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16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施工灌注桩,施工立柱桩,按临时开挖面挖土至设计标高,施工第一斜撑腰梁、第一道支撑梁、砼面板及第一道钢管斜撑;S02:挖除第一道钢管斜撑下的土方;S03:逐层挖土,施工第二道支撑梁,挖土至坑底;S04:施工底板和顶板,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梁;S05:施工上一层顶板,拆除第一道支撑梁和第一道钢管斜撑;S06:施工再上一层顶板,拆除所述立柱桩;再进行上一层顶板的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这种新型不对称的支护体系采用斜撑与内支撑梁形成整体受力体系,显著提高地势较高侧围护结构的抗剪、抗弯能力,还节约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建筑工程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工程是由地面向下开挖一个地下空间,深基坑四周一般设置垂直的挡土围护结构。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目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排桩结构、桩锚结构、双排桩结构、桩撑结构等。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建筑物较为密集的沿海城市,一般在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2m会选择桩撑的支护方式。桩撑是一种较为对称的支护结构,当基坑两侧地势不同、存在较大高差时,桩撑的布置成为难题。如图1所示,为常见的深基坑场地及周边环境。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01:在深基坑的四周施工灌注桩,在深基坑的内部施工立柱桩,按临时开挖面挖土至设计标高,在深基坑较高侧的所述灌注桩上设置第一斜撑腰梁,在所述立柱桩上方施工第一道支撑梁,在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上方浇筑砼面板,所述立柱桩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之间具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斜撑腰梁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第一道钢管斜撑;/nS02:挖除所述第一道钢管斜撑下的土方,将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延伸至深基坑较高侧的所述灌注桩;/nS03:逐层挖土,施工第二道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道支撑梁与所述立柱桩连接,挖土至坑底;/nS04:在坑底施工底板,并施工最下层地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在深基坑的四周施工灌注桩,在深基坑的内部施工立柱桩,按临时开挖面挖土至设计标高,在深基坑较高侧的所述灌注桩上设置第一斜撑腰梁,在所述立柱桩上方施工第一道支撑梁,在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上方浇筑砼面板,所述立柱桩与所述第一道支撑梁之间具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斜撑腰梁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第一道钢管斜撑;
S02:挖除所述第一道钢管斜撑下的土方,将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延伸至深基坑较高侧的所述灌注桩;
S03:逐层挖土,施工第二道支撑梁,使得所述第二道支撑梁与所述立柱桩连接,挖土至坑底;
S04:在坑底施工底板,并施工最下层地下室的顶板,当所述顶板达到100%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梁;
S05:施工倒数第二层地下室顶板,当倒数第二层地下室顶板达到100%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和所述第一道钢管斜撑;
S06:施工倒数第三层地下室顶板,当倒数第三层地下室顶板达到100%强度后,拆除所述立柱桩;再进行倒数第四层地下室顶板的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5中,在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和所述第一道钢管斜撑之前,新增第二道钢管斜撑至倒数第二层地下室顶板和另一所述立柱桩的连接位置;然后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梁和所述第一道钢管斜撑;
再施工上一层地下室顶板,当上一层地下室顶板达到100%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二道钢管斜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灌注桩上设置第二斜撑腰梁,所述第二道钢管斜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斜撑腰梁,另一端连接至倒数第二层地下室顶板和另一所述立柱桩的连接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治军何志勇程磊赖安锋朱洪明莫颜保李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