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4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所述缸体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所述缸体本体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所述蓄油槽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轴瓦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蓄油箱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所述蓄油箱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缸体技术领域。该发动机缸体总成,顺着进油孔通入润滑油,经过油渣滤网将油渣过滤后,润滑油顺着第二连通管道输送到蓄油槽内,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道注入到轴瓦内,对轴瓦内部进行润滑,可以快速的对轴瓦内部进行给油,并且可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油渣,使得润滑作用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缸体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正逐步朝着轻量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动机缸体开始采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材料,此种缸体大多数应用高压铸造的方法来提高缸体铸件的致密性,以提高缸体铸件的强度、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特性,满足发动机可靠性的要求,同时在缸体的结构设计上也采用优化设计,在壁厚设计上比较均匀,同时还采用预铸孔的方式,提高相对壁厚不均匀部位的强度。但是,大多数的缸体的主轴承座都是相对较厚的部位,此部位要支撑主轴承的运转,承载发动机的运转爆压,因此对强度要求很高,如何提高此部位的强度,是高压铸造缸体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传统发动机的轴瓦设置有单个油孔与缸体的主油道相通,主油道的润滑油从该油孔进入,对曲轴进行润滑,但是因为轴瓦上只有一个油孔,因此从该油孔进入的润滑油较少,而且在曲轴圆周上的分布也不均匀,影响了曲轴润滑的效果。根据专利号为CN101737189A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通过轴瓦上设置了多个油孔对主轴承进行润滑,使得润滑效果更加可靠,但是润滑油在缸体内循环使用时,会混合金属碎屑产生大量的油渣,油渣不仅起不到润滑的作用,还会加剧摩擦的损耗,润滑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解决了润滑油在缸体内循环使用时,会混合金属碎屑产生大量的油渣,油渣不仅起不到润滑的作用,还会加剧摩擦的损耗,润滑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所述缸体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所述缸体本体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所述蓄油槽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轴瓦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蓄油箱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所述蓄油箱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蓄油箱的表面通过活动槽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一侧贯穿蓄油箱的表面并延伸至蓄油箱的内腔,所述密封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的表面连通有挤压管道,所述挤压管道的一端贯穿密封塞的一侧并延伸至蓄油箱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油渣滤网设置有两个,且在蓄油箱的内腔对称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进油孔开设有两个,且在蓄油箱的表面对称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蓄油槽设置于缸体本体内的主轴承座支撑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均设置有两个,且在蓄油槽的表面对称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蓄油箱设置有两个,且在缸体本体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发动机缸体总成,通过在缸体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缸体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缸体本体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蓄油槽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轴瓦的内腔连通,蓄油槽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蓄油箱的内腔连通,蓄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蓄油箱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蓄油箱的表面通过活动槽密封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一侧贯穿蓄油箱的表面并延伸至蓄油箱的内腔,顺着进油孔通入润滑油,经过油渣滤网将油渣过滤后,润滑油顺着第二连通管道输送到蓄油槽内,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道注入到轴瓦内,对轴瓦内部进行润滑,可以快速的对轴瓦内部进行给油,并且可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油渣,使得润滑作用更好。(2)、该发动机缸体总成,通过在密封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挤压气囊的表面连通有挤压管道,挤压管道的一端贯穿密封塞的一侧并延伸至蓄油箱的内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按动挤压气囊将油渣顺着挤压管道吸入,然后将密封塞取下进行清理,可以快速的对内部油渣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缸体本体、2-蓄油箱、3-轴瓦、4-蓄油槽、5-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7-油渣滤网、8-进油孔、9-活动槽、10-密封塞、11-挤压气囊、12-挤压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包括缸体本体1,缸体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2,蓄油箱2设置有两个,且在缸体本体1的两侧对称分布,缸体本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3,缸体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4,蓄油槽4设置于缸体本体1内的主轴承座支撑面,蓄油槽4通过第一连通管道5与轴瓦3的内腔连通,蓄油槽4通过第二连通管道6与蓄油箱2的内腔连通,第一连通管道5和第二连通管道6均设置有两个,且在蓄油槽4的表面对称均匀分布,蓄油槽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7,油渣滤网7设置有两个,且在蓄油箱2的内腔对称均匀分布,蓄油箱2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8,进油孔8开设有两个,且在蓄油箱2的表面对称均匀分布,蓄油箱2的表面通过活动槽9密封连接有密封塞10,密封塞10的一侧贯穿蓄油箱2的表面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密封塞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11,挤压气囊11的表面连通有挤压管道12,顺着进油孔8通入润滑油,经过油渣滤网7将油渣过滤后,润滑油顺着第二连通管道6输送到蓄油槽4内,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道6注入到轴瓦3内,对轴瓦3内部进行润滑,可以快速的对轴瓦3内部进行给油,并且可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油渣,使得润滑作用更好,挤压管道12的一端贯穿密封塞10的一侧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按动挤压气囊11将油渣顺着挤压管道12吸入,然后将密封塞10取下进行清理,可以快速的对内部油渣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工作时,顺着进油孔8通入润滑油,经过油渣滤网7将油渣过滤后,润滑油顺着第二连通管道6输送到蓄油槽4内,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道6注入到轴瓦3内,对轴瓦3内部进行润滑,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按动挤压气囊11将油渣顺着挤压管道12吸入,然后将密封塞10取下进行清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包括缸体本体(1),所述缸体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2),所述缸体本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3),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4),所述蓄油槽(4)通过第一连通管道(5)与轴瓦(3)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4)通过第二连通管道(6)与蓄油箱(2)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7),所述蓄油箱(2)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8),所述蓄油箱(2)的表面通过活动槽(9)密封连接有密封塞(10),所述密封塞(10)的一侧贯穿蓄油箱(2)的表面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所述密封塞(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11),所述挤压气囊(11)的表面连通有挤压管道(12),所述挤压管道(12)的一端贯穿密封塞(10)的一侧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包括缸体本体(1),所述缸体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油箱(2),所述缸体本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瓦(3),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蓄油槽(4),所述蓄油槽(4)通过第一连通管道(5)与轴瓦(3)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4)通过第二连通管道(6)与蓄油箱(2)的内腔连通,所述蓄油槽(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油渣滤网(7),所述蓄油箱(2)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孔(8),所述蓄油箱(2)的表面通过活动槽(9)密封连接有密封塞(10),所述密封塞(10)的一侧贯穿蓄油箱(2)的表面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所述密封塞(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11),所述挤压气囊(11)的表面连通有挤压管道(12),所述挤压管道(12)的一端贯穿密封塞(10)的一侧并延伸至蓄油箱(2)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洪温建王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家宏欣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