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877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30
一种转子、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车辆,转子包括转轴,转轴包括容置腔、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通过容置腔连通,转轴设有喷油孔,且容置腔和转轴外部通过喷油孔连通。其中,喷油孔作为冷却油的导通通道,容置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油能够通过喷油孔喷出,以对定子绕组进行淋油冷却,从而极大改善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的换热效率,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转子、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新能源汽车领域飞速发展,对电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定子和转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定子和转子的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目前,通常采用在定子铁心的周壁上设计冷却油道的方式来解决定子的散热问题,但该方式只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带走定子部件的部分热量,当电机处于短时大负荷工作状态下时,定子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对定子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电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和车辆,能够解决电机的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转轴,包括容置腔、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通过容置腔连通,转轴设有喷油孔,且容置腔和转轴外部通过喷油孔连通;其中,喷油孔作为冷却油的导通通道,容置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油能够通过喷油孔喷出,以对定子绕组进行淋油冷却。进一步地,喷油孔至少包括第一喷油孔和第二喷油孔中的一个,其中:第一喷油孔设置于转轴的靠近连接端口的一端,以对定子绕组的一端进行淋油冷却;第二喷油孔设置于转轴的远离连接端口的一端,以对定子绕组的另一端进行淋油冷却。进一步地,转轴包括:轴体,其一端设有连接端口;连接部,具有转轴出油口,连接部设置于与连接端口相对的另一端,且连接部与轴体两者的轴心共线,连接部的外径小于轴体的外径,连接部与轴体相连接处形成台阶面;其中,第二喷油孔设置于台阶面。进一步地,第一喷油孔为多个,多个第一喷油孔沿轴体的周向布置;第二喷油孔为多个,多个第二喷油孔绕连接部的轴向布置于台阶面。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心,与转轴相适配;轴心包括轴心连接部和与轴心连接部连接的轴心输油部,轴心连接部设置于连接端口处,轴心输油部位于容置腔内;其中,轴心连接部具有轴心进油口,轴心输油部具有轴心油道和轴心出油口,轴心进油口和轴心出油口通过轴心油道连通,轴心油道和容置腔通过轴心出油口连通,转轴出油口和轴心出油口通过容置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包括第一集油结构和收油结构,收油结构用于收集由第一喷油孔和第二喷油孔喷出的冷却油;定子,位于机壳内,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定子铁心的周壁形成有定子油道,定子绕组设置于定子铁心的内壁,且定子油道的出油口与轴心进油口通过第一集油结构连通;上述的转子,位于机壳内,转子与定子相适配;其中,由定子油道的进油口流入的冷却油依次流经第一集油结构、轴心进油口、轴心油道和轴心出油口进入容置腔内,且一部分冷却油通过喷油孔对定子绕组的端部进行喷油冷却时,喷淋后的冷却油通过收油结构汇集于轴心进油口处,用于冷却油再次通过轴心进油口流入轴心油道,以形成淋油冷却回路,另一部分冷却油通过转轴出油口流向外部装置。进一步地,定子油道沿定子铁心的轴向方向延伸;定子油道为多个,多个定子油道沿定子铁心的周向布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分油环,设置于定子铁心一端,第一分油环具有油环进油口,油环进油口配置为冷却油的流入通道,以使得冷却油进入定子油道内;第二分油环,设置于定子铁心另一端,第二分油环和第一分油环通过定子油道连通;其中,第二分油环具有油环出油口,定子油道通过油环出油口与第一集油结构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分油管,其出油口与第一分油环的油环进油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包括第一侧半壳、轴齿组件和与第一侧半壳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半壳,第一侧半壳和第二侧半壳共同构成收容腔,轴齿组件位于收容腔内;上述的电机,设置于第一侧半壳;控制器,设置于第二侧半壳;其中,第一侧半壳形成有输油管路,输油管路的进油口与转轴出油口连通,输油管路的出油口与第一分油管的进油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滤,设置于第一侧半壳,油滤的进油口与转轴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油泵,设置于第一侧半壳,油泵的进油口与油滤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冷凝器,设置于第一侧半壳,冷凝器的进油口与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冷凝器的出油口与第一分油管的进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集油结构,设置于第一侧半壳,第二集油结构的进油口与转轴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第二分油管,设置于第一侧半壳,第二分油管的进油口与第二集油结构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第二分油管的出油口与油滤的进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箱体,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箱体的箱底形成有水道槽,水道槽一端连接进水孔,另一端连接出水孔;功率模块,位于箱体内,功率模块设置于箱底的布置有水道槽的位置处。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电驱动系统。(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转子,转子包括转轴,转轴包括容置腔、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通过容置腔连通,转轴设有喷油孔,且容置腔和转轴外部通过喷油孔连通。其中,喷油孔作为冷却油的导通通道,容置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油能够通过喷油孔喷出,以对定子绕组进行淋油冷却,从而极大改善本申请实施例的定子的换热效率,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转轴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转轴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轴心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子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转轴和轴心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爆炸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定子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定子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第一分油环和第二分油环的相对位置关系;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第一分油管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箱体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水道槽;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00-转子、110-转轴、120-轴心、111-容置腔、112-转轴出油口、113-连接端口、114-第一喷油孔、115-第二喷油孔、116-轴体、117-连接部、120-轴心、121-轴心连接部、122-轴心输油部、1211-轴心进油口、1221-轴心油道、1222-轴心出油口、200-定子、210-定子铁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轴,包括容置腔、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所述转轴出油口和所述连接端口通过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转轴设有喷油孔,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转轴外部通过所述喷油孔连通;/n其中,所述喷油孔作为冷却油的导通通道,容置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油能够通过所述喷油孔喷出,以对定子绕组进行淋油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包括容置腔、转轴出油口和连接端口,所述转轴出油口和所述连接端口通过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转轴设有喷油孔,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转轴外部通过所述喷油孔连通;
其中,所述喷油孔作为冷却油的导通通道,容置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油能够通过所述喷油孔喷出,以对定子绕组进行淋油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至少包括第一喷油孔和第二喷油孔中的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喷油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靠近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以对定子绕组的一端进行淋油冷却;
所述第二喷油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以对所述定子绕组的另一端进行淋油冷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轴体,其一端设有所述连接端口;
连接部,具有所述转轴出油口,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与所述连接端口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体两者的轴心共线,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轴体的外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体相连接处形成台阶面;
其中,所述第二喷油孔设置于所述台阶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喷油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油孔沿所述轴体的周向布置;
所述第二喷油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喷油孔绕所述连接部的轴向布置于所述台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心,与所述转轴相适配;
所述轴心包括轴心连接部和与所述轴心连接部连接的轴心输油部,所述轴心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口处,所述轴心输油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其中,所述轴心连接部具有轴心进油口,所述轴心输油部具有轴心油道和轴心出油口,所述轴心进油口和所述轴心出油口通过所述轴心油道连通,所述轴心油道和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轴心出油口连通,所述转轴出油口和所述轴心出油口通过所述容置腔连通。


6.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包括第一集油结构和收油结构,所述收油结构用于收集由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第二喷油孔喷出的冷却油;
定子,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定子铁心的周壁形成有定子油道,定子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铁心的内壁,且所述定子油道的出油口与所述轴心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集油结构连通;
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相适配;
其中,由所述定子油道的进油口流入的冷却油依次流经所述第一集油结构、所述轴心进油口、所述轴心油道和所述轴心出油口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且一部分冷却油通过所述喷油孔对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进行喷油冷却时,喷淋后的冷却油通过所述收油结构汇集于所述轴心进油口处,用于冷却油再次通过所述轴心进油口流入所述轴心油道,以形成淋油冷却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