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83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0
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所述铸铁缸体排气侧外壁上设置有三条回油腔支路,所述三条回油支路上端起始于铸铁缸体顶面,三条回油支路下端均与回油腔主路上端连通,所述回油腔主路下端终止于铸铁缸体底面,回油腔主路下端与机油盘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该结构设计保证了回油腔砂芯的强度和工艺性,并实现回油功能,适合机械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铸铁缸体一般设计有数条单独的回油腔,刚性较差,在铸造时容易断芯。且铸造时组芯定位不准确,会影响产品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以解决铸铁缸体一般设计数条单独的回油路,铸造工艺性较差,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本技术出于铸造工艺性和减重两方面考虑,设计一种新型的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所述铸铁缸体排气侧外壁上设置有三条回油腔支路,所述三条回油支路上端起始于铸铁缸体顶面,三条回油支路下端均与回油腔主路上端连通,所述回油腔主路下端终止于铸铁缸体底面,回油腔主路下端与机油盘内腔连通。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优势在于该结构设计保证了回油腔砂芯的强度和工艺性,并实现回油功能,适合机械化生产。2、本技术结构紧凑,利于减重。铸造时不容易断芯,且组芯定位准确,铸造工艺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涉及的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铸铁缸体1、回油腔支路2、回油腔主路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所述铸铁缸体1排气侧外壁上设置有三条回油腔支路2,所述三条回油支路2上端起始于铸铁缸体1顶面,三条回油支路2下端均与回油腔主路3上端连通,所述回油腔主路3下端终止于铸铁缸体1底面,回油腔主路3下端与机油盘内腔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三条回油支路2设置在铸铁缸体1排气侧外壁中部。本技术可以在实现回油功能的前提下,保证了回油腔砂芯的强度和工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缸体(1)排气侧外壁上设置有三条回油腔支路(2),所述三条回油腔支路(2)上端起始于铸铁缸体(1)顶面,三条回油腔支路(2)下端均与回油腔主路(3)上端连通,所述回油腔主路(3)下端终止于铸铁缸体(1)底面,回油腔主路(3)下端与机油盘内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铁缸体三合一回油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缸体(1)排气侧外壁上设置有三条回油腔支路(2),所述三条回油腔支路(2)上端起始于铸铁缸体(1)顶面,三条回油腔支路(2)下端均与回油腔主路(3)上端连通,所述回油腔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琦丰延明张龙刚张晓龙胡祥宇李磊南昌浩宋岩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