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卫箭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供菌棒(100)容置的套筒(1),横向设于上述机架(2)中部,且该套筒(1)周壁具有通孔(11);围绕上述套筒(1)外壁设有面板(6),该面板(6)前端面具有与上述套筒通孔(11)对应的打孔杆(61);驱动上述面板(6)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面板(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且该驱动机构设于机架(2)上,以及用于控制上述驱动机构启闭的开关(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安全性佳、孔眼均一性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孔机,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食用菌菌棒的打孔机。
技术介绍
木耳、菌菇等食用菌培养基一般袋装后成棒装,俗称菌棒,其内还具有待萌芽生长的菌种,为便于菌种通气及生长,一般要在菌棒外壁打多个孔。现有技术里主要采取人工打孔的方式完成,其主要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均一性差,不管是孔眼的大小和布局还是菌棒内产生的深度都不一致,难以同一,影响后续菌种的生长;其次,工人劳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下,劳动力投入成本较大;再则,浪费培养基,手工打孔时,工具上容易黏附培养基;最后,安全性差,人工操作难免会伤到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效率高、安全性佳的食用菌菌棒打孔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供菌棒容置的套筒,横向设于上述机架中部,且该套筒周壁具有通孔;围绕上述套筒外壁设有面板,该面板前端面具有与上述套筒通孔对应的打孔杆;驱动上述面板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面板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且该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以及用于控制上述驱动机构启闭的开关。驱动机构具体可以如下设置: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该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本体和可往复运动的推杆,该本体具有连接气管的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该推杆一端连接所述面板后端面,另一端位于本体内,而所述的开关位于气管上控制气体的通断。当然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源控制的机械传动结构替代,但以气压式的结构为优选。作为改进,所述的套筒呈圆柱形,所述的面板为四块,四块面板均布于套筒外壁并且每个面板的横截面均呈与套筒外壁对应的圆弧形。-->所述的面板后端面还连接有二个可伸缩的架设于机架上的导筒机构,这样面板可以平稳有序的来回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驱动机构驱动具有打孔杆的面板来回运动,实现快速打孔的目的,操作者只要将待打孔的菌棒塞进套筒,启动开关,就能迅速完成打孔过程,取出打孔完毕的菌棒,就可以重复上述操作,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由于打孔在机架内完成,所以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损伤,安全性佳;又由于打孔杆在面板上的布局是固定的,且长度都一样,推进的距离也一致,所以打孔完毕的孔径及孔的深度都比较同一,后续菌种生长也可以协调一致;由于打孔杆只在套筒的通孔内进出,所以打孔完毕后,不易黏附培养基,减少了培养基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实施例去除前面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气管无显示)。图4为实施例不使用状态图。图5为实施例使用状态图。图6为打孔前菌棒结构示意图。图7为打孔后菌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食用菌菌棒打孔包括机架2、盖板、套筒1、面板6、驱动机构、开关10和导筒机构5。盖板由前盖板91、后盖板96,侧盖板92和顶部盖板93组成,机架2顶部前后还设有一对提手94,机架2底部还设有四个滚轮95。套筒1呈圆柱形,前后两端开口,内部可供菌棒100容置,套筒1横向设于机架2中部并通过一对张紧环3固定,套筒1周壁还具有多排通孔11,一个菌棒100打完孔后,另一个菌棒100塞入套筒,打完孔的菌棒100受挤压后就从另一头出来。面板6为四块,四块面板6均布于套筒1外壁并且面板6的横截面均呈与套筒1外壁对应的圆弧形,每个面板6前端面具有与套筒通孔11对应的多排尖头打孔杆61,每个面板6的后端面连接有二个可伸缩的架设于机架2上的导筒机构5。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面板6来回移动,其设于机架2上,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面板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为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共四个,对-->应各自的面板6,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通过横梁21设于机架2上,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包括本体41和可往复运动的推杆42,本体41具有连接气管8的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推杆42一端连接面板6后端面,另一端位于本体41内,开关10位于气管8上控制气体的通断,本实施例中的开关10设于气管接头7上并伸出后盖板96,而气管接头7位于后盖板96内壁。推杆42的往复移动可有开关10来控制。参考图4所示,这时开关10关闭,无气体进入气管8,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处于停止工作状态,这时面板6上的打孔杆61位于套筒1外壁;参考图5所示,这时开关10开启,气体进入气管8,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处于工作状态,这时面板6上的打孔杆61进入套筒1的通孔11内,实现打孔,上述动作是瞬间完成的。图6所示为待打孔的食用菌菌棒100,图7所示为打孔完毕从打孔机中取出后的食用菌菌棒100,其上均布有打孔杆61扎过的孔眼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供菌棒(100)容置的套筒(1),横向设于上述机架(2)中部,且该套筒(1)周壁具有通孔(11);围绕上述套筒(1)外壁设有面板(6),该面板(6)前端面具有与上述套筒通孔(11)对应的打孔杆(61);驱动上述面板(6)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面板(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且该驱动机构设于机架(2)上,以及用于控制上述驱动机构启闭的开关(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供菌棒(100)容置的套筒(1),横向设于上述机架(2)中部,且该套筒(1)周壁具有通孔(11);围绕上述套筒(1)外壁设有面板(6),该面板(6)前端面具有与上述套筒通孔(11)对应的打孔杆(61);驱动上述面板(6)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面板(6)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且该驱动机构设于机架(2)上,以及用于控制上述驱动机构启闭的开关(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该气压式往复运动机构(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箭张芝文
申请(专利权)人:杨卫箭张芝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