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支撑
,具体为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的施工现场需要钢支撑、围护桩等设施进行支撑,防止基坑壁的倾塌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坑周围的环境会发生变化,对钢支撑的压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钢支撑倾斜,即产生微小的位移,其重心也会随着改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钢支撑会在原本就倾斜的程度上更加倾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以防止初期轻微的倾斜逐渐发展成严重的倾斜,避免整个钢支撑连接结构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架和与支撑架连接的可调固定桩,所述支撑架与可调固定桩的顶部连接,所述可调固定桩顶部设置有位移可调的连接组件和检测可调固定桩平衡的检测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可调固定桩顶部内的电动液压缸和与电动液压缸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支撑架连接,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耦接,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架(1)和与支撑架(1)连接的可调固定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与可调固定桩(2)的顶部连接,所述可调固定桩(2)顶部设置有位移可调的连接组件(3)和检测可调固定桩(2)平衡的检测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可调固定桩(2)顶部内的电动液压缸(31)和与电动液压缸(31)连接的凸起(32),所述凸起(32)与支撑架(1)连接,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控制器(41)和加速度传感器(42),所述控制器(41)和加速度传感器(42)耦接,以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控制器(41)和电动液压缸(31)连接,以控制电动液压缸(31)的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架(1)和与支撑架(1)连接的可调固定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与可调固定桩(2)的顶部连接,所述可调固定桩(2)顶部设置有位移可调的连接组件(3)和检测可调固定桩(2)平衡的检测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可调固定桩(2)顶部内的电动液压缸(31)和与电动液压缸(31)连接的凸起(32),所述凸起(32)与支撑架(1)连接,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控制器(41)和加速度传感器(42),所述控制器(41)和加速度传感器(42)耦接,以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控制器(41)和电动液压缸(31)连接,以控制电动液压缸(31)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若干互相连接的钢撑(11),所述钢撑(11)包括钢体(111)、设置在钢体(11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用于与其他钢撑(11)的第一连接部(1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相对可调固定桩(2)的一面设置有用于与凸起(32)配合连接的凹槽(5),所述凹槽(5)的形状与凸起(32)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电动液压缸(31)控制与该电动液压缸(31)连接的凸起(32)在凹槽(5)内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固定桩(2)包括底座(21)、升降组件(22)和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的底部与底座(2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22)设置在支撑杆(23)上,带动支撑杆(23)移动,所述电动液压缸(31)设置在支撑杆(23)顶部的内部,所述电动液压缸(31)的伸缩杆穿过支撑杆(23)顶部后与凸起(3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41)和加速度传感器(42)均设置在支撑杆(23)顶部的外侧,以检测支撑杆(23)的平衡并及时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上设置有卡槽(6)和卡块(7),所述卡槽(6)的形状和卡块(7)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卡槽(6)与其他钢撑(11)的卡块(7)配合连接;所述卡槽(6)和卡块(7)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2)的两侧,所述卡槽(6)和卡块(7)的形状均为梯形,所述卡槽(6)较长的下底边位于相对钢体(111)的一侧,所述卡块(7)较长的下底边位于相对钢体(111)的另一侧;所述卡槽(6)和卡块(7)的两侧为互补的弧形面,所述卡槽(6)的两侧为凸面,所述卡块(7)的两侧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为水滴状,其尖端部分朝向卡槽(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羿,祁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思特建筑支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