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57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c)在700‑800℃进行多工位锻造;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e)淬火后磨削加工;f)进入检测线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精锻无飞边、无需切边,锻坯无需切削加工,直接淬火后即可磨削加工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轴承滚柱尤其是锥滚柱小直径(Φ29毫米以下)应用冷镦机进行镦制而成;而大直径(Φ30毫米以上)多采用车床切削加工而成。切削而成的轴承滚柱组织不够紧密,金属流线被切削,材料利用率低。在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等大型机械轴承中,同时,一旦轴承滚柱质量不过关,安装使用后,再进行更换,费时费力,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将切断好的轴承钢棒材经低温700-800℃的温度范围加热,压力机多工位分部锻造,除后道工序需磨削加工的部位留有磨削余量外,其余各部位尺寸均锻造成型,在保证轴承滚柱材料各项性能不改变的情况下其组织结构更紧密、金属流线更完整、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同时,锻造的轴承质量有保证,能够避免后期维修更换。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c)在700-800℃进行多工位锻造;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e)淬火后磨削加工;f)进入检测线检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将待工件钢棒材送入电加热炉料,加热150-180℃按顺序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b),对待工件钢棒材喷涂石墨,并加热650-720℃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具体步骤为:r>,机器人将钢棒材垂直送入模腔A,一端预锻凸台,另一端预锻圆角;,机器人将钢棒材翻转180°,垂直送入模腔B,预锻的凸台朝下,对钢棒材顶端进行锥度锻造,另一端预锻圆角;同时,第二件钢棒材进入模腔A进行加工;,模腔B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C,进行剩余长度的锥度锻造;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中的钢棒材送入模腔B,同时模腔A进入第三件棒材;,模腔C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D,锻造球基面凹部;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同时模腔A进入第四件棒材;,将模腔D中的钢棒材送至模腔E,进行整形;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C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模腔D,进行锻造,同时模腔A进入第五件棒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II中,锥度锻造的长度为全长的一半以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多工位锻造的温度为7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棒材的直径为40-10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切断好的轴承钢棒材经低温700-800℃的温度范围加热,然后进行多工位分部锻造,除后道工序需磨削加工的部位留有磨削余量外,其余各部位尺寸均锻造成型,在保证轴承滚柱材料各项性能不改变的情况下其组织结构更紧密,金属流线更完整,锻造的轴承质量有保证,能够避免后期维修更换,极大的减少了成本。本专利技术无需切削,材料利用率高,并且生产效率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实施例1,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c)在700℃进行多工位锻造;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e)淬火后磨削加工;f)进入检测线检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将待工件钢棒材送入电加热炉料,加热150-180℃按顺序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b),对待工件钢棒材喷涂石墨,并加热650-720℃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具体步骤为:,机器人将钢棒材垂直送入模腔A,一端预锻凸台,另一端预锻圆角;,机器人将钢棒材翻转180°,垂直送入模腔B,预锻的凸台朝下,对钢棒材顶端进行锥度锻造,其中,锥度锻造的长度为全长的一半以上,另一端预锻圆角;同时,第二件钢棒材进入模腔A进行加工;,模腔B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C,进行剩余长度的锥度锻造;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中的钢棒材送入模腔B,同时模腔A进入第三件棒材;,模腔C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D,锻造球基面凹部;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同时模腔A进入第四件棒材;,将模腔D中的钢棒材送至模腔E,进行整形;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C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模腔D,进行锻造,同时模腔A进入第五件棒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棒材的直径为40毫米。实施例2,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具体步骤如下: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c)在720℃进行多工位锻造;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e)淬火后磨削加工;f)进入检测线检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将待工件钢棒材送入电加热炉料,加热150-180℃按顺序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b),对待工件钢棒材喷涂石墨,并加热650-720℃出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具体步骤为:,机器人将钢棒材垂直送入模腔A,一端预锻凸台,另一端预锻圆角;,机器人将钢棒材翻转180°,垂直送入模腔B,预锻的凸台朝下,对钢棒材顶端进行锥度锻造,其中,锥度锻造的长度为全长的一半以上,另一端预锻圆角;同时,第二件钢棒材进入模腔A进行加工;,模腔B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C,进行剩余长度的锥度锻造;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中的钢棒材送入模腔B,同时模腔A进入第三件棒材;,模腔C中的钢棒材平移至模腔D,锻造球基面凹部;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同时模腔A进入第四件棒材;,将模腔D中的钢棒材送至模腔E,进行整形;机器人同步将模腔A、B、C中的钢棒材分别送入模腔B、模腔C、模腔D,进行锻造,同时模腔A进入第五件棒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钢棒材的直径为50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n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nc)在700-800℃进行多工位锻造;/n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ne)淬火后磨削加工;/nf)进入检测线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送料,将钢棒材送入加热炉;
b)对钢棒材喷涂润滑剂,并继续加热;
c)在700-800℃进行多工位锻造;
d)锻造表面质量进行检测;
e)淬火后磨削加工;
f)进入检测线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将待工件钢棒材送入电加热炉料,加热150-180℃按顺序出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对待工件钢棒材喷涂石墨,并加热650-720℃出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滚柱温锻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具体步骤为:

,机器人将钢棒材垂直送入模腔A,一端预锻凸台,另一端预锻圆角;

,机器人将钢棒材翻转180°,垂直送入模腔B,预锻的凸台朝下,对钢棒材顶端进行锥度锻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映泉韩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恩诺轴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