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主减速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5244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主减速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由主驱动电机、主电机主动齿轮、转速耦合主动齿轮、转速耦合装置、辅助电机主动齿轮、辅助驱动电机、辅助电机从动齿轮、差速器、转速耦合从动齿轮、主电机从动齿轮、电磁离合器组成。通过变换电磁离合器的不同开合状态和两台驱动电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可实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主电机单独驱动和辅助电机单独驱动四种驱动模式,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两台驱动电机的高效区间匹配不同行驶工况,改善整车经济性,提高续航里程。同时采用多主减速设计,不同驱动模式的动力直接输出到差速器,传动环节少,传动效率高;直接采用差速器壳体进行转矩耦合,减少轴系数量,结构更紧凑。更紧凑。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主减速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汽车产业在能源和生态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向电动化转型,纯电动汽车在日常使用中最主要的弊端是续航能力不足,导致其在长途驾驶应用中的可靠性不高。所以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其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就是强化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0003]电动汽车采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既可以将一台大容量电机分解为两台小容量电机来驱动汽车,避免汽车处于低负荷工况时电动机负荷率过低;又可以通过耦合装置,实现两台电动机机械特性的互补,面对汽车行驶中的多种工况,能尽可能使两台电动机运行在自己的高效区间。因此,无论电动汽车采用哪种能量供给形式(蓄电池或者燃料电池),对比单电机驱动或多电机独立驱动的车辆而言,搭载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车辆都有望实现更高效的驱动,从而达到节能、提高续航里程的目的。相关领域已有不少专利发表,但大都因追求功能全面而导致结构复杂,进而造成传动装置体积较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传动环节较多也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主减速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电机(1)、主电机主动齿轮(2)、第一电磁离合器(3)、转速耦合主动齿轮(4)、转速耦合装置(5)、第二电磁离合器(6)、辅助电机主动齿轮(7)、辅助驱动电机(8)、辅助电机从动齿轮(9)、第三电磁离合器(10)、差速器(11)、转速耦合从动齿轮(12)、第四电磁离合器(13)、主电机从动齿轮(14),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主电机主动齿轮(2)和所述主电机从动齿轮(14)、所述转速耦合主动齿轮(4)和所述转速耦合从动齿轮(12)、所述辅助电机主动齿轮(7)和所述辅助电机从动齿轮(9)构成三套主减速器;所述主驱动电机(1)和所述辅助驱动电机(8)异侧同轴布置;所述主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直接驱动所述主电机主动齿轮(2),所述主电机从动齿轮(14)通过空心轴悬置于半轴上,并通过所述第四电磁离合器(13)连接至所述差速器(11)外壳;所述辅助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直接驱动所述辅助电机主动齿轮(7),所述辅助电机从动齿轮(9)通过空心轴悬置于半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三电磁离合器(10)连接至差速器壳体;所述主电机主动齿轮(2)和所述辅助电机主动齿轮(7)的轴通过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3)和第二电磁离合器(6)分别同转速耦合装置两太阳轮相连;所述转速耦合装置(5)的壳体上安装有所述转速耦合主动齿轮(4),所述差速器(11)的壳体上安装有所述转速耦合从动齿轮(12);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三电磁离合器以及第四电磁离合器不同的开合状态和主驱动电机、辅助驱动电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可实现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是转速耦合驱动模式、转矩耦合模式、主电机单独驱动模式、辅助电机单独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齐平王鹤徐志辉陈慧牛志刘权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