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23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上管板、上部外筒体、上部内筒体、连接锥筒、下部筒体、筒体膨胀节、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换热管、下管板、下管板套管、换热管膨胀节及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所述上管板设置在上部外筒体的上部,该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在下部筒体和换热管下端均加有膨胀节,将换热管在高温下工作时产生的膨胀量合理分配给两套膨胀节,其中一部分膨胀量通过下管板向下位移由筒体膨胀节吸收,少部分膨胀量由换热管下部小膨胀节吸收,在两种膨胀节共同作用下吸收换热管高温下的膨胀量,避免产生管子变形,焊缝损坏等安全事故,可以延长膨胀节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多年来,广泛用于各领域的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将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目的。已有换热器大多单独在壳体或换热管一端增加膨胀节,用来吸收换热器在高温下运行时产生的膨胀位移。但这种单一的膨胀节由于需要吸收的膨胀量较大,膨胀节长度会做的较大,放在壳体上时会影响壳体上设备的布置,放在换热管一端时会减少较多的换热面积,增加了换热器制造成本。当膨胀节被压缩或拉伸较大量时,会有较大的力,对结构的强度及焊接节点有很大的考验,存在被撕裂的风险。而且膨胀节长度过大也带来了膨胀节失稳变形、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上管板、上部外筒体、上部内筒体、连接锥筒、下部筒体、筒体膨胀节、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换热管、下管板、下管板套管、换热管膨胀节及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所述上管板设置在上部外筒体的上部,所述上部内筒体的顶部与上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部筒体与上部外筒体通过连接锥筒固定连接,所述下部筒体上端一部分插入上部内筒体下端,且下部筒体与上部内筒体之间采用相对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筒体膨胀节设置在下部筒体的内部中。优选的,下部筒体下部固定有下管板,下管板开孔处固定有下管板套管。优选的,所述下管板的顶部与下部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开孔处与下管板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管板套管的一端与换热管膨胀节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膨胀节的另一端与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部固定安装在上管板上,且换热管的下端与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部筒体上端安装有导向圆钢,可以保证上部内筒体与下部筒体产生相对位移时不会卡死。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该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在下部筒体和换热管下端均加有膨胀节,将换热管在高温下工作时产生的膨胀量合理分配给两套膨胀节,其中一部分膨胀量通过下管板向下位移由筒体膨胀节吸收,少部分膨胀量由换热管下部小膨胀节吸收,在两种膨胀节的共同作用下完全吸收换热管高温下的膨胀量,避免产生管子变形,焊缝损坏等安全事故,并可以延长膨胀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管板、2上部外筒体、3上部内筒体、4连接锥筒、5下部筒体、6筒体膨胀节、7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8换热管、9下管板、10下管板套管、11换热管膨胀节、12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3导向圆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上管板1、上部外筒体2、上部内筒体3、连接锥筒4、下部筒体5、筒体膨胀节6、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7、换热管8、下管板9、下管板套管10、换热管膨胀节11及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上管板1设置在上部外筒体2的上部,上部内筒体3的顶部与上管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部筒体5与上部外筒体2通过连接锥筒4固定连接,下部筒体5上端一部分插入上部内筒体3下端,且下部筒体5与上部内筒体3之间采用相对滑动结构,筒体膨胀节6设置在下部筒体5的内部中,下管板9的顶部与下部筒体5的顶部固定连接,上管板1开孔处与下管板套管10的外壁固定连接,下管板套管10的一端与换热管膨胀节11一端固定连接,换热管膨胀节11的另一端与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换热管8上部固定安装在上管板1上,且换热管8的下端与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下部筒体5上端安装有导向圆钢13,可以保证上部内筒体3与下部筒体5产生相对位移时不会卡死,通过设置换热管膨胀节11和筒体膨胀节6,将换热管8在高温下工作时产生的膨胀量合理分配给两套膨胀节,其中一部分膨胀量通过下管板9向下位移由筒体膨胀节6吸收,少部分膨胀量由换热管8下部小膨胀节吸收,在两种膨胀节的共同作用下完全吸收换热管8高温下的膨胀量,避免产生管子变形,焊缝损坏等安全事故,并可以延长膨胀节的使用寿命。该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在使用时,当换热管在高温下产生膨胀轴向位移时,换热管8下端与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向下移动,一部分膨胀量由换热管膨胀节11吸收,同时下管板9向下移动,此部分膨胀量由筒体膨胀节吸收。综上可得,通过设置换热管膨胀节11和筒体膨胀节6,将换热管8在高温下工作时产生的膨胀量合理分配给两套膨胀节,其中一部分膨胀量通过下管板9向下位移由筒体膨胀节6吸收,少部分膨胀量由换热管8下部小膨胀节吸收,在两种膨胀节的共同作用下完全吸收换热管8高温下的膨胀量,避免产生管子变形,焊缝损坏等安全事故,并可以延长膨胀节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上管板(1)、上部外筒体(2)、上部内筒体(3)、连接锥筒(4)、下部筒体(5)、筒体膨胀节(6)、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7)、换热管(8)、下管板(9)、下管板套管(10)、换热管膨胀节(11)及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1)设置在上部外筒体(2)的上部,所述上部内筒体(3)的顶部与上管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上管板(1)、上部外筒体(2)、上部内筒体(3)、连接锥筒(4)、下部筒体(5)、筒体膨胀节(6)、筒体膨胀节固定装置(7)、换热管(8)、下管板(9)、下管板套管(10)、换热管膨胀节(11)及换热管膨胀节导向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1)设置在上部外筒体(2)的上部,所述上部内筒体(3)的顶部与上管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筒体(5)与上部外筒体(2)通过连接锥筒(4)固定连接,所述下部筒体(5)上端一部分插入上部内筒体(3)下端,且下部筒体(5)与上部内筒体(3)之间采用相对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膨胀节结构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膨胀节(6)设置在下部筒体(5)的内部中。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海耀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