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38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包括压机机身、对中夹持机械手,压机机身下部设有下工作台固定导轨;压机机身上部设有压机驱动液压缸;压机驱动液压缸推杆的底端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固定相连;上工作台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的底部滑动相连;上工作台与模具上部固定相连;下工作台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的顶部滑动相连;下工作台与模具下部固定相连;对中夹持机械手设于上工作台、下工作台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使用一台压机,满足了过去多台压机联合完成的锻造或者冲压生产工艺,效率高,具有机组结构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
技术介绍
在锻造和冲压领域,主要使用多台压力机完成多工位锻造和多工位冲压,多台压机之间使用了上下料机械手。也有一种多工位中小型压机,在一台压机上安装有多工位模具,配备级进机械手或者三坐标步进梁,使工件步进运动而完成多工位成形。典型的轴承环模锻工艺,按照传统工艺,需要排布三台压机主机和一台车轮轧机及其9架大型机械手。因此,过去的多工位需要满足所有工位负载之和,复杂且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机组结构紧凑的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通过使用一台压机,使用上下工作台同步移动,对中夹持机械手抓取工件,完成多工位成形,主要优点是压机公称吨位只需要满足多工位里最大一个工位负载就可以了,满足了过去多台压机联合完成的锻造或者冲压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包括压机机身、对中夹持机械手,压机机身下部设有下工作台固定导轨;压机机身上部设有压机驱动液压缸;压机驱动液压缸推杆的底端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固定相连;上工作台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的底部滑动相连;上工作台与模具上部固定相连;下工作台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的顶部滑动相连;下工作台与模具下部固定相连;对中夹持机械手设于上工作台、下工作台之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工作台通过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固定安装在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的端部;下工作台通过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固定安装在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的端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工作台的顶部安装有上工作台车轮、上工作台移动滑板和上工作台防尘罩,上工作台车轮、上工作台移动滑板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贴合。上工作台车轮通过上工作台支撑液压缸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上工作台支撑液压缸的推杆顶部与上工作台车轮相连,上上工作台固定导轨主体与上工作台固定相连。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下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下工作台车轮、下工作台移动滑板和下工作台防尘罩,下工作台车轮、下工作台移动滑板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贴合。下工作台车轮通过下工作台支撑液压缸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下工作台支撑液压缸的推杆底部与下工作台车轮相连,下工作台支撑液压缸主体与下工作台固定相连。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模具上部依次包括预锻模具上部分、终锻模具上部分和折弯冲孔模具上部分;模具下部依次包括预锻模具下部分、终锻模具下部分和折弯冲孔模具下部分。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对中夹持机械手为三台,三台对中夹持机械手依次与预锻模具上部分和预锻模具下部分、终锻模具上部分和终锻模具下部分、以及折弯冲孔模具上部分和折弯冲孔模具下部分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使用一台压机,使用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同时移动换位至压机机身的中心,对中夹持机械手抓取工件,压机驱动液压缸下降,从而完成多工位成形,压机驱动液压缸的公称吨位只需要满足多工位里最大一个工位负载就可以了,满足了过去多台压机联合完成的锻造或者冲压生产工艺。2、上工作台通过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下工作台通过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相连,成本低;通过通过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驱动换位,可靠性高,安装方便。3、上工作台的顶部安装有上工作台车轮、上工作台移动滑板,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这样减小了上工作台移动滑板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的正向压力和压强,降低了滑动接触面的PV值,提高了滑动面的耐磨寿命。4、下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下工作台车轮、下工作台移动滑板,下工作台车轮的滚动运动承担了下工作台自重和下工作台载荷的≥%主要部分,通过下工作台支撑液压缸对下工作台车轮液体压强的调整,来匹配工作台载荷,减小了下工作台移动滑板与下工作台固定导轨之间的正向压力和压强,降低了滑动接触面的PV值,提高了滑动面的耐磨寿命。5、上工作台防尘罩、下工作台防尘罩,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氧化皮、灰尘等杂质进入滑动面之间的间隙,防止滑动面的损伤。6、根据多工位冲压工艺,在轴承生产中使用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模具上部依次包括预锻模具上部分、终锻模具上部分和折弯冲孔模具上部分;模具下部依次包括预锻模具下部分、终锻模具下部分和折弯冲孔模具下部分,符合轴承的生产工艺。通过压机驱动液压缸上下往复运行,带动上工作台、模具上部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完成工件生产的全部锻造工艺。本实施例在工艺完成后,工件温度下降小,有利于后续热处理及一火成材工艺的实现,还能提高模具寿命,降低锻造生产成本,减小固定资产投资。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上工作台固定导轨;2-上工作台;203-上工作台车轮;206-上工作台支撑液压缸;207-上工作台移动滑板;208-上工作台防尘罩;209-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4-压机驱动液压缸;5-对中夹持机械手;10-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1-下工作台;112-下工作台车轮;117-下工作台支撑液压缸;118-下工作台移动滑板;119-下工作台防尘罩;120-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13-压机机身;141-预锻模具上部分;142-预锻模具下部分;151-终锻模具上部分;152-终锻模具下部分;161-折弯冲孔模具上部分;162-折弯冲孔模具下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机身13、对中夹持机械手5,压机机身13下部设有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其中,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机身(13)、对中夹持机械手(5),所述压机机身(13)下部设有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n所述压机机身(13)上部设有压机驱动液压缸(4);所述压机驱动液压缸(4)推杆的底端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固定相连;/n上工作台(2)与所述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的底部滑动相连;所述上工作台(2)与模具上部固定相连;/n下工作台(11)与所述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的顶部滑动相连;所述下工作台(11)与模具下部固定相连;/n所述对中夹持机械手(5)设于上工作台(2)、下工作台(1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机身(13)、对中夹持机械手(5),所述压机机身(13)下部设有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
所述压机机身(13)上部设有压机驱动液压缸(4);所述压机驱动液压缸(4)推杆的底端与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固定相连;
上工作台(2)与所述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的底部滑动相连;所述上工作台(2)与模具上部固定相连;
下工作台(11)与所述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的顶部滑动相连;所述下工作台(11)与模具下部固定相连;
所述对中夹持机械手(5)设于上工作台(2)、下工作台(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工作台(2)通过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209)与所述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相连,所述上工作台驱动液压缸(9)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的端部;
所述下工作台(11)通过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120)与所述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相连,所述下工作台驱动液压缸(120)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工作台固定导轨(10)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工作台(2)的顶部安装有上工作台车轮(203)、上工作台移动滑板(207)和上工作台防尘罩(208),所述上工作台车轮(203)、上工作台移动滑板(207)与所述上工作台固定导轨(1)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作台多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台车轮(203)通过上工作台支撑液压缸(20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映泉阎善武王家旺杨喜旺刘凯张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恩诺轴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