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05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属于合金加工技术领域。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配方,熔铸铝扁锭:在合金配方中增加200‑300ppm的Zr元素,进行铝扁锭熔铸;S2,预热:预热的均热温度控制在500℃;S3,热轧制:使用1+4热连轧机轧制,轧制中根据成品厚度匹配设定压下量、热粗轧轧制道次、热粗轧出口的中间板坯厚度与温度、中间板坯停放保持温度、精轧出口温度和轧制速度;S4,空气吹扫。本发明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无需冷轧;在压延时,充分发挥热压延工艺的特点,将铝板带成品板材质量要求中的金属微观组织、机械性能控制都放在热轧工序进行协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以来,我国铝加工行业迅猛发展,从国外引进了多套热连轧设备,如西南铝业、南山铝业、中铝瑞闵、河南中孚等。这些生产线陆续投产,对国内外铝加工市场的影响巨大。铝板消费市场的增速也随之越来越快,尤其是5系铝合金板材,其中的5052H32状态铝板市场需求旺盛。5052铝合金,属Al-Mg系热处理不可强化铝合金,其中Mg含量2.2-2.8%,Cr含量0.15-0.35%,具有中等强度、优良的成形性和抗腐蚀性能。经过压延加工的板带,广泛用于建筑装饰板、集装箱、汽车板、易拉罐罐盖、3C电子产品等领域。由于冷作硬化的Al-Mg合金应变能较高,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长期存放,机械性能与耐腐蚀性能下降,存放期间β(Mg2Al3)相呈网状从α(Al)基体中沉淀析出在晶界上,网状分布的β相使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变差,为保证合金组织和性能稳定,需对冷变形的合金进行稳定化退火处理,通常经过稳定化处理的H3n状态使用范围最广。5052铝合金H3n状态的常规工艺流程为:铸锭→锯铣→预热→热轧→冷轧→退火。存在着生产流程长、成本高、周期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流程长、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配方,熔铸铝扁锭:在合金配方中增加200-300ppm的Zr元素,进行铝扁锭熔铸;S2,预热:预热的均热温度控制在500℃;S3,热轧制:使用1+4热连轧机轧制,轧制中根据成品厚度匹配设定热粗轧轧制道次、压下量、热粗轧出口的中间板坯厚度与温度、中间板坯停放保持温度、精轧出口温度和轧制速度;S4,空气吹扫:热精轧出口设置空气吹扫。优选的,在步骤S3轧制中,热粗轧轧制设置在23-17个道次,热粗轧出口的中间板坯厚度设置在28-50mm,热粗轧出口温度控制在420-480℃,中间板坯在经过停放、冷却后温度控制在425-435℃,热精轧出口温度控制在295-310℃,热连轧机的第4个机架轧制速度控制在3.5-4m/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无需冷轧;改进合金配方,添加Zr元素,扩大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温度范围,减少合金的温度敏感性,扩大温度适应空间,匹配热轧工序中较宽范围的温度控制,达到力学性能要求;在压延时,充分发挥热压延工艺的特点,将铝板带成品板材质量要求中的金属微观组织、机械性能控制都放在热轧工序进行协同控制;在热轧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热压延的塑性和组织变化,达到了与冷轧板材相近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化学成分、预热工艺、热轧制工艺的整套工艺流程的协调匹配,最终实现在热轧制工序产出符合GB/T3880要求的5052H32铝合金板带。2、本专利技术,通过综合分析预热、压延动态回复和再结晶中的晶粒及第二相形貌,将预热温度设置为500℃,在达到产品更好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相对于常规540℃的均热温度,显著的节约燃气消耗,节省能源;采用空气吹扫代替乳液吹扫,避免因为热精轧温度低造成的乳液残留和乳液流痕,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无需冷轧;改进合金配方,添加Zr元素,扩大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温度范围,减少合金的温度敏感性,扩大温度适应空间,匹配热轧工序中较宽范围的温度控制,达到力学性能要求;在压延时,充分发挥热压延工艺的特点,将铝板带成品板材质量要求中的金属微观组织、机械性能控制都放在热轧工序进行协同控制;在热轧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热压延的塑性和组织变化,达到了与冷轧板材相近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化学成分、预热工艺、热轧制工艺的整套工艺流程的协调匹配,最终实现在热轧制工序产出符合GB/T3880要求的5052H32铝合金板带;通过综合分析预热、压延动态回复和再结晶中的晶粒及第二相形貌,将预热温度设置为500℃,在达到产品更好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相对于常规540℃的均热温度,显著的节约燃气消耗,节省能源;采用空气吹扫代替乳液吹扫,避免因为热精轧温度低造成的乳液残留和乳液流痕,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配方,熔铸铝扁锭:在GB/T3190对5052合金化学元素成分要求之外,增加200-300ppm的Zr元素,进行铝扁锭熔铸;采用改进增加Zr元素的配方,在热压延时能够扩大5052铝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温度范围,减少合金的温度敏感性,以扩大温度适应空间,匹配热轧工序中较宽范围的温度控制,达到GB/T3880中5052H32状态的力学性能;GB/T3190对5052合金化学元素成分(质量分数)要求如下:SiFeCuMnMgCrNiZnTiZrAl0.250.400.100.102.2~2.80.15~0.35-0.10--余量S2,预热:预热的均热温度控制在500℃;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检测,热轧预热工艺对5052铝合金组织有以下几点影响:(1)475℃长时间加热有利于固溶体中第二相的析出;而高温短时间加热,如540℃加热较475℃加热更有利于枝晶网络的溶解;在500℃短时间加热后,枝晶网络开始溶解并出现少量析出第二相;(2)500℃/3h和540℃/4h+500℃/3h两种不同预热工艺生产的冷轧板相比,前者组织中尺寸大于5um的第二相明显比后者多;冷轧板经150℃稳定化退火后强度降低和延伸率升高,晶界上β网膜部分溶解,晶粒内析出一部分相对大些的β相;(3)500℃/3h和540℃/4h+500℃/3h两种预热工艺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调整配方,熔铸铝扁锭:/n在合金配方中增加200-300ppm的Zr元素,进行铝扁锭熔铸;/nS2,预热:/n预热的均热温度控制在500℃;/nS3,热轧制:/n使用1+4热连轧机轧制,轧制中根据成品厚度匹配设定热粗轧轧制道次、压下量、热粗轧出口的中间板坯厚度与温度、中间板坯停放保持温度、精轧出口温度和轧制速度;/nS4,空气吹扫:/n热精轧出口设置空气吹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流程生产5052H32铝合金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调整配方,熔铸铝扁锭:
在合金配方中增加200-300ppm的Zr元素,进行铝扁锭熔铸;
S2,预热:
预热的均热温度控制在500℃;
S3,热轧制:
使用1+4热连轧机轧制,轧制中根据成品厚度匹配设定热粗轧轧制道次、压下量、热粗轧出口的中间板坯厚度与温度、中间板坯停放保持温度、精轧出口温度和轧制速度;
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朋石磊纪欢欢韩昭勇王冬旭朱源源韩冰李栋李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孚高精铝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