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842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包括由塑料材料成型以减轻重量的主体部,并且,固定到变速箱的油底壳的一部分具有增加的动态刚度,以应对由变速箱的动态特性引起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于车辆中的用于减轻重量和增加动态刚度的复合油底壳。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装配有油底壳以存储机油。油底壳安装在发动机的下侧,并固定在变速箱侧,分为一体式和可拆卸式。由于固定了诸如变速箱之类的重负载,因此一体式油底壳不能应用刚性较弱的塑料材料,并且一体式油底壳由铝形成。可拆卸式油底壳由上油底壳部和下油底壳部组成,上油底壳部由铝材料形成,下油底壳部由塑料材料形成并与上油底壳部组合。安装有诸如变速箱之类的负载的油底壳可能会由于变速箱的动态特性而变形,因此,刚性较弱的塑料材料不能用于与变速箱接合的部分。因此,大多数油底壳是由使用铝材料的单件形成的。然而,由于铝材料的特性,这种由铝制成的一体式油底壳导致重量和机油的热损失增加,并且由于机油的热损失增加而使燃料效率变差。在可拆卸式油底壳的情况下,尽管只有固定在变速箱上的上油底壳部是由铝制成的,但是由于上油底壳部和下油底壳部需要分别制造后组装,因此油底壳存在设计自由度降低以及材料和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中,油底壳的主体部由塑料材料成型以减轻重量,固定在变速箱上的油底壳的一部分具有增加的动态刚度,以应对由变速箱的动态特性引起的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所述复合油底壳包括:第一主体部,其具有固定到变速箱的变速箱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由金属材料形成;以及第二主体部,其具有储油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由塑料材料形成。所述第一主体部可以包括与所述变速箱安装部一体形成的主体重叠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储油部和第二储油部,所述第一储油部与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内表面一体形成,以围绕所述储油空间的第一空间侧,所述第二储油部与所述第一储油部一体形成,以围绕所述储油空间的第二空间侧。所述第一空间侧可以对应于所述储油空间的一侧空间,并且,所述第二空间侧可以对应于所述储油空间的另一侧空间。所述主体重叠部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联接孔,并且当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时,用于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塑料材料的塑料树脂可以设置在所述联接孔中以填充在所述联接孔中。所述联接孔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重叠部的与所述第二储油部相邻的边缘部上。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储油部的底部具有预定高度差的第一中央底板,所述第一中央底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空间侧弯曲的弓形截面。所述第一中央底板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底部的中央。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底部可以设置有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央底板和所述第二储油部之间的第二中央底板,所述第二中央底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空间侧弯曲的弓形截面。所述第一中央底板可以具有多个孔,并且当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时,用于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塑料材料的塑料树脂可以设置在所述孔中以填充在所述孔中。所述第一中央底板可以在所述第一中央底板的外表面上包括网格式加强肋。在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分隔肋,并且,在所述第一储油部的成型期间,用于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塑料树脂可以穿过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内侧的所述联接孔,并填充到所述分隔肋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与变速箱接合的第一主体部由铝材料成型,并且与第一主体部一体形成的第二主体部由塑料材料成型,因此,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了油底壳的动态刚度,从而具有减小中高频范围内的振动和噪声并提高燃料效率的效果。特别地,由于油底壳具有能够在第二主体部的注射成型期间增加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联接力和刚性的复合结构,因此,油底壳可以确保动态刚度处于与传统的铝油底壳相同的水平。附图说明通过下文结合附图所呈现的详细描述将会更为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第一主体部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一个方向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油底壳的局部截面图;图6是沿着另一方向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油底壳的局部截面图;以及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体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那些实施方案,而是可以被实现为其他形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具有如下结构:油底壳的主体部由塑料材料成型以减轻重量,并且油底壳与变速箱接合的一部分具有增加的动态刚度,以应对变速箱的动态性能引起的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油底壳包括具有变速箱安装部12的第一主体部10和与第一主体部10一体形成的第二主体部20,其中第二主体部由塑料材料形成。第一主体部10可以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变速箱安装部12紧固到变速箱的一侧。第二主体部20由比铝轻的塑料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在其中容纳机油的储油空间S。储油空间S由与储油空间S的一侧相对应的第一空间S1和与储油空间S的另一侧相对应的第二空间S2组成。即,储油空间S由构成储油空间S的一侧的第一空间S1和构成储油空间S的另一侧的第二空间S2组成。第一主体部10包括联接到变速箱的变速箱安装部12和与变速箱安装部12一体形成的主体重叠部11。变速箱安装部12可以设置成与主体重叠部11的一端(即第一端)相邻。换句话说,变速箱安装部12可以形成为从主体重叠部11的第一端延伸。主体重叠部11可以是与第二主体部20一起围绕第一空间S1的金属结构。主体重叠部11可以由设置在第一空间S1的底表面上的底部11a和一体地形成在底部11a的两端上并且设置在第一空间S1的侧面上的侧壁11b组成。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重叠部1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联接孔13,以增加第一主体部10和一体成型到第一主体部10的第二主体部20之间的联接力。在第二主体部20的注射成型期间,联接孔13填充有用于成型第二主体部20的塑料材料的塑料树脂。第二主体部20可以通过使用模具的插入注射成型来形成。即,通过在第一主体部10插入到模具中的状态下将塑料树脂注入第二主体部20的模具中来制造第二主体部20。具体地,通过在第一主体部10插入并设置在模具内部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用于成型第二主体部20的塑料树脂注入到模具中的型腔中,第二主体部20与第一主体部10一体成型。此时,用于形成第二主体部20的塑料树脂设置在联接孔13中以填充联接孔13(见图4)。即,当成型第二主体部20时,塑料树脂填充联接孔13。当在填充联接孔13的状态下使塑料树脂固化时,第一主体部10和第二主体部20可以利用铆接来确保联接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所述复合油底壳包括:/n第一主体部,其具有固定到变速箱的变速箱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含金属材料;以及/n第二主体部,其具有储油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包含塑料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1 KR 10-2019-01643371.一种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所述复合油底壳包括:
第一主体部,其具有固定到变速箱的变速箱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含金属材料;以及
第二主体部,其具有储油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包含塑料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与所述变速箱安装部一体形成的主体重叠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储油部和第二储油部,所述第一储油部与所述主体重叠部的内表面一体形成,以围绕所述储油空间的第一空间侧,所述第二储油部与所述第一储油部一体形成,以围绕所述储油空间的第二空间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中,所述第一空间侧对应于所述储油空间的一侧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侧对应于所述储油空间的另一侧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中,所述主体重叠部具有一个或多个联接孔,并且当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时,用于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塑料材料填充在所述联接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复合油底壳,其中,所述联接孔设置在所述主体重叠部的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元焃黄重显李玪蒇尹硕浚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