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652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该悬置系统包括左电机支座组件、右电机支座组件和支撑横杆;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结构相同,且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相对动力总成(2)的轴线对称分布;左电机支座组件包括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前橡胶支座(5)、后橡胶支座(6)、前支架(7)、后支架(8)、辅助支座(9)和辅助橡胶支座(10)。前支架(7)和后支架(8)分别通过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与动力总成(2)固定连接,支撑横杆(11)固定在动力总成的另一端上,支撑横杆(11)两端各固定1个辅助橡胶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强度,减少了对动力总成的冲击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如矿用车等宽车架车型多用于使用工况比较恶劣的场景。纯电动矿用车在恶劣工况下使用时需要动力总成悬置具有更强的强度,而且矿用车工作时整车总重较大,动力总成的输出扭矩较大,对动力总成悬置的冲击力较大。需要动力总成悬置既满足宽车架布置又要满足纯电动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冲击需求。需要一种满足下V托型电机安装于宽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提高强度,减少了对动力总成的冲击力,适用于宽车架动力总成。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左电机支座组件、右电机支座组件和支撑横杆11;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结构相同,且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相对动力总成2的轴线对称分布;
[0005]左电机支座组件包括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前橡胶支座5、后橡胶支座6、前支架7、后支架8、辅助支座9和辅助橡胶支座10,前支架7和后支架8分别通过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与动力总成2固定连接,即前支架7的一端通过前橡胶支座5与电机前支座3固定连接,前支架7的另一端固定在动力总成2一端的安装座上,电机前支座3固定在车架1上,后支架8固定在动力总成2中部的安装座上,后支架8与电机后支座4之间设置有后橡胶支座6,电机后支座4固定在车架1上;支撑横杆11固定在动力总成2的另一端上,支撑横杆11两端各固定1个辅助橡胶支座10,2个辅助橡胶支座10分别固定在2个辅助支座9上,2个辅助支座9对称固定在车架1上。
[0006]所述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均为Z型结构,即在车体横截面内为“Z”形,在Z形两个折弯处均设置1个加强筋,且2个加强筋分别位于“Z”形内外两侧。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电机两对悬置固定加上变速箱吊装固定的悬置结构。电机悬置采用内伸支架配合斜出支架,实现动力总成在较低位置固定,并保证悬置系统的强度,提高强度,减少了对动力总成的冲击力,适用于宽车架动力总成。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与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中变速箱辅助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左电机支座组件、右电机支座组件和支撑横杆11。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结构相同,且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相对动力总成2的轴线对称分布。
[0013]左电机支座组件包括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前橡胶支座5、后橡胶支座6、前支架7、后支架8、辅助支座9和辅助橡胶支座10。前支架7和后支架8分别通过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与动力总成2固定连接,即前支架7的一端通过前橡胶支座5与电机前支座3固定连接。前支架7的另一端固定在动力总成2一端的安装座上。电机前支座3固定在车架1上,动力总成2的中部安装座上固定有后支架8,后支架8与电机后支座4之间设置有后橡胶支座6。电机后支座4固定在车架1上。
[0014]动力总成2的另一端吊装孔上固定有支撑横杆11。支撑横杆11两端各固定1个辅助橡胶支座10,2个辅助橡胶支座10分别固定在2个辅助支座9上,2个辅助支座9对称固定在车架1上。
[0015]所述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均为Z型结构,即在车体横截面内为“Z”形,“Z”形向车体纵向轴线方向折弯,并在Z形两个折弯处均设置1个加强筋,且2个加强筋分别位于“Z”形内外两侧。电机采用一对电机前支座3和一对电机后支座4固定。
[0016]由于动力总成的中心在电机和变速箱的连接面附近,即在电机后支座附近,所以选择所述后橡胶支座的静刚度应当最大,优选大于1000N/mm,选择前橡胶支座的静刚度次大,优选小于1000N/mm,选择辅助橡胶支座的静刚度最小,优选小于1000N/mm。
[0017]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设置长度不小于30mm的长圆孔,以保证系统的安装工艺性。
[0018]本技术采用电机两对悬置固定+变速箱吊装固定的悬置方案。电机悬置采用内伸支架配合斜出支架,实现动力总成在较低位置固定,并保证悬置系统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车架纯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是:该悬置系统包括左电机支座组件、右电机支座组件和支撑横杆(11);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结构相同,且左电机支座组件和右电机支座组件相对动力总成(2)的轴线对称分布;左电机支座组件包括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前橡胶支座(5)、后橡胶支座(6)、前支架(7)、后支架(8)、辅助支座(9)和辅助橡胶支座(10),前支架(7)和后支架(8)分别通过电机前支座(3)、电机后支座(4)与动力总成(2)固定连接,即前支架(7)的一端通过前橡胶支座(5)与电机前支座(3)固定连接,前支架(7)的另一端固定在动力总成(2)一端的安装座上,电机前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田瑞军李佩林王瑞鑫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