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76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且贯穿气缸体前后两端的主油道,还包括设在所述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内部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油道,另一端横跨所述齿轮室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和气泵润滑油口;所述纵向油道贯穿所述横向油道,且所述纵向油道分别连通链条张紧器油口和惰轮轴润滑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同时实现了各功能件的润滑等功能,简化了润滑系统油路设计,其设置在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内部,纵横交错,同时油道壁充当气缸体加强筋,对气缸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明显加强作用,提高了气缸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轻型发动机在布置设计时,需在有限的空间中布置各种必须的功能件,尤其进入国六排放法规实施阶段,发动机设计需增加更多的功能件,因此,发动机设计时对布置紧凑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布置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轻型发动机,匹配车舱相对较小,而发动机所需匹配的功能一个不能少,每个功能件的布置设计空间非常有限;2、不同功能零部件分别设计,成本高。因此,需要在发动机布置设计时,在保证性能、成本控制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多功能集成设计。发动机一般设置有多种功能件及附件,部分零件(如链条张紧器、链条润滑喷射阀、惰轮轴、气泵等)需通过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对其运动副进行润滑或提供液压油,润滑油通过管路连接进回油。进回油管路外置设计,发动机整体贯穿管路多,外观凌乱、整机尺寸大、发动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不仅同时实现了各功能件的润滑等功能,简化了润滑系统油路设计,其设置在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底部,纵横交错,同时油道壁充当气缸体加强筋,对气缸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明显加强作用,提高了气缸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且贯穿气缸体前后两端的主油道,还包括设在所述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内部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油道,另一端横跨所述齿轮室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和气泵润滑油口;所述纵向油道贯穿所述横向油道,且所述纵向油道分别连通链条张紧器油口和惰轮轴润滑油口。优选地,所述纵向油道通过第二加工工艺口贯穿所述横向油道。优选地,所述横向油道上设有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子,所述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加工在所述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子上。优选地,所述横向油道上设有气泵润滑油口安装搭子,所述气泵润滑油口加工在所述气泵润滑油口安装搭子上。优选地,所述纵向油道上设有链条张紧器安装搭子,所述链条张紧器油口加工在所述链条张紧器安装搭子上。优选地,所述纵向油道上设有惰轮轴安装座,所述惰轮轴润滑油口加工在所述惰轮轴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气泵润滑油口和链条张紧器油口的位置可对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简化了润滑系统油路设计,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适配性高;2、油道同时充当加强筋,气缸体结构强度高;3、各功能件无过渡连接管路零件,使得润滑系统油路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简化,发动机制造成本低;4、结合密封面少,发动机泄漏隐患少,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5、该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加工简单,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缸体机油路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缸体机油路结构的透视图。图中,1-气缸体,2-主油道,3-横向油道,4-纵向油道,5-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6-气泵润滑油口,7-链条张紧器油口,8-惰轮轴润滑油口,9-第一加工工艺口,10-第二加工工艺口,11-气泵法兰,12-气泵回油口,13-惰轮轴安装座,14-油道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同时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且贯穿气缸体1前后两端的主油道2。本技术还包括设在气缸体1后端齿轮室内部的横向油道3和纵向油道4。横向油道3的右端连通主油道2,左端横跨齿轮室底部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5和气泵润滑油口6。纵向油道4贯穿横向油道3,且纵向油道4分别连通链条张紧器油口7和惰轮轴润滑油口8。本技术的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在使用时,主油道2内的润滑油通到横向油道3内,进而分别通到位于横向油道3上的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5和气泵润滑油口6内,以分别对链条润滑喷射阀和气泵进行润滑。横向油道3内的润滑油还通到纵向油道4内,进而通到位于纵向油道4上的链条张紧器油口7和惰轮轴润滑油口8内,以分别对链条张紧器和惰轮轴进行润滑。齿轮室内仅设置了横向油道3和纵向油道4两条润滑油道,简化了润滑系统油路设计,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适配性高。进一步地,横向油道3和纵向油道4均为灰铁铸造,并分别通过机加工工艺制造而成。进一步地,横向油道3的左端通过第一加工工艺口9连接齿轮室内壁,且横向油道3的左端通过密封件密封,防止机油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是密封塞。横向油道3上间隔设有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子和气泵润滑油口安装搭子。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5加工在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子上,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5与横向油道3通过加工贯穿,使机油可通过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5提供润滑油给链条喷射阀,链条喷射阀通过喷射润滑油润滑链条后直接回油到齿轮室底部,回流至油底壳。气泵润滑油口6加工在气泵润滑油口安装搭子上,气泵润滑油口6加工贯穿气泵法兰11,机油可通过气泵润滑油口6进入气泵润滑油道进行运动副润滑,润滑气泵后经气泵的底部的气泵回油口12回油至齿轮室,最终回流至油底壳。进一步地,纵向油道4的一端为盲孔,纵向油道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加工工艺口10贯穿横向油道3,第二加工工艺口10通过密封件密封,防止机油泄露。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是密封塞。本技术使得整体润滑油路的结合密封面减少,发动机泄漏隐患少,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纵向油道4上间隔设有链条张紧器安装搭子和惰轮轴安装座13。链条张紧器油口7加工在链条张紧器安装搭子上。链条张紧器油口7与纵向油道4通过加工贯穿,机油可通过链条张紧器油口7提供机油给链条张紧器实现链条张紧及工作面润滑,机油回油至齿轮室后,最终回油到油底壳。惰轮轴润滑油口8加工在惰轮轴安装座13上。惰轮轴润滑油口8与纵向油道4通过加工贯穿,使主油道2的机油,流经横向油道3,再到纵向油道4,再到惰轮轴润滑油口8为惰轮轴13提供润滑油,润滑油直接回油至齿轮室,最终回流至油底壳。各种安装搭子和安装座的设置,使得各油口通过加工贯穿直接连通对应的油道,保证了各功能件无过渡连接油路结构,使得润滑系统油路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简化,发动机制造成本低。进一步地,横向油道3和纵向油道4的油道壁14充当气缸体1的加强筋,对气缸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明显加强作用,提高了气缸体1的结构强度。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气泵润滑油口和链条张紧器油口的安装位置不同之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将气泵润滑油口和链条张紧器油口的安装位置进行对换。具体为:横向油道的一端连通主油道,另一端横跨齿轮室底部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和链条张紧器油口。纵向油道贯穿横向油道,且纵向油道分别连通气泵润滑油口和惰轮轴润滑油口。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且贯穿气缸体前后两端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内部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油道,另一端横跨所述齿轮室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和气泵润滑油口;所述纵向油道贯穿所述横向油道,且所述纵向油道分别连通链条张紧器油口和惰轮轴润滑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排气侧且贯穿气缸体前后两端的主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气缸体后端齿轮室内部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油道,另一端横跨所述齿轮室并分别连通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和气泵润滑油口;所述纵向油道贯穿所述横向油道,且所述纵向油道分别连通链条张紧器油口和惰轮轴润滑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油道通过第二加工工艺口贯穿所述横向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机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油道上设有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子,所述链条润滑喷射阀油口加工在所述链条润滑喷射阀安装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海玉曾德林董家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