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46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0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右立柱、C形槽口、上位矫正缸、下位矫正缸和手动增压泵,左立柱和右立柱并排设立,两个C形槽口分别设置在左立柱上和右立柱上,两个C形槽口等高且对称设置;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下同轴设置,两个活塞端均设有矫直模板;手动增压泵结构包括油箱和手动油泵,手动油泵上有注油手柄和回油手柄,注油手柄有两个工作位置;回油手柄设有两个工作位置,分别是注油位和回油位。本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汽车生产线上的滑橇主梁矫直,使滑橇满足汽车生产线使用要求,也可以用于对汽车生产线上正在使用的滑橇进行维修,使生产线快速恢复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


技术介绍

1、滑橇式输送机在汽车生产线上被广泛采用,用于汽车的油漆、总装、焊接等生产过程及其他许多地面输送系统中,车身在滑橇上经辊床运送,完成车身调整工艺。

2、滑橇是安置车体并考虑其输送物件的特点而设计的构件,见图5,为使输送机能通过宽度较小的空间,滑橇内侧可装置导向装置,滑橇的上部可按照车体或其他物品的特点而设置。橇体主架一般采用型材焊接而成,与输送机接触的型材一般为100×50×4或120×50×4矩形管,经热处理或时效处理,保证尽可能小的变形量。

3、滑橇的结构并不复杂,由于大量的使用,为降低成本,不能采用整体加工的制作方式而是焊接而成。在焊接过程中,因受热不均,矩形管很容易发生热变形,矩形管本身在制作或运输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而滑橇上定位车身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或成品参与总装,都必须保证定位点与车身的相应点精准结合,还要与滑橇上支撑车身重量的支撑点完全贴合,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车身变形。车身在滑橇上的运输是通过滑橇型钢下面与滚床上滚轮面接触实现的,这也要求滑橇的矩形管保持较高的平直精度,所以滑橇的矩管在制作滑橇焊接前后都必须进行矫直。

4、此外,滑橇在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撞击或高处落物砸碰,导致滑橇主梁矩管变形弯曲,将导致其无法实现设计功能,影响生产线的安全运行,常规处理方案是:先将滑橇从输送线上拆除,送到维修车间修理、矫直,再重新安装到生产线中。矩管的矫直一般采用火焰矫直法,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容易出现矫正不当,也容易对型钢造成过烧现象;另一种矫直方法采用人工锤击的矫直方法,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矫正量不好把握。对于不太严重的弯曲变形,常规的处理耗时过长,如果可以实现在线矫直,必将节约大量的检修时间,提高生产线运行的效率,目前未见同类技术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汽车生产线的旁边设置双向矫直机,当某处滑橇变形后,采用吊车或人力将双向矫直机移动到变形处,通过对滑橇进行合理支撑,就可以实现向上、向下两个方向的曲率矫正,当曲率处理合格后,取下支撑物,将双向矫直机移走,生产线即可快速恢复生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右立柱、c形槽口、上位矫正缸、下位矫正缸和手动增压泵,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并排设立,两个c形槽口分别设置在左立柱上和右立柱上,两个c形槽口等高且对称设置;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横梁上,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下同轴设置,上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下,下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上,两个活塞端均设有矫直模板;所述手动增压泵设置在附近合适的位置,其结构包括油箱和手动油泵,手动油泵上连接有注油手柄和回油手柄,注油手柄有两个工作位置,对应两个出油口,出油口对应连接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回油手柄也有两个工作位置,分别是注油位和回油位;所述第一油管连接上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油管连接下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

4、进一步的,所述矫直模板的形状为平板、曲板、直角凸形、直角凹形或平底槽形。

5、进一步的,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的活塞规格相同。

6、进一步的,所述c形槽口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支撑平台。

7、进一步的,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的进出油口均为单油口设计。

8、进一步的,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内设有活塞回位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c形槽口在左立柱或右立柱上的位置可调节。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采用手动液压助力矫直,可以现场操作,及时准确观察型钢的矫直行程,精准省力。3)上下两个矫直油缸的设置,可以实现向上、向下两个方向的曲率矫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右立柱、C形槽口、上位矫正缸、下位矫正缸和手动增压泵,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并排设立,两个C形槽口分别设置在左立柱上和右立柱上,两个C形槽口等高且对称设置;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横梁上,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下同轴设置,上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下,下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上,两个活塞端均设有矫直模板;所述手动增压泵设置在附近合适的位置,其结构包括油箱和手动油泵,手动油泵上连接有注油手柄和回油手柄,注油手柄有两个工作位置,对应两个出油口,出油口对应连接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回油手柄也有两个工作位置,分别是注油位和回油位;所述第一油管连接上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油管连接下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模板的形状为平板、曲板、直角凸形、直角凹形或平底槽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的活塞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槽口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支撑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的进出油口均为单油口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内设有活塞回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槽口在左立柱或右立柱上的位置可调节。

...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液压型钢双向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立柱、右立柱、c形槽口、上位矫正缸、下位矫正缸和手动增压泵,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并排设立,两个c形槽口分别设置在左立柱上和右立柱上,两个c形槽口等高且对称设置;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横梁上,上位矫正缸和下位矫正缸上下同轴设置,上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下,下位矫正缸的活塞端朝上,两个活塞端均设有矫直模板;所述手动增压泵设置在附近合适的位置,其结构包括油箱和手动油泵,手动油泵上连接有注油手柄和回油手柄,注油手柄有两个工作位置,对应两个出油口,出油口对应连接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回油手柄也有两个工作位置,分别是注油位和回油位;所述第一油管连接上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所述第二油管连接下位矫正缸的进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继平赵炳扬王宏宇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彩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