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71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包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利用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隧道反射率影像各像素的强度值进行调整,以增强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特征;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对隧道反射率影像中局部区域的反射率强度信息的处理,可明显增强隧道影像中的边界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隧道边界线提取的准确性,为隧道形变分析奠定重要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普遍,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隧道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持续受到地下压力及路面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地铁隧道可能发生形变,从而导致渗水、裂缝及掉块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地铁运行的可靠性,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地铁隧道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是保证隧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础。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领域的广泛应用,隧道三维点云及激光反射率影像提高了隧道的形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通过隧道反射率影像,可快速提取隧道边界线,从而定位隧道中的各个管片块的位置,对隧道形变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隧道边界线结构特征不明显,且扫描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噪声数据,严重影响了边界线的提取和隧道结构形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目前,虽然有一些方法能够对实际影像中的明显边界线特征进行提取,但是对于边界线特征不明显的隧道影像而言,现有方法仍无法准确提取,原因是隧道影像中边界线特征和影像背景的对比度较小且噪声程度较高,现有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和检测,最终并不能提高边界线的检测效率。因此,亟待专利技术出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信息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通过对隧道反射率影像中局部区域的反射率强度信息的处理,可明显增强隧道影像中的边界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隧道边界线提取的准确性,为隧道形变分析奠定重要的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S2: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S3: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S4:利用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隧道反射率影像各像素的强度值进行调整,以增强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特征;S5: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高斯映射对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圆柱拟合,提取拟合得到的圆柱轴线Al=(x0,y0,z0)作为隧道中轴线;式中,(x0,y0,z0)为单位方向向量,x0,y0,z0分别为该向量在三维坐标系各坐标轴上的分量。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Al,采用等角正切投影,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展开至二维平面,生成隧道反射率影像。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利用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隧道反射率影像各像素的强度值进行调整,以增强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特征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41:选择所述隧道反射率影像中的任意一个像素点p(i,j),提取其邻域像素集合Nr(p(i,j)),i和j分别为选取像素点的行号和列号;S42:计算所述邻域像素集合Nr(p(i,j))的平均强度值Ar(p(i,j)):其中,|Nr(p(i,j))|表示Nr(p(i,j))中像素的个数;Nr(p(i,j))x表示Nr(p(i,j))集合中第x个像素;I(·)表示某一像素的强度值。S43:计算所述邻域像素集合Nr(p(i,j))的强度值标准差σr(p(i,j)):S44:基于p(i,j)像素的邻域集合Nr(p(i,j))及其平均强度值Ar(p(i,j)),重新计算p(i,j)像素的强度值I(p(i,j))′:其中,U是调整影像增强程度的比例因子;p(m,n)∈Nr(p(i,j))。S45:重复步骤S41至S44,遍历隧道反射率影像的所有像素,最终得到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采用LSD直线检测算法对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中的边界线进行检测和提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隧道反射率影像中局部区域的反射率强度信息的处理,可明显增强隧道影像中的边界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隧道边界线提取的准确性,为隧道形变分析奠定重要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隧道三维点云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生成的隧道反射率影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基于增强后隧道影像的边界线检测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结合图1,本实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信息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如图2所示。2)基于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3)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三维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反射率影像。4)基于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影像进行增强,突出其边界特征。5)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本实施例能实现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线检测方法,如图5所示,在增强后的隧道影像上准确提取边界线特征,从而可准确定位隧道管片块,提高隧道形变分析的准确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隧道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包括:基于获取的隧道三维点云数据,应用高斯映射对所述隧道点云进行圆柱拟合,提取圆柱轴线Al=(x0,y0,z0)作为所述隧道中轴线。具体地,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隧道三维点云中每个点的法线信息,并通过高斯映射法将隧道三维点云的法线信息映射至高斯球上,在球面上得到一系列映射点。基于该映射点集进行最小二乘平面拟合,并将拟合平面的法线作为隧道中轴线Al=(x0,y0,z0)。进一步地,将隧道三维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反射率影像,包括: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Al,采用等角正切投影,将隧道三维点云展开至二维平面,生成隧道反射率影像,如图3所示。图3中存在大量的噪声信号且边界线特征不明显,如果直接对图3进行边界线提取处理,很容易提取到错误的边界线信息。进一步地,基于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nS2: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nS3: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nS4:利用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隧道反射率影像各像素的强度值进行调整,以增强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特征;/nS5: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进行扫描,获取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
S2: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
S3: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
S4:利用隧道反射率影像的局部信息对隧道反射率影像各像素的强度值进行调整,以增强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边界特征;
S5:基于增强后的隧道反射率影像,提取影像中的边界线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基于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提取隧道中轴线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高斯映射对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圆柱拟合,提取拟合得到的圆柱轴线Al=(x0,y0,z0)作为隧道中轴线;
式中,(x0,y0,z0)为单位方向向量,x0,y0,z0分别为该向量在三维坐标系各坐标轴上的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展开,投影至参数平面形成隧道反射率影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提取的隧道中轴线Al,采用等角正切投影,将隧道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展开至二维平面,生成隧道反射率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射率强度的隧道影像边界线检测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俊刘树亚鲁德宁徐剑敏易程李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