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198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上釜体、搅拌杆和清洁条,所述上釜体上端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上端中部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外围设置有搅拌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搅拌叶和清洁条,搅拌叶和清洁条在被电机和搅拌杆带动转动时,可在对物料交办的同时对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进行清洁,可有效防止物料在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粘连,十分实用;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釜体、下釜体和密封条,使反应釜上下部分可进行分离,以使反应釜内部能够便捷的清理维护,提高了反应釜清理维护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苯甲酰氯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苯甲酰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乙醚、氯仿和苯。遇水或乙醇逐渐分解,生成苯甲酸或苯甲酸乙酯和氯化氢。苯甲酰氯为制备染料、香料、有机过氧化物、药品和树脂的重要中间体。苯甲酰氯也被用于摄影和人工鞣酸的生产之中,也曾在化学战中作为刺激性气体而使用,苯甲酰氯在生产时需要用到反应釜。现有的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在进行反应时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容易粘连物料,使物料难以充分反应,难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且现有的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内部难以清理维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在进行反应时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容易粘连物料,使物料难以充分反应,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上釜体、搅拌杆和清洁条,所述上釜体上端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上端中部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外围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外围设置有所述清洁条,所述搅拌叶上方设置有稳定架。进一步的,所述釜盖与所述上釜体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套下端与所述釜盖上端焊接,所述支撑套上端与所述电机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釜盖与所述上釜体连接牢固,且密封性良好。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两侧靠下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釜盖上端焊接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阀门一,所述搅拌杆与所述釜盖通过轴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进料管可向反应釜内添加制备甲苯酰氯的各种物料,通过所述阀门一可控制所述进料管内部的开启与密封,所述电机在工作时可通过联轴器带动所述搅拌杆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与所述搅拌杆通过键连接,所述清洁条与所述搅拌叶胶接,所述稳定架中部与所述搅拌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稳定架两端与所述上釜体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叶以及所述清洁条可与所述搅拌杆同步进行转动,所述搅拌叶在转动时可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稳定架可提升所述搅拌杆转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上釜体下端外围通过螺栓连接有下釜体,连接所述上釜体与所述下釜体的螺栓贯穿所述下釜体但未完全穿过所述上釜体,所述上釜体与所述下釜体之间通过卡压的方式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釜体可与所述下釜体进行拆分,以使反应釜内部可便捷的进行清理维护。进一步的,所述下釜体下端三角处设置有支撑腿,所述下釜体下端中部焊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阀门二,所述下釜体侧壁空腔内通过卡槽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所述清洁条与所述下釜体内壁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对反应釜起支撑稳定的作用,所述电磁加热器在工作时可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电磁加热器被外部设备控制进行工作,可调节加热温度,所述清洁条在转动时可对所述下釜体内壁进行清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的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在进行反应时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容易粘连物料,使物料难以充分反应,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搅拌叶和清洁条,搅拌叶和清洁条在被电机和搅拌杆带动转动时,可在对物料交办的同时对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进行清洁,可有效防止物料在反应釜的底端以及底端内壁粘连,十分实用;而且本技术通过设置上釜体、下釜体和密封条,使反应釜上下部分可进行分离,以使反应釜内部能够便捷的清理维护,提高了反应釜清理维护的便捷性,解决了现有的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内部难以清理维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中搅拌叶和清洁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釜体;2、釜盖;3、支撑套;4、电机;5、搅拌杆;6、搅拌叶;7、清洁条;8、稳定架;9、进料管;10、阀门一;11、下釜体;12、密封圈;13、支撑腿;14、出料管;15、阀门二;16、电磁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包括上釜体1、搅拌杆5和清洁条7,上釜体1上端设置有釜盖2,釜盖2上端中部设置有支撑套3,支撑套3上端设置有电机4,电机4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杆5,搅拌杆5下端外围设置有搅拌叶6,搅拌叶6外围设置有清洁条7,搅拌叶6上方设置有稳定架8。在本实施例中,釜盖2与上釜体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套3下端与釜盖2上端焊接,支撑套3上端与电机4通过螺栓连接,釜盖2与上釜体1连接牢固,且密封性良好,电机4通过支撑套3稳定固定在釜盖2上端。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两侧靠下的位置设置有与釜盖2上端焊接的进料管9,进料管9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阀门一10,搅拌杆5与釜盖2通过轴承连接,通过进料管9可向反应釜内添加制备甲苯酰氯的各种物料,通过阀门一10可控制进料管9内部的开启与密封,电机4在工作时可通过联轴器带动搅拌杆5进行转动,搅拌杆5在轴承的辅助下可在釜盖2上便捷的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叶6与搅拌杆5通过键连接,清洁条7与搅拌叶6胶接,稳定架8中部与搅拌杆5通过轴承连接,稳定架8两端与上釜体1通过螺栓连接,搅拌叶6以及清洁条7可与搅拌杆5同步进行转动,搅拌叶6在转动时可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稳定架8可提升搅拌杆5转动的稳定性,减少搅拌杆5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晃动。在本实施例中,上釜体1下端外围通过螺栓连接有下釜体11,连接上釜体1与下釜体11的螺栓贯穿下釜体11但未完全穿过上釜体1,上釜体1与下釜体11之间通过卡压的方式设置有密封圈12,上釜体1可与下釜体11进行拆分,以使反应釜内部可便捷的进行清理维护,密封圈12可使上釜体1与下釜体11的连接处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下釜体11下端三角处设置有支撑腿13,下釜体11下端中部焊接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阀门二15,下釜体11侧壁空腔内通过卡槽连接有电磁加热器16,清洁条7与下釜体11内壁转动连接,支撑腿13对反应釜起支撑稳定的作用,电磁加热器16在工作时可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电磁加热器16被外部设备控制进行工作,可调节加热温度,清洁条7在转动时可对下釜体11内壁进行清洁,防止下釜体11内壁粘结物料。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反应釜使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釜体(1)、搅拌杆(5)和清洁条(7),所述上釜体(1)上端设置有釜盖(2),所述釜盖(2)上端中部设置有支撑套(3),所述支撑套(3)上端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下端外围设置有搅拌叶(6),所述搅拌叶(6)外围设置有所述清洁条(7),所述搅拌叶(6)上方设置有稳定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釜体(1)、搅拌杆(5)和清洁条(7),所述上釜体(1)上端设置有釜盖(2),所述釜盖(2)上端中部设置有支撑套(3),所述支撑套(3)上端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下端外围设置有搅拌叶(6),所述搅拌叶(6)外围设置有所述清洁条(7),所述搅拌叶(6)上方设置有稳定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与所述上釜体(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套(3)下端与所述釜盖(2)上端焊接,所述支撑套(3)上端与所述电机(4)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苯甲酰氯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两侧靠下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釜盖(2)上端焊接的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阀门一(10),所述搅拌杆(5)与所述釜盖(2)通过轴承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树贾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新郑市永兴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