器(4)的旁边并列的位置,安装有压差发讯器(6),在压差发讯器(6)一侧,与网片式油滤器(4)管路并列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黄继平李福建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彩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