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08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包括步骤S1.遮蔽去料区→S2.喷涂油墨:在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S3.电化学去料:以非晶合金为正极,以仿形纯铜为负极,依热粘纸的轮廓向待加工区域喷射电解液,对非晶合金进行电解去料→S4.酸洗→S5.激光去喷层:将S4得到的非晶合金置入保护溶液中进行激光剥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可保护非加工区域不受电解液的侵蚀,使用喷射电解液的方法对非晶合金去料加工,加工出的形状即为仿形纯铜的形状,使得去料的形状好控制,电解液精准对准加工区域,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加工完成后无需进行后处理,即可获得光滑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晶合金
,具体为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高弹性、高耐腐的优异性能,正是因为这种材料特性使产品的应用非常的广阔,特别是在要求纤细化、轻量化的3C产品应用中。非晶合金材料经过压铸工艺后成型成产品形状,然后经过切割浇口和渣包以及精密切削或磨削机加工后成为最终要的装配到手机中的零件。而在精密切削或磨削过程中,因为非晶材料的高硬度(约HRC50)使刀具的磨损量大幅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成本,进而限制了非晶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寻找适合加工高硬非晶材料的加工方法成为了非常迫切的任务。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包括步骤:S1.遮蔽去料区;S2.喷涂油墨;S3.电化学去料;S4.酸洗;S5.激光去喷层。优选的,还包括:S1.遮蔽去料区:使用热粘纸覆盖非晶合金的待加工区域;使用热粘纸定位出非晶合金上所要加工的区域,避免非晶合金的表面覆盖油墨时加工区域的边界被覆盖,方便仿形纯铜准确定位加工区域,S2.喷涂非去料区:在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电化学去料时需要向待加工区域喷射电解液,电解液容易溅射至非加工区域,破坏非加工区域表面,而在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可保护非加工区域不受电解液的侵蚀,同时不会覆盖热粘纸轮廓;S3.电化学去料:以非晶合金为正极,以仿形纯铜为负极,依热粘纸的轮廓向待加工区域喷射电解液,对非晶合金进行电解去料,使用喷射电解液的方法对非晶合金去料加工,加工出的形状即为仿形纯铜的形状,使得去料的形状好控制,电解液精准对准加工区域,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加工完成后无需进行后处理,即可获得光滑表面。S4.酸洗:将S3得到的非晶合金与质量分数为10~12%的盐酸按质量比1:13~1:10混合,洗涤,干燥,加工完成后需要去除透明油墨,酸洗使透明油墨与非晶合金之间的结合力降低,使得透明油墨分子链接的结合力降低,方便后续使用激光将非晶合金表面的透明油墨去除。S5.激光去涂层:1)制备保护溶液:包括质量份为1的添加剂与质量份为8~13的蔗糖溶液;激光去除透明油墨时,保护溶液用于降低激光对非晶合金表面的损害。2)激光去涂层:将S4得到的非晶合金置入保护溶液中进行激光剥离,使用激光可高效率的去除透明油墨涂层,加快非晶合金的生产效率;3)洗涤、干燥。优选的,所述S2中透明油墨的厚度为10~18μm,该厚度的透明油墨既可以有效保护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不被电解液侵蚀,又可以保证激光去涂层的效率较高。优选的,所述S2中的透明油墨为聚氨酯、聚酰胺、氯化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S3中的电解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5~20%的硝酸钠、13%~18%的碳酸钡、2~8%的氢氧化钾、40%~70%的纳米TiO2,所述电解液的ph值为8~9。优选的,所述S3中电解液的喷射压力为0.5~10MPa,喷射流量为500~1300L/h,电解液温度为20~40℃,所述电解液的喷射压力、流量可根据去料区域的大小、形状调节,使得去料过过程精确可控,且使用冷加工的方式对非晶合金进行去料加工,使得透明油墨层稳定,加工过程中不会轻易剥落,保证非加工区域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S3中电源电压为350~490V,脉冲电源频率为12500-14000Hz,所述根据去料区域的大小、形状,也可调节电源电压、电源频率等参数。优选的,所述非晶合金为锆基合金。优选的,所述S5中添加剂的制备方式是先将按质量份为4~6份的丙烯酸乙酯、1~1.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4份的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20~33份的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得到基液,再将按质量份为38~42份的基液、2~3份的偶氮二甲酰胺混合,在密闭保护性气体下震荡反应,得到添加剂原料,然后将添加剂原料经过丙酮溶解、去离子水沉淀3~4次后,干燥得到添加剂,所述透明油墨被激光脱离非晶合金时,添加剂使得透明油墨分散在保护溶液中,避免透明油墨在非晶合金聚集,甚至重新粘附于非晶合金表面,加快透明油墨的去除效率。优选的,所述S5中激光的脉冲宽度为98.6~123.5ns,重复频率为89~96KHz,波长为968.4~992nm,光斑直径为10~12mm,所述激光参数适用于透明油墨的脱离,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激光对非晶合金表面的损害,使得非晶合金表面无需再次做抛光加工,提高了非晶合金材料的利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使用喷射电解液的方法对非晶合金去料加工,加工出的形状即为仿形纯铜的形状,使得去料的形状好控制,电解液精准对准加工区域,加工效率高,成品率高,加工完成后无需进行后处理,即可获得光滑表面,且电解液的喷射压力、流量可根据去料区域的大小、形状调节,使得去料过过程精确可控,且使用冷加工的方式对非晶合金进行去料加工,使得透明油墨层稳定,加工过程中不会轻易剥落,保证非加工区域的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电化学去料时需要向待加工区域喷射电解液,电解液容易溅射至非加工区域,破坏非加工区域表面,而在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可保护非加工区域不受电解液的侵蚀;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透明油墨被激光脱离非晶合金时,添加剂使得透明油墨分散在保护溶液中,避免透明油墨在非晶合金聚集,甚至重新粘附于非晶合金表面,加快透明油墨的去除效率,激光参数适用于透明油墨的脱离,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激光对非晶合金表面的损害,使得非晶合金表面无需再次做抛光加工,提高了非晶合金材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S3电化学去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非晶合金;2、仿形纯铜;3、待加工区域;4、电解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包括步骤:S1.遮蔽去料区:使用热粘纸覆盖非晶合金的待加工区域;S2.喷涂非去料区:在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透明油墨的厚度为10μm,透明油墨为聚氨酯;S3.电化学去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遮蔽去料区;/nS2.喷涂油墨;/nS3.电化学去料;/nS4.酸洗;/nS5.激光去喷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遮蔽去料区;
S2.喷涂油墨;
S3.电化学去料;
S4.酸洗;
S5.激光去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1.遮蔽去料区:使用热粘纸覆盖非晶合金的待加工区域;
S2.喷涂非去料区:在非晶合金的非加工区域表面覆盖一层透明油墨;
S3.电化学去料:以非晶合金为正极,以仿形纯铜为负极,依热粘纸的轮廓向待加工区域喷射电解液,对非晶合金进行电解去料。
S4.酸洗:将S3得到的非晶合金与质量分数为10~12%的盐酸按质量比1:13~1:10混合,洗涤,干燥。
S5.激光去涂层:
1)制备保护溶液:包括质量份为1的添加剂与质量份为8~13的蔗糖溶液;
2)激光去涂层:将S4得到的非晶合金置入保护溶液中进行激光剥离;
3)洗涤、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透明油墨的厚度为10~18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透明油墨为聚氨酯、聚酰胺、氯化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去料加工非晶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电解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堂权黄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晶业液态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