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90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套体、螺栓、安装板和凸起,安装板的横截面呈“八”字形,安装板的内侧用来与起重机标准节的方管配合且夹角为90度,安装板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焊气槽,安装板的夹角处设置有与焊气槽连通的焊气孔,焊气孔与套体连通,套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对接槽,对接槽与设置在另一个套体底部的对接柱连接,套体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和堵头。本装置中的安装板能够与方管的侧棱建立良好的连接,使起重机标准节上具有足够数量的套体,而安装板在方管上的焊接质量较高;不同标准节的套体对接准确度较高,难度较低,组装效率较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机标准节是其重要的支撑结构,标准节按照是否可以拆分分为整体式标准节和片式标准节;连接套是固定安装在标准节上用于连接上下两个标准节的连接结构。现有专利技术CN201921197863.7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标准节连接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的顶面一侧处设有凸起,且所述套体与所述凸起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塔式起重机标准节连接套通过增加凸起的长度,避免了传统的连接套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的状况,同时其增加了连接套与主弦杆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焊接更为牢固,解决了燕尾长度较短致使连接套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的问题;该塔式起重机标准节连接套通过设有的校准块,便于快速将螺栓拧入两个连接套内进行连接,此外,通过设有的安装板和三角筋,增加了连接套与主弦杆的连接强度,解决了两个连接套在进行连接时难以快速校准的问题。不过,存在的问题是,连接套设置在标准节四条侧边的方管上,在加上连接相邻方管的连接杆也与方管侧面连接,所以连接套一般采用与方管的侧棱连接才能保证焊接多个,而该装置的安装板除非限制连接套的整体体积否则只能安装一个连接套,控制连接套的整体体积则不利于保证连接套与螺栓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低;再者,连接套与方管采用焊接形式,但焊接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连接套与方管的配合面,影响焊接稳定性;其次,校准块虽然提高了对准精度,但是上下两个标准节的对接难度实际上却增加了,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起重机标准节的连接套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性能较好、便于安装且实用性较好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中设置有连接上下对接的两个套体的螺栓,所述套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套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安装板连接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安装板的内侧用来与起重机标准节的方管配合且夹角为90度,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焊气槽,所述焊气槽从安装板的夹角中心向安装板的两侧边延伸,所述安装板的夹角处设置有与焊气槽连通的焊气孔,所述焊气孔与套体连通,所述套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与设置在另一个套体底部的对接柱连接,所述套体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处设置有堵头。作为优选,所述焊气槽的深度从安装板的夹角中心至安装板的侧边逐渐变浅。作为优选,所述焊气槽的槽面为弧形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通过采用八字形的安装板能够与方管的侧棱建立良好的连接,而且能够保证起重机标准节上具有足够数量的套体,从而提高不同标准节之间的连接强度;利用焊气槽和焊气孔便于将焊接产生的气体排出安装板与方管的配合面,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不同标准节的套体通过对接柱与对接槽进行对接,不仅对接准确度较高,而且难度较低,组装效率较高;通过向注油孔中注油可对螺栓配合面进行润滑,从而便于标准节的拆卸。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套体与安装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套体;2、螺栓;3、安装板;4、凸起;5、焊气槽;6、焊气孔;7、对接槽;8、对接柱;9、注油孔;10、堵头;11、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套体1,套体1中设置有连接上下对接的两个套体的螺栓2,套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套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安装板连接的凸起4。其中,套体1、螺栓2和凸起4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重点是对安装板3的结构提出改进,尤其是其与方管11的配合部位,同时在套体1上增加了润滑的结构设计,以提高本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板3的横截面呈“八”字形,安装板3的内侧用来与起重机标准节的方管配合且夹角为90度,安装板3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焊气槽5,焊气槽5从安装板3的夹角中心向安装板的两侧边延伸,安装板3的夹角处设置有与焊气槽5连通的焊气孔6,焊气孔6与套体1连通,套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对接槽7,对接槽7与设置在另一个套体底部的对接柱8连接,套体1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9,注油孔9处设置有堵头10。其中,构成安装板“八”字形的两侧壁的宽度小于方管11的宽度,而其与方管11焊接之后仍然可以保证方管11与标准节的其它连接杆进行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安装板3与套体1合理焊接在方管11的侧棱上,以保证标准节的每个方管上均具有合理数量的本装置,进而使不同的标准节建立高效且稳定的连接。进一步地,本装置利用焊气槽5和焊气孔6便于将焊接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安装板与方管的配合面,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结构稳定性较强。不同标准节的套体1通过对接柱8与对接槽7进行对接,不仅对接准确度较高,而且难度较低,组装效率较高,实用性较强。再者,本装置可以通过向注油孔9中注油来对螺栓配合面进行润滑,防止螺栓锈死在套体中,便于标准节的拆卸,而且螺栓的实际使用寿命较长,循环利用率较高。为了提高焊气槽5的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焊气槽5的深度从安装板的夹角中心至安装板的侧边逐渐变浅,这样既能保证焊气具有合理的流动方向,而且能够使安装板的边缘与方管具有稳定且连续的焊接节点连线,从而保证安装板在方管上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焊气槽5的槽面为弧形面,有利于焊气从弧形面更流畅地从焊气槽5、焊气孔6以及套体1的螺栓孔依次排出,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中设置有连接上下对接的两个套体的螺栓,所述套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套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安装板连接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安装板的内侧用来与起重机标准节的方管配合且夹角为90度,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焊气槽,所述焊气槽从安装板的夹角中心向安装板的两侧边延伸,所述安装板的夹角处设置有与焊气槽连通的焊气孔,所述焊气孔与套体连通,所述套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与设置在另一个套体底部的对接柱连接,所述套体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处设置有堵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重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中设置有连接上下对接的两个套体的螺栓,所述套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套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安装板连接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安装板的内侧用来与起重机标准节的方管配合且夹角为90度,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焊气槽,所述焊气槽从安装板的夹角中心向安装板的两侧边延伸,所述安装板的夹角处设置有与焊气槽连通的焊气孔,所述焊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喜张文周孔文浩徐家兵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亿浩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