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85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堆叠体,所述电芯堆叠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电芯单体;若干电芯堆叠体并排布置,电芯堆叠体的两端设有绝缘板;液冷板,电芯堆叠体两侧壁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液冷板相接触,电芯堆叠体与液冷板相连接,液冷板与电芯堆叠体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涂层;固定端板,若干所述液冷板之间和/或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固定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芯堆叠体的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端板替代现有的每个电芯堆叠体两端的端板,可只在液冷板两端设置固定端板,利用固定端板与液冷板配合来对电芯堆叠体进行限位,从而在整个电池模组中减少了固定端板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整体重量。降低了整体重量。降低了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模组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但是尽管如今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比此前已经大有增长,可人们的续航里程焦虑却始终没有减小;试验证明轻量化对汽车节能减排的效果直接而显著,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电耗可以下降5.5%,整车续航里程可以有效增加5.5%;而动力电池系统做为整车的重要零部件,以及其重量占据整车重量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为提升整车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是必要的。
[0003]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电池包中的每个电池模块都设有侧板11、端板12等安装固定结构,并且每个电池模块都需要配置固定结构实现与电池箱体的固定,如图1

图3所示,每个电池模块上都设有侧板11、端板12,并且端板12利用固定脚13固定在电池箱体内,组装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重量大,空间利用率低;2、现有的电芯常使用竖放形式,由于电芯的宽度尺寸较为固定,但电池箱体的高度随车型不同而复杂多变,当电芯的宽度尺寸小于箱体的高度尺寸且大于二分之一箱体高度尺寸时,箱体中只能布置一层电芯,箱体顶部空间将会无法利用,浪费严重;3、若采用电芯横放方式,可将箱体顶部空间进行有效利用,但是由于电芯极耳的位置发生变化,后续的工艺操作较为困难,而且散热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堆叠体,所述电芯堆叠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电芯单体;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并排布置,所述电芯堆叠体的两端设有绝缘板;
[0006]液冷板,所述电芯堆叠体两侧壁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液冷板相接触,所述电芯堆叠体与所述液冷板相连接,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芯堆叠体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涂层;
[0007]固定端板,若干所述液冷板之间和/或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固定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芯堆叠体的容纳空间。
[0008]本专利技术固定端板替代现有的每个电芯堆叠体两端的端板,可只在液冷板两端设置固定端板,利用固定端板与液冷板配合来对电芯堆叠体进行限位,从而在整个电池模组中减少了固定端板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整体重量。
[0009]电芯堆叠体中的电芯上下层叠布置,在电芯堆叠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液冷板,替代电芯堆叠体上原有侧板为电芯堆叠体进行支撑和散热,使液冷板直接通过导热涂
层接触电芯,还能够对相邻两组电芯堆叠体的电芯同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更高;而且取消侧板后,可以减少电池模块的零部件数量和种类,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将电芯堆叠体连接到对应的液冷板上,利用液冷板为各个电芯堆叠体提供有效支撑,可以将电芯堆叠体邻近布置,进一步减少各个电芯堆叠体与电池箱体的固定连接结构,能够减重和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所述液冷板包括若干第一液冷板和若干第二液冷板,若干所述第一液冷板和若干所述第二液冷板相互交叉布置形成若干容纳区域,若干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端部或/和若干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端板合围形成若干所述容纳区域。采用交叉布置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可以通过形成的若干容纳空间对电芯堆叠体进行限位和接触散热,有利于电芯堆叠体排布的稳定性以及保证散热效果。
[0012]进一步,若干所述液冷板间隔并排布置,若干所述液冷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端板合围形成若干所述容纳区域。可以针对不同的电芯堆叠体排布类型设置不同的液冷板排布方式。
[0013]进一步,所述电芯堆叠体的正负极位于其同一端,或所述电芯堆叠体的正负极位于其相对两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出极耳方式,选择不同的液冷板排布方式。
[0014]进一步,所述液冷板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固定端板上,或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固定端板相接触,或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固定端板间隔布置。液冷板与固定端板之间可以相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将液冷板固定在电池箱体上即可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当然为了提高稳定性,也可以将液冷板与固定端板进行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固定端板位于间隔(不一定相邻)布置的两个液冷板之间,所述液冷板上设有液冷板水口,所述液冷板水口位于所述液冷板端部和所述固定端板之间,液冷板水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即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固定端板的外侧。
[0016]进一步,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覆设在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上方,所述液冷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相连接。顶板的设置能够和液冷板配合对电芯堆叠体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
[0017]进一步,位于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外侧的两个液冷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脚;所述固定端板上设有第二固定脚。液冷板和固定端板可以通过固定脚固定在电池箱体中。
[0018]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和所述的电池模组,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分别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池箱体一体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固定端板与所述电池箱体一体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电池箱体内设有横梁;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外侧的两个液冷板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横梁上,所述固定端板连接在对应的横梁上,使连接结构集中在电池箱体内部。该电池包能量密度高,散热效率高,零部件少,相比现有电池包,提供相同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减轻了重量,使得采用该电池包的车辆能耗减少、增加了续航里程。
[0019]进一步,所述液冷板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电池箱体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电池堆叠体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电芯堆叠体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2]图3为现有电芯堆叠体与电池箱体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方式一中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方式一中液冷板与电芯堆叠体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方式二中液冷板与电芯堆叠体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方式二中液冷板与电芯堆叠体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液冷板与电芯堆叠体排布方式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实施方式二中液冷板与电池箱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实施方式二中液冷板与电池箱体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实施方式三中液冷板与电池箱体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实施方式一中液冷板与电池箱体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堆叠体(1),所述电芯堆叠体(1)包括若干相互连接且层叠布置的电芯单体;若干所述电芯堆叠体(1)并排布置,所述电芯堆叠体(1)的两端设有绝缘板(7);液冷板,所述电芯堆叠体(1)两侧壁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液冷板相接触,所述电芯堆叠体(1)与所述液冷板相连接,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芯堆叠体(1)的侧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涂层;固定端板(4),若干所述液冷板之间和/或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固定端板(4)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芯堆叠体(1)的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若干第一液冷板(2)和若干第二液冷板(3),若干所述第一液冷板(2)和若干所述第二液冷板(3)相互交叉布置形成若干容纳区域,若干所述第一液冷板(2)的端部或/和若干所述第二液冷板(3)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端板(4)合围形成若干容纳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液冷板间隔并排布置,若干所述液冷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端板(4)合围形成若干所述容纳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体(1)的正负极位于其同一端,或所述电芯堆叠体(1)的正负极位于其相对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电池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波黄水生洪秀玉姜力胡清峰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