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1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基坑底壁,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铰接有用于抵紧基坑内侧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支撑座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活动端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沿朝向支撑板的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卡入并滑动的调节槽,所述支撑座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伸入调节槽内且与滑动块侧壁连接。当基坑内侧壁与底壁夹角为钝角时,先将支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壁上,接着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轴推动滑动块在调节槽内滑移,支撑杆推动支撑板紧贴基坑的内侧壁,从而完成支护,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本申请涉及基坑开挖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目前,公告号为CN109898516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立柱和支撑墙结构,支撑墙结构至少有五个并且均呈竖直,立柱的数量为支撑墙结构的数量的两倍,支撑墙结构围合成多边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墙结构所形成朝向深基坑的夹角大于90°,支撑墙结构水平方向的两侧设有延伸悬臂,相邻所述支撑墙结构之间延伸悬臂呈交错设置,延伸悬臂与其相邻的支撑墙结构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立柱竖直设置于第一夹角内,延伸悬臂和支撑墙结构均抵触于立柱侧壁,该支护结构较为简单,拆装较为方便。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当基坑的内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时,该支护结构无法适配,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基坑内侧壁与底壁夹角为钝角导致支护结构无法适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基坑底壁,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铰接有用于抵紧基坑内侧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支撑座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活动端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沿朝向支撑板的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卡入并滑动的调节槽,所述支撑座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伸入调节槽内且与滑动块侧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坑内侧壁与底壁夹角为钝角时,先将支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壁上,接着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轴推动滑动块在调节槽内滑移,支撑杆推动支撑板紧贴基坑的内侧壁,从而完成支护,省时省力。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相邻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固定板卡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槽的底壁开设有供固定柱穿过的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柱通过固定孔插入基坑底壁,直至固定板完全卡入固定槽内,从而将支撑座固定在基坑底壁上。可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的上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与限位块下端面紧贴的限位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限位块穿过的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供限位块穿过的第二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通过固定孔插入基坑底壁时,限位块依次穿过固定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和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槽,直至限位板与限位块下端面紧贴时,将限位板转动90度,从而限制固定板脱离固定槽,进而增加固定柱与基坑底壁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可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上端面沿竖直方向穿设有用于插入基坑底壁的定位杆,所述调节槽的底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定位杆穿过的长条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与基坑外侧壁抵紧后,将定位杆沿竖直方向先后穿过滑动块和长条孔,接着将定位杆插入基坑底壁,从而限制滑动块滑动,增加支撑杆与支撑板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的相背两侧沿水平方向均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穿设有加固杆,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沿朝向支撑座的方向开设有供加固杆穿过的腰形孔,所述加固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连接筒远离支撑板的一侧紧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加固杆穿过连接筒,接着将加固杆穿过支撑板上的腰形孔并插入基坑的内侧壁,直到连接板与连接筒紧贴,从而使得加固杆能够给支撑杆一个拉紧力,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可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壁铰接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活动端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边缘的外侧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支撑杆后,将固定臂转动至与连接板紧贴的状态,接着将固定螺栓穿过固定臂后并旋入其中一个连接孔内,从而将固定臂固定在连接板上,从而限制加固杆发生转动,避免加固杆与基坑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可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所述固定臂上开设供固定螺栓的螺帽卡入的让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六角扳手将固定螺栓旋入让位槽内后,从而避免施工人员意外旋松固定螺栓。可选的,所述让位槽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连接有用于卡紧固定螺栓的螺帽的弹性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螺栓的螺帽旋入让位槽内后,弹性垫受到固定螺栓的螺帽的挤压而形变,从而卡紧固定螺栓的螺帽,减少固定螺栓松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基坑内侧壁与底壁夹角为钝角时,先将支撑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壁上,接着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轴推动滑动块在调节槽内滑移,支撑杆推动支撑板紧贴基坑的内侧壁,从而完成支护,省时省力;2.固定柱通过固定孔插入基坑底壁时,限位块依次穿过固定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和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槽,直至限位板与限位块下端面紧贴时,将限位板转动90度,从而限制固定板脱离固定槽,进而增加固定柱与基坑底壁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座和支撑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座;11、调节槽;111、长条孔;12、固定槽;13、固定孔;14、限位块;12、液压缸;2、支撑板;21、腰形孔;3、支撑杆;31、滑动块;4、固定件;41、固定板;411、第一限位槽;42、固定柱;43、限位板;431、第二限位槽;5、定位杆;6、连接杆;7、连接筒;71、固定臂;711、让位槽;712、弹性垫;72、固定螺栓;8、加固杆;81、连接板;81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参照图1,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支撑座1,支撑座1固定于基坑底壁上。支撑座1的一侧短边铰接有用于抵紧基坑内侧壁的呈矩形的支撑板2。支撑板2背离基坑内侧壁的一侧的中部铰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铰接有滑动块31,支撑座1的上端面沿朝向支撑板2的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31卡入并滑动的调节槽11,支撑座1远离支撑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2,液压缸12为油缸,液压缸12的输出轴伸入调节槽11内且滑动块31侧壁固定连接。液压缸12的输出轴推动滑动块31在调节槽11内滑移,从而使得支撑杆3推动支撑板2紧贴基坑的内侧壁。参照图2,支撑座1与基坑底壁之间设置有固定件4,固定件4包括两个呈圆形的固定板41,支撑座1上端面的两侧长边均开设有供固定板41卡入的固定槽12,固定槽12的内侧壁与固定板41的外侧壁紧贴。固定板41的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2,固定柱42的直径小于固定板41的直径,固定槽12的底壁开设有供固定柱42穿过的固定孔13。将支撑座1放置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通过固定件(4)固定于基坑底壁,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铰接有用于抵紧基坑内侧壁的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朝向支撑座(1)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活动端铰接有滑动块(31),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面沿朝向支撑板(2)的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31)卡入并滑动的调节槽(11),所述支撑座(1)远离支撑板(2)的一侧连接有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的输出轴伸入调节槽(11)内且与滑动块(31)侧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通过固定件(4)固定于基坑底壁,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铰接有用于抵紧基坑内侧壁的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朝向支撑座(1)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活动端铰接有滑动块(31),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面沿朝向支撑板(2)的方向开设有供滑动块(31)卡入并滑动的调节槽(11),所述支撑座(1)远离支撑板(2)的一侧连接有液压缸(12),所述液压缸(12)的输出轴伸入调节槽(11)内且与滑动块(31)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板(41),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面相邻支撑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固定板(41)卡入的固定槽(12),所述固定板(41)的下端面连接有固定柱(42),所述固定槽(12)的底壁开设有供固定柱(42)穿过的固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2)的内侧壁的上端连接有限位块(14),所述固定板(4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与限位块(14)下端面紧贴的限位板(43),所述固定板(41)上开设有供限位块(14)穿过的第一限位槽(411),所述限位板(43)上开设有供限位块(14)穿过的第二限位槽(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俊渊蒋维智林发者王中茹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龙湾区市政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