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64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配料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多管进料配合预混料方式实现均匀混料,避免罐体内壁挂料造成二次混料污染、影响混料质量,罐体底部再次混料提高出料质量要求的配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贯穿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端设有安装于罐体顶部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顶部设有电机,所述搅拌轴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机架;所述罐体顶部均布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内壁设有位于进料管下方的混流机构,所述混流机构包括呈球缺形状的上混流板与下混流板上下组合,所述上滴流孔与下滴流孔上下交错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
本技术属于配料罐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
技术介绍
配料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乳)品、制药、日化、饮料、油脂、化工、颜料等行业做为中间缓冲、储液、搅拌、调配设备,在液体物料调配均匀的状态下,该设备为最经济实用。然而现有的配料罐在使用时,混合液体物料时除了主物料外,需要加入多种辅物料进行混料,现有的配料罐添加液体物料时,需要频繁改变液体物料的连接管道,较为繁琐,不便于混料,混料不均匀,混料时配料罐的底端会产生沉淀,导致搅拌不均匀,罐体内壁液体物料挂壁导致混料质量低,因此急需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的配料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管进料配合预混料方式实现均匀混料,避免罐体内壁挂料造成二次混料污染、影响混料质量,罐体底部再次混料提高出料质量要求的配料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贯穿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端设有安装于罐体顶部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顶部设有电机,所述搅拌轴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机架;所述罐体顶部均布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内壁设有位于进料管下方的混流机构,所述混流机构包括呈球缺形状的上混流板与下混流板上下组合,所述上混流板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上轴孔、上轴套、上滴流槽、上滴流孔,所述下混流板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下轴孔、下轴套、下滴流槽、下滴流孔,所述上滴流孔与下滴流孔上下交错排列。上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竖管、第二竖管、斜管组成,所述斜管贯穿罐体,所述斜管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外的第一竖管,所述斜管另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内的第二竖管。上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所述混流机构通过罐体内壁设置的限位圈固定。上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依序设于搅拌轴上的上搅拌叶、中搅拌叶、下搅拌叶,所述上搅拌叶包括上搅拌叶孔,所述上搅拌叶孔外壁均布设有顺时针方向分布的弧形上叶片,所述中搅拌叶包括中搅拌叶孔,所述中搅拌叶孔外壁对称设有中叶片,所述中叶片端部设有刮板叶片,所述下搅拌叶包括下搅拌叶孔,所述下搅拌叶孔外壁均布设有逆时针方向分布的弧形下叶片。上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所述刮板叶片端部由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形成有尖刺部。上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所述搅拌轴底部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出料管上方。本技术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的优点是:1、本技术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罐体设有多个进料管,不同液体物料分别通过独立进料管实现进料,进料管设计为三步输送:垂直下料、倾斜下料、垂直下料,此种方式实现了液体物料缓冲,比常规垂直进料更加缓和、同时配合罐体内的混流机构,实现了预混料,混料更加均匀。2、本技术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设于罐体内壁位于进料管下方的混流机构,主要为了多种液体物料混合时,通过前置的混流机构预先混合,而后在通过搅拌机构进行深度混合;上混流板与下混流板上以中心向外扩算圆周方向均布设有滴流孔,上滴流孔与下滴流孔上下交错排列,液体物料经上滴流孔分散落入下混流板,而后液体物料经下滴流孔分散落入罐体下方;上混流板与下混流板在靠近中心方向的一圈滴流孔处设有圆形滴流槽,未经滴流孔下落的液体物料抵达滴流槽后进行下落,防止上混流板与下混流板产生积料,避免了后续混料产生污染、影响混料质量。3、本技术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搅拌机构采用三层搅拌设计,上搅拌叶的上叶片采用顺时针方向设置,下搅拌叶的下叶片采用逆时针方向设置,上下叶片不同的设置相结合,更利于液体物料的混合、导流,同时也方便电机驱动搅拌轴正反转时,更好的搅拌混合液体物料;中搅拌叶够将罐体内壁上留存的液体物料刮下,防止存料影响后续混料加工质量问题,刮板叶片带有两个斜面,通过尖刺部与罐体内壁接触,液体物料顺着刮板叶片两个斜面落入罐体内。4、本技术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搅拌机构混合后的液体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在出料管上方的搅拌杆对即将进入出料管的液体物料进行最后搅拌输送处理,即可进一步保证液体物料的混合均匀,同时也保证了下料的一个流畅性,防止较浓厚液体物料导出不畅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罐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混流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混流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上搅拌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下搅拌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搅拌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贯穿设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顶端设有安装于罐体1顶部的减速机3,所述减速机3顶部设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2设有搅拌机构5,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机架6;所述罐体1顶部均布设有进料管7,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出料管8;所述罐体1内壁设有位于进料管7下方的混流机构9,所述混流机构9包括呈球缺形状的上混流板91与下混流板92上下组合,所述上混流板91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上轴孔911、上轴套912、上滴流槽913、上滴流孔914,所述下混流板92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下轴孔921、下轴套922、下滴流槽923、下滴流孔924,所述上滴流孔914与下滴流孔924上下交错排列。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进料管7包括第一竖管71、第二竖管72、斜管73组成,所述斜管73贯穿罐体1,所述斜管73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1外的第一竖管71,所述斜管73另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1内的第二竖管72。实施例3、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混流机构9通过罐体1内壁设置的限位圈10固定。实施例4、如图1、5、6、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依序设于搅拌轴2上的上搅拌叶51、中搅拌叶52、下搅拌叶53,所述上搅拌叶51包括上搅拌叶孔511,所述上搅拌叶孔511外壁均布设有顺时针方向分布的弧形上叶片512,所述中搅拌叶52包括中搅拌叶孔521,所述中搅拌叶孔521外壁对称设有中叶片522,所述中叶片522端部设有刮板叶片523,所述下搅拌叶53包括下搅拌叶孔531,所述下搅拌叶孔531外壁均布设有逆时针方向分布的弧形下叶片532。实施例5、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刮板叶片523端部由第一斜面524与第二斜面525形成有尖刺部526。实施例6、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搅拌轴2底部设有搅拌杆21,所述搅拌杆21位于出料管8上方。使用时,多种液体物料混合时,每一种液体物料接入一个进料管7中,液体物料同时进入罐体1内,经进料管7导流作用,垂直下落至上混流板91由外周向圆中心处流淌,上滴流孔914分散液体物料,经若干个上滴流孔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贯穿设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顶端设有安装于罐体(1)顶部的减速机(3),所述减速机(3)顶部设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2)设有搅拌机构(5),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机架(6);所述罐体(1)顶部均布设有进料管(7),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出料管(8);所述罐体(1)内壁设有位于进料管(7)下方的混流机构(9),所述混流机构(9)包括呈球缺形状的上混流板(91)与下混流板(92)上下组合,所述上混流板(91)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上轴孔(911)、上轴套(912)、上滴流槽(913)、上滴流孔(914),所述下混流板(92)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下轴孔(921)、下轴套(922)、下滴流槽(923)、下滴流孔(924),所述上滴流孔(914)与下滴流孔(924)上下交错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贯穿设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顶端设有安装于罐体(1)顶部的减速机(3),所述减速机(3)顶部设有电机(4),所述搅拌轴(2)设有搅拌机构(5),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机架(6);所述罐体(1)顶部均布设有进料管(7),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出料管(8);所述罐体(1)内壁设有位于进料管(7)下方的混流机构(9),所述混流机构(9)包括呈球缺形状的上混流板(91)与下混流板(92)上下组合,所述上混流板(91)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上轴孔(911)、上轴套(912)、上滴流槽(913)、上滴流孔(914),所述下混流板(92)由中心向外周方向依序设有下轴孔(921)、下轴套(922)、下滴流槽(923)、下滴流孔(924),所述上滴流孔(914)与下滴流孔(924)上下交错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物料混合用配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7)包括第一竖管(71)、第二竖管(72)、斜管(73)组成,所述斜管(73)贯穿罐体(1),所述斜管(73)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1)外的第一竖管(71),所述斜管(73)另一端连接有设于罐体(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跃王玉玲解植彩李秋硕李雅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