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器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86675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换热器的装配方法,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壳体、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换热芯体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换热管与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配合。本申请的换热器通过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第一壁及第二壁配合作用,能够使换热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使换热管与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壳体的装配较为可靠,能够减小换热器装配的误差,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器的装配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器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于冷媒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也可用于冷媒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相关技术中,在换热器钎焊前,换热管与壳体之间贴合设置,换热管能够在壳体内活动,钎焊时换热管的位置可能会存在偏差,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所影响,专利技术人认为集流管的结构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对换热管限位的换热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及壳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部、第二端口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和所述第二端口部的主体部,所述第一端口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二端口部连接于第二集流件,所述主体部容纳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的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换热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方向延伸第二凸起,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该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壁或者与第二限位部配合;或者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该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或者与第一限位部配合。本申请的换热器通过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第一壁及第二壁配合作用,能够使换热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使换热管与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壳体的装配较为可靠,能够减小换热器装配的误差,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口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二端口部和主体部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多个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每个所述第一槽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一侧壁形成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均贴合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端部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槽部的所述第一侧壁贴合后共同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每个所述第一槽部的一个所述第一侧壁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换热管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个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部,每个所述第二槽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形成的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均贴合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端部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槽部的所述第二侧壁贴合后共同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凸起,和/或,每个所述第二槽部的一个所述第二侧壁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换热管设置。可选的,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可选的,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凸起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所述第二凸起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壁的长度。可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环形侧壁、第二环形侧壁及连接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部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周缘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件包括第三环形侧壁和抵接于所述第三环形侧壁远离所述第一件的一端的第三底壁,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与所述第三环形侧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形成的第一腔,所述第三底壁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侧壁靠近所述换热管一侧的端面贴合于或者靠近于所述换热管。一种换热器的装配方法,提供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壳体、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或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中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型,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每层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部、第二端口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和所述第二端口部的主体部,沿换热管的宽度方向,每层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换热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将每层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一端部插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和/或,将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端部插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换热管垂直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设置,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口部插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二端口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使所述第一集流件或所述第二集流件朝向所述壳体方向移动,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的一端的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的一端的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集流件,所述换热管的主体部容纳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本申请的换热器的壳体内侧壁有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装配时先通过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第一壁及第二壁配合作用使换热管的位置相对固定,再将换热管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装配,由于换热管的位置相对固定,故换热管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装配时可靠性较高,换热器装配时的误差较小,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可选的,提供换热件和连接件,所述换热器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端口部插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或所述第二端口部插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之前,将所述换热件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将所述连接件分别插接于所述壳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换热芯体(3)及壳体(4);/n所述换热芯体(3)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31),所述换热管(31)包括第一端口部(311)、第二端口部(312)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所述第二端口部(312)的主体部(313),所述第一端口部(311)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所述第二端口部(312)连接于第二集流件(2),所述主体部(313)容纳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所述换热管(3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31)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31)的主体部(3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31)和第二端部(3132);/n所述壳体(4)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的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1)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42)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设置,所述第二开口(42)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4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设置,所述壳体(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43)和第二壁(44),所述换热管(3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之间;/n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配合的第一限位部(8),所述第一限位部(8)与所述第一壁(43)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8)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81),所述第一端部(313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8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8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配合的第二限位部(9),所述第二限位部(9)与所述第二壁(44)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9)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第二凸起(91),所述第二端部(313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91)之间,所述第二凸起(9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n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8)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连接于所述第二壁(44)或者与第二限位部(9)配合;或者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壁(43)或者与第一限位部(8)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换热芯体(3)及壳体(4);
所述换热芯体(3)包括多层并列设置的换热管(31),所述换热管(31)包括第一端口部(311)、第二端口部(312)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所述第二端口部(312)的主体部(313),所述第一端口部(311)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所述第二端口部(312)连接于第二集流件(2),所述主体部(313)容纳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所述换热管(3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内腔,沿所述换热管(31)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31)的主体部(3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31)和第二端部(3132);
所述壳体(4)包括分别连通于所述壳体(4)的内腔的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1)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42)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设置,所述第二开口(42)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4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设置,所述壳体(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43)和第二壁(44),所述换热管(31)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之间;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配合的第一限位部(8),所述第一限位部(8)与所述第一壁(43)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8)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81),所述第一端部(313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8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8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配合的第二限位部(9),所述第二限位部(9)与所述第二壁(44)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9)包括多个朝向所述换热管(31)方向延伸第二凸起(91),所述第二端部(313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91)之间,所述第二凸起(91)沿所述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8)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连接于所述第二壁(44)或者与第二限位部(9)配合;或者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二端部(313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9)配合,该所述换热管(31)的所述第一端部(31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壁(43)或者与第一限位部(8)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部(311)和主体部(313)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81)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91)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4)靠近所述第一集流件(1)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1);
所述第二端口部(312)和主体部(313)的连接处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壁(43)和所述第二壁(44)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8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凸起(91)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壳体(4)靠近所述第二集流件(2)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8)包括多个沿换热管(3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82),每个所述第一槽部(8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822)及两个第一侧壁(822)形成的第一凹槽(823),两个所述第一侧壁(822)均贴合于所述主体部(313),所述第一端部(3131)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82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槽部(82)的所述第一侧壁(822)贴合后共同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凸起(81),和/或,每个所述第一槽部(82)的一个所述第一侧壁(822)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凸起(81),所述第一凹槽(823)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换热管(31)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9)包括多个沿换热管(3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部(92),每个所述第二槽部(9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922)及两个第二侧壁(922)形成的第二凹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时江董军启董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