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62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支撑座、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和控制系统;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连接,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部,分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部;第二支撑板上设置供螺钉穿过的贯通孔;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效率高,检测出不符合规定长度的螺钉后进行剔除,避免进入拧紧工位,符合规定长度的螺钉则进入拧紧工位供装配拧紧,保证拧紧装配的稳定,避免造成产品缺陷、报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
本技术属于物料筛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接收供料装置提供的钉、螺钉、铆钉等带吊头棒材并对其进行长短检测、筛选的装置,符合规定长度的带吊头棒材经筛选后供后道工序使用。
技术介绍
装配是指将产品的若干个零部件通过紧配、卡扣、螺纹连接、粘合、铆合、焊接等方式组合到一起得到符合预定的尺寸精度及功能的成品或半成品。由人工处理(接触、整理、抓取、移动、放置、施力等)每一个零部件而实现的装配,称为人工装配。不需要由人工处理(接触、整理、抓取、移动、放置、施力等)零部件而完成的装配,称为自动装配。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半自动装配。多数零部件例如螺钉(也称螺钉)、铆钉等带吊头棒材通常以批量散装形式供给,因为批量散装零部件是最为经济的存放方式。自动装配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将批量散装零部件分离,并在给定时间内使其处于期望的姿态并将它们带到指定位置或装置中。螺钉(外文名:screw),一般材质为金属或塑胶,螺钉的顶部常见的有圆形、方形或正六边形,顶部设置沟纹,方便使用对应的螺钉批杆转动螺钉,螺钉的杆体呈圆筒形,表面刻有凹凸的沟称为螺纹(Screwthread)。螺钉的主要功用是接合两个物体,或者是固定一物体的位置。螺钉通常可随意移除或重新嵌紧而不损其效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件使用大量的螺钉,手动上螺钉的方式严重影响工生产效率。自动锁螺钉装置的出现,将大量工人彻底地从生产线中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自动锁螺钉装置,就是将自动拧螺钉工具与自动螺钉供应机二者结合在一起;采用三维移动装置操控自动拧螺钉工具,采用气缸之类的动力装置代替人工往下按压转动中的自动拧螺钉工具;在自动拧螺钉工具的拧杆下面设置螺钉夹头,使从自动螺钉供应机输出的螺钉先卡止于螺钉夹头出口处,再由自动拧螺钉工具的拧杆拧紧。在自动螺钉供应机输出的螺钉的过程利用压缩空气将待安装螺钉逐个吹送。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手机、平板电脑等精密器械产品中使用的螺钉的长径比都较小(所谓“长”是指螺钉的总长度,“径”是指螺帽(顶部)直径,长径比较小的螺钉形态与大头图钉类似),批量散装状态的螺钉中难免会掺杂一些不同长度的料件,这些不同长度的料件进入自动锁螺钉装置没有经过筛选而直接进行装配锁付,造成产品缺陷、报废,甚至有产品召回的危险,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很多手机、平板电脑等精密器械产品中使用的螺钉的长径比都较小,批量散装状态的螺钉中难免会掺杂一些不同长度的料件,这些不同长度的料件进入自动锁螺钉装置没有经过筛选而直接进行装配锁付,造成产品缺陷、报废,甚至有产品召回的危险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效率高,检测出不符合规定长度的螺钉后进行剔除,避免进入拧紧工位,符合规定长度的螺钉则进入拧紧工位供装配拧紧,保证拧紧装配的稳定,避免造成产品缺陷、报废。需要说明是在现有技术文献资料中出现的“带头部棒材”、“台阶轴类零件”与本技术采用的“带吊头棒材”具有相同的含义,即指螺钉、铆钉等零件,带吊头棒材包括吊头部和杆体部,杆体部可以部分或整个进入工件内部。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支撑座、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部,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供螺钉穿过的贯通孔;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检测管、夹瓣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管设置在贯通孔上方,所述检测管的内径稍大于带吊头棒材吊头部直径,检测管沿轴向设置竖直的切口;所述夹瓣设置沿检测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两个夹瓣的对接面上设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重心与检测管内径的重心重合,所述第一通道闭合时,第一通道容纳带吊头棒材的杆体部穿过,同时吊头部搭接在两个夹瓣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两个夹瓣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带动两个夹瓣闭合或分离。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第一驱动机构的缸体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端,活塞杆通过推送板与两个夹瓣连接;推送板上设两个与两个夹瓣分别对应的八字形的导向槽,一个夹瓣一个导向槽通过导向杆连接,第一驱动机构水平运动时,推送板也运动,导向杆在导向槽的限位下,带动夹瓣绕导向杆旋转,实现第一通道的闭合或分离。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沿检测管切口的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与光纤放大器连接,光纤放大器与控制系统连接;利用带吊头棒材的杆体部对对射光纤的阻挡原理实现信号的响应。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上设置刻度线,对射光纤传感器安装时用于精确定位,满足不同规格螺钉在长度方向的检测。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机构包括轨道滑块组件、第二送钉管、第三送钉管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轨道滑块组件包括轨道和滑块,所述轨道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方,所述滑块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两个通过孔;所述第二送钉管和第三送钉管分别与通过孔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滑动板连接,带动滑动板上第二送钉管、第三送钉管与贯通孔对接;第二驱动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第二驱动机构的缸体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部,活塞杆与滑动板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正下方设置接料盒,第三送钉管与贯通孔对接后,检测管内检测不合格的螺钉通过第三送钉管自由落体到接料盒中。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钉管、第三送钉管采用透光材质制作,第二送钉管上设置第二落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送钉管上设置第三落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落料检测传感器、第三落料检测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还包括第一送钉管,所述第一送钉管的出口与检测管对接,所述第一送钉管上设置第一落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落料检测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在使用时的动作过程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缩回,使两个夹瓣靠近,第一通道在检测管上端闭合,第二驱动机构伸出,使第三送钉管与贯通孔对接,螺钉从送钉机吹出,第一落料检测传感器感应,螺钉落入第一通道并通吊头部与第一通道内径的大小差异实现停留,等待长短钉检测;若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部,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供螺钉穿过的贯通孔;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部,所述分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下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供螺钉穿过的贯通孔;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分料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检测管、夹瓣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管设置在贯通孔上方,所述检测管的内径稍大于带吊头棒材吊头部直径,检测管沿轴向设置竖直的切口;所述夹瓣设置沿检测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两个夹瓣的对接面上设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重心与检测管内径的重心重合,所述第一通道闭合时,第一通道容纳带吊头棒材的杆体部穿过,同时吊头部搭接在两个夹瓣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两个夹瓣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第一驱动机构的缸体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端,活塞杆通过推送板与两个夹瓣连接;推送板上设两个与两个夹瓣分别对应的八字形的导向槽,一个夹瓣一个导向槽通过导向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带吊头棒材的长短检测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沿检测管切口的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对射光纤传感器和第二对射光纤传感器与光纤放大器连接,光纤放大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杰汪洋龚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丹尼克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