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壳体、电池和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43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多功能壳体、电池和电池组,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开设有电池腔和冷却腔,且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相邻的一侧共壁,外壳的两端呈开口设置,冷却腔内部设置有若干隔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内置冷却腔并且在冷却腔内设置隔板,形成冷却通道,增大散热面积,有效提升方壳电池散热性能,同时冷却腔配合上内部设置的隔板,还可以实现支撑、隔热、风冷和缓冲功能四合一。电池腔和冷却腔的共壁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凹陷的弧形壁,使卷芯膨胀不受拐角约束,膨胀更均匀,有效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特别涉及到一种多功能壳体、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介绍

1、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热的传递,电池的支撑、隔热、散热和缓冲尤为重要,一旦电池失控,有可能造成整个汽车的爆炸,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2、现有的电池包结构中,液冷系统没有增加能量,反而增加了电池包的重量,降低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采用液冷方式,电池成组时体积利用率低,隔热、散热和缓冲效果不佳,对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壳体、电池、电池组及多功能壳体加工工艺,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功能壳体、电池和电池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电池成组时体积利用率低,隔热、散热和缓冲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多功能壳体,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开设有电池腔和冷却腔,且电池腔和冷却腔相邻的一侧共壁,外壳的两端呈开口设置,电池腔和冷却腔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外壳两端的开口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为近似矩形的腔体,其中,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共壁,垂直于所述开口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凹陷的弧形壁。

4、进一步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若干隔板,隔板与冷却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冷却腔内部的隔板呈相互间隔的交错分布。

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直板,相对所述外壳的大面倾斜设置。

6、进一步地,隔板沿着外壳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p>7、进一步地,隔板的长度和冷却腔的长度相同。

8、进一步地,冷却腔厚度为外壳厚度的6%-16%。

9、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防爆阀。

10、进一步地,外壳为型材挤压成型。

11、进一步地,外壳的材质为金属铝。

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池,包括以上任意一项的多功能壳体、卷芯、负极顶盖组件以及正极顶盖组件,卷芯设置在外壳的电池腔内,负极顶盖组件、正极顶盖组件与电池腔的两端固定连接,且负极顶盖组件和正极顶盖组件与卷芯电连接。

13、进一步地,负极顶盖组件、正极顶盖组件与电池腔之间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

14、本技术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池组,包括若干个依次堆叠布置的的电池,且若干个电池的正负极交替设置,每两个电池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腔。

15、有益效果:

16、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壳体,通过在外壳内部开设电池腔和冷却腔,且电池腔和冷却腔相邻的一侧共壁的设置,冷却腔形成冷却通道,且与电池腔贴合,当电池腔发热时,通过冷却腔可对电池腔进行散热,有效提升方壳电池散热性能。同时冷却腔配合上内部设置的隔板,还可以实现支撑、隔热、风冷和缓冲功能四合一。电池腔和冷却腔的共壁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凹陷的弧形壁,使卷芯膨胀不受拐角约束,膨胀更均匀,有效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电池腔和冷却腔,且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相邻的一侧共壁,所述外壳的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壳两端的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为近似矩形的腔体,其中,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共壁,垂直于所述开口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凹陷的弧形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冷却腔内部的所述隔板呈相互间隔的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直板,相对所述外壳的大面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着所述外壳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长度和所述冷却腔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厚度为所述外壳厚度的6%-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爆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型材挤压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金属铝。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卷芯、负极顶盖组件以及正极顶盖组件,所述卷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电池腔内,所述负极顶盖组件、正极顶盖组件与所述电池腔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负极顶盖组件和所述正极顶盖组件与卷芯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顶盖组件、正极顶盖组件与所述电池腔之间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

13.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堆叠布置的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且若干个所述电池的正负极交替设置,每两个所述电池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冷却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电池腔和冷却腔,且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相邻的一侧共壁,所述外壳的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壳两端的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为近似矩形的腔体,其中,所述电池腔和所述冷却腔共壁,垂直于所述开口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凹陷的弧形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冷却腔内部的所述隔板呈相互间隔的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直板,相对所述外壳的大面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着所述外壳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长度和所述冷却腔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伟冯亮陈泰星孙威朱永辉萧飞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