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683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摸面板,其具有上基板、下基板、弹性层、多个导线以及凝胶体层,上基板的下面形成有上导电层,下基板的上面形成有与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且相对的下导电层,下导电层的上面形成有弹性层,导线,一部分埋设在弹性层且与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沿上下方向取向设置,凝胶体层形成在上导电层与弹性体之间。通过这样的构成,可得到一种误操作少,可进行确实操作的触摸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所使用的。
技术介绍
近年,在手机或汽车导航系统(car navigation system)等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在液晶等的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有光透过性的触摸面板。通过触摸面板,可对显示元件上显示的文字或标号进行视觉辨认或选择。与此同时,利用手指或专用笔等对触摸面板进行按压操作。由此,可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所以,要求误操作少、操作简便的触摸面板。利用图4说明这样的现有触摸面板。图4为表示现有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在图4中,光透过性的上基板101为薄膜状。光透过性的下基板102由玻璃等形成。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等的光透过性的上导电层103形成在上基板101的下面。氧化铟锡等的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104形成在下基板102的上面。另外,在上导电层103和下导电层104之间的间隙中,形成有硅橡胶(silicone rubber)或聚氨酯橡胶(urethane rubber)等的光透过性的弹性层105。镍或不锈钢等的多个导线106以沿上下方向取向埋设在弹性层105内的状态形成。导线106的下端与下导电层104接触。在导线106的上端和上导电层103之间设置了规定的间隙。在上导电层103的两端上,形成有一对上电极(无图示)。在下导电层104的两端上,形成有在与上电极正交的方向上设置的一对下电极(无图示)。这样构成了触摸面板100。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100设置在液晶显示元件(无图示)等的前面而构成电子设备(无图示)。并且,各一对的上电极和下电极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无图示)连接。在以上的构成中,对触摸面板100背面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进行视觉辨认的同时,用手指或笔等对上基板101上面沿箭头X方向进行按压操作。由此,上基板101和弹性层105弯曲,被按压的地方的上导电层103和导线106上端接触。当上基板101被按压时,导线106弯曲,上导电层103和下导电层104经由导线106电连接。于是,从电路向上电极和下电极顺次施加电压。电路利用上电极的电压比和下电极的电压比检测按压的地方。由此,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当施加在上基板101上的按压力被解除时,通过上基板101和弹性层105的弹性回复力,使上基板101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上导电层103从导线106上端离开。另外,如上所述的现有触摸面板100,公开在例如特开昭59-188726号公报等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其具有上基板、下基板、弹性层、多个导线以及凝胶体层,上基板的下面形成有上导电层,下基板的上面形成有与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且相对的下导电层,下导电层的上面形成有弹性层,导线,其一部分埋设在弹性层,且与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沿上下方向地取向设置,凝胶体层形成在上导电层和弹性体之间。通过这样的构成,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现有触摸面板所必需的大的按压力,误操作少,可进行确实操作的触摸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准备上面形成有下导电层的下基板的步骤;将分散有导线的弹性层涂敷在下导电层的上面的步骤;在导电层形成磁场的步骤;利用磁场,在使导线上下方向直立取向的状态下固化弹性层的步骤;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可进行确实操作的触摸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2A是表示图1中表示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2B是表示图1中表示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2C是表示图1中表示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2D是表示图1中表示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图4是现有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利用图1、图2A~图2D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在图1中,光透过性的上基板21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为薄膜状。光透过性的下基板22利用玻璃或丙烯基、聚碳酸酯等的材料形成。利用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材料的光透过性的上导电层23形成在上基板21的下面21b上。利用了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材料的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24形成在下基板22的上面22a上。上导电层23和下导电层24通过溅射法等分别形成。上导电层23和下导电层24相对设置,并且100微米左右的间隙介于它们之间。利用了硅橡胶或聚氨酯橡胶等的人造橡胶(elastomer)等的材料的光透过性的弹性层25形成在下导电层24的上面24a上。弹性层25具有104~106dyne/cm2的弹性率。利用了硅橡胶或丙烯基橡胶(acrylic rubber)等的材料的光透过性的凝胶体(gel)层27形成在弹性层25和上导电层23之间。凝胶体层27具有102~103dyne/cm2的弹性率。或者说,凝胶体层27的弹性率比弹性层25的弹性率小。利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镍或不锈钢等的材料的多个导线26形成为埋设在弹性层25和凝胶体层27中的状态。埋设在弹性层25的导线26的下端26b与下导电层24接触。埋设在凝胶体层27的导线26的上端26a和上导电层23具有规定的间隙且相对。导线26形成为在上导电层23和下导电层24之间的间隙内向上下方向取向的状态。导线26的取向的方向相对于上导电层23和下导电层24为大致直角方向。利用银或碳等的材料的一对上电极(无图示)形成在上导线层23的两端。利用了银或碳等的材料的一对下电极(无图示)相对于上电极正交设置,形成在下导电层24的两端。这样构成了触摸面板20。另外,上基板21的外周(无图示)和下基板22的外周(无图示)粘合在一起,触摸面板20被密封。通过热压合或接合,或者在上下面上涂敷粘合剂而形成的略额缘状的衬垫(无图示)等被用于上基板21和下基板22的粘合。下面,参照图2A~图2D说明这样构成的触摸面板2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2A所示,准备在上面22a上形成有下导电层24的下基板22。然后,如图2B所示,分散有多个导电层26的弹性层25涂敷在下导电层24的上面24a。图2B所示的弹性层25为固化前的未固化状态。分散在弹性层25的多个导线26为取向前的未取向状态,各导线26的朝向各种各样。之后,如图2C所示,利用上磁铁28和下磁铁29,磁场40向弹性层25的上下方向形成。且在图2C中,上磁铁28和下磁铁29两个磁铁分别设置在弹性层25的上下。由此,磁场40形成在弹性层25上。但是,磁铁不是必须设置在弹性层25的上下的。例如,若可形成垂直的平行磁场,也可以只利用上磁铁28形成磁场40,或只用下磁铁29形成磁场40。只要至少从弹性层25的上方或下方的一个方向形成磁场40就可以。通过磁场40,分散在弹性层25内的多个导线26沿上下方向直立取向(upright orientation)。并且,下端26b与下导电层24接触。在导电层26直立取向的状态下,弹性层25通过加热或固化剂等的方法固化。如图2D所示,弹性层25固化后,在弹性层25的上面25a涂敷有凝胶体层27。凝胶体层27形成将导线26全部埋没的程度。接着,在下面21b形成有上导电层23的上基板21载置于在凝胶体层27上之后,通过加热或固化剂等的方法使凝胶体层27固化。伴随着该凝胶体层的固化,上导电层2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上基板,其下面形成有上导电层;下基板,其上面形成有与上述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且相对的下导电层;弹性层,其形成在上述下导电层的上面;多个导线,它们一部分埋设在上述弹性层,且与上述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沿上下方向取向设置;凝胶体层,其形成在上述上导电层和上述弹性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6-20 178775/05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上基板,其下面形成有上导电层;下基板,其上面形成有与上述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且相对的下导电层;弹性层,其形成在上述下导电层的上面;多个导线,它们一部分埋设在上述弹性层,且与上述上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间隙,沿上下方向取向设置;凝胶体层,其形成在上述上导电层和上述弹性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凝胶体层,其弹性率比上述弹性层的弹性率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凝胶体层具有102~103dyne/cm2的弹性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线具有预先决定的分布而设置。5.一种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