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7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顶盖组件包括:顶盖,顶盖上设有顶孔;垫板上设有过孔,过孔的边沿设有翻边,垫板设在顶盖上且过孔与顶孔相对应;塞体设有沿塞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塞体的外侧分别设有沿塞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位于第二密封结构的上方且限定出腔室;塞体设在过孔中,翻边位于腔室中,第一密封结构止抵垫板的上表面,第二密封结构止抵垫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盖组件能够实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线束的通过,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加工制造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许多车辆都有在车顶安装辅助设备的需求,但是,连接这些车顶上装的设备与车内接收器或控制器的线束需要打孔穿过车顶顶盖进入车舱内,过线孔防水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一般的开孔过线防水方式防水性能并不能得到保证,车辆顶盖的厚度不一,导致需要定制各种尺寸的胶塞,成本增加;过孔位置防风防尘性能不好,并且占用太多空间,制作工序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顶孔;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边沿设有沿所述过孔的周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向上突出,所述垫板设在所述顶盖上且所述过孔与所述顶孔相对应;塞体,所述塞体设有沿所述塞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塞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限定出腔室;所述塞体设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翻边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塞体的外侧相连,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另一端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塞体的方向且向下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呈L型,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塞体的外侧相连,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另一端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塞体的外侧垂直相连,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且垂直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上止抵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另一端的位置与所述塞体外侧的距离大于所述垫板上止抵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另一端的位置与所述塞体外侧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顶孔、所述过孔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共线。进一步地,所述塞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过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塞体和所述垫板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组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组件,顶盖上设有顶孔,垫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边沿设有沿所述过孔的周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向上突出,所述垫板设在所述顶盖上且所述过孔与所述顶孔相对应;塞体设有沿所述塞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塞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限定出腔室;所述塞体设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翻边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限定出腔室,将翻边置于腔室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线束的通过,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加工制造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辆顶盖组件的一个剖视图;图2为垫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辆顶盖组件的一个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辆顶盖组件的另一个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车辆顶盖组件的又一个剖视图。附图标记顶盖10;顶孔11;垫板20;翻边21;塞体30;通孔31;第一密封结构41;第二密封结构42;腔室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组件。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组件包括顶盖10、垫板20和塞体30,其中,顶盖10上设有顶孔11,垫板20上设有过孔,过孔的边沿设有沿过孔的周向延伸的翻边21且翻边21向上突出,垫板20设在顶盖10上且过孔与顶孔11相对应;塞体30设有沿塞体30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1,塞体30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41和第二密封结构42,第一密封结构41沿塞体30的周向延伸,第二密封结构42沿塞体30的周向延伸,第一密封结构41位于第二密封结构42的上方且第一密封结构41和第二密封结构42限定出腔室43;塞体30设在过孔中,翻边21位于腔室43中,第一密封结构41止抵垫板20的上表面,第二密封结构42止抵垫板20的下表面。也就是说,车辆顶盖组件主要由顶盖10、垫板20和塞体30构成,其中,顶盖10上设有顶孔11,垫板20上设有过孔,过孔的边沿可以设有翻边21,翻边21可以沿过孔的周向延伸,且翻边21可以向上突出,垫板20和翻边21可以为弹性件,比如橡胶件;垫板20可以使用与车辆顶盖同材质的钢板制造,垫板20可以设在顶盖10上,且过孔与顶孔11相对应,过孔的直径可以小于顶孔11的直径,过孔与顶孔11可以连通,可以将垫板20焊接在顶盖上;塞体30上设有沿塞体30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1,塞体30的外侧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41和第二密封结构42,第一密封结构41可以沿塞体30的周向延伸,第二密封结构42可以沿塞体30的周向延伸,第一密封结构41位于第二密封结构42的上方,且第一密封结构41和第二密封结构42限定出腔室43;塞体30可以设在过孔中,翻边21位于腔室43中,翻边21的顶部表面可以止抵第一密封结构41的内表面,第一密封结构41可以止抵垫板20的上表面,第二密封结构42可以止抵垫板20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密封结构41和第二密封结构42限定出腔室43,将翻边21置于腔室43中,第一密封结构41止抵垫板20的上表面,第二密封结构42止抵垫板20的下表面,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线束的通过,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加工制造简单,易于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41的一端可以与塞体30的外侧相连,第一密封结构41的另一端可以止抵垫板20的上表面。具体地,第一密封结构41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塞体30的方向且向下倾斜延伸,提高密封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结构42可以呈L型,第二密封结构42的一端与塞体30的外侧相连,第二密封结构42的另一端止抵垫板20的下表面。比如,第二密封结构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顶孔;/n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边沿设有沿所述过孔的周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向上突出,所述垫板设在所述顶盖上且所述过孔与所述顶孔相对应;/n塞体,所述塞体设有沿所述塞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塞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限定出腔室;/n所述塞体设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翻边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顶孔;
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边沿设有沿所述过孔的周向延伸的翻边且所述翻边向上突出,所述垫板设在所述顶盖上且所述过孔与所述顶孔相对应;
塞体,所述塞体设有沿所述塞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塞体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沿所述塞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限定出腔室;
所述塞体设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翻边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止抵所述垫板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塞体的外侧相连,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另一端止抵所述垫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塞体的方向且向下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舞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