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64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包括:检测件,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止挡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所述止挡件具有通过槽,所述通过槽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连通且同轴径;所述通过槽的槽宽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的槽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工件外径检测工装的结构,解决了传统工件外径检测工装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外径检测工装
本技术涉及检测仪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工件外径检测工装是用于检测工件的外径大小的装置。传统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通常为游标卡尺。测量时,游标卡尺夹往工件后读取数据。但是在上述测量工件的过程中,容易在工件的表面造成刮痕,从而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引起资金、资源的浪费;并且人为操作游标卡尺,使得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工件外径检测工装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包括:检测件,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具有第一避让结构;止挡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所述止挡件具有通过槽,所述通过槽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连通且同轴径;所述通过槽具有第二避让结构;所述通过槽的槽宽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的槽宽。可选地,所述检测件包括第一检测侧板、第一支承件及第二检测侧板;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分别围合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相对两侧,以在所述第一检测侧板、所述第一支承件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侧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所述第一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一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连接处。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承件包括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平滑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具有第一检测限位部,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具有第二检测限位部;所述第一检测限位部具有第一检测平滑侧壁,所述第一检测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部设置;所述第二检测限位部具有第二检测平滑侧壁,所述第二检测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部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承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承部朝靠近所述止挡件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侧板、第二支承件及第二止挡侧板;所述第一止挡侧板和所述第二止挡侧板分别围合于所述第二支承件的相对两侧,以在所述第一止挡侧板、所述第二支承件以及所述第二止挡侧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通过槽;所述第二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止挡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承件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止挡侧板和所述第二支承件的连接处。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承件包括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平滑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止挡侧板具有第一止挡限位部,所述第二止挡侧板具有第二止挡限位部;所述第一止挡限位部具有第一止挡平滑侧壁,所述第一止挡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支承部设置;所述第二止挡限位部具有第二止挡平滑侧壁,所述第二止挡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支承部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承件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部朝远离所述检测件的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止挡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在所述第一止挡侧板与所述第一检测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止挡平滑侧壁面向所述通过槽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检测平滑侧壁;所述第二止挡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在所述第二止挡侧板与所述第二检测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止挡平滑侧壁面向所述通过槽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检测平滑侧壁;和/或,所述第一避让结构与所述第二避让结构连通。可选地,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止挡件一体成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中,通过优化设计工件外径检测工装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工件外径检测的效率,节约了成本。具体地,设置了检测件,以检测工件的外径;当工件的外径过大时,则无法进入工件外径检测槽,从而实现对工件外径尺寸的第一步筛选。设置了止挡件,以检测识别该工件是否符合实际工件的尺寸需求。同时,设置将用于容置工件的通过槽的槽宽小于工件外径检测槽的槽宽,当工件外径的尺寸过小时,则该工件可进入通过槽,从而实现将外径尺寸过小的工件筛除,以实现第二步筛选。这样,即避免使用游标卡尺人工逐一对工件的外径进行读数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件外径的检测效率;同时,由于多步骤筛选的机制,又保证了对工件外径检测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检测件150第二检测侧板200止挡件210通过槽110工件外径检测槽220第二避让结构120第一避让结构230第一止挡侧板130第一检测侧板240第二支承件140第一支承件250第二止挡侧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包括:检测件100,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110;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具有第一避让结构120;止挡件200,连接于所述检测件100;所述止挡件200具有通过槽210,所述通过槽210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连通且同轴径;所述通过槽210具有第二避让结构220;所述通过槽210的槽宽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的槽宽。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工件外径的检测,设置了检测件100。所述检测件100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110。在对工件的外径进行检测时,仅需将该工件插入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内即可。若该工件无法插入,则检测到该工件的外径过大;若工件能插入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则表明到该工件在第一检测工序中的合格,并进行下一步检测。同时,为了实现对工件外径的精确检测,还设置了止挡件200。所述止挡件200连通所述检测件100,所述止挡件200具有通过槽210,所述通过槽210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连通,以形成通槽;且所述通过槽210的槽宽略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的槽宽。在对进入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内的工件进行第二步检测时,若该工件能进入所述通过槽210,则检测判定该工件的外径尺寸过小,不符合生产要求;若该工件能进入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110,但是无法进入所述通过槽210,则表明该工件的尺寸符合生产需要,该工件为合格品。并且,为了避免工件在检测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还设置了第一避让结构120和第二避让结构220,以在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检测件,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具有第一避让结构;/n止挡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所述止挡件具有通过槽,所述通过槽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连通且同轴径;所述通过槽具有第二避让结构;/n所述通过槽的槽宽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的槽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件,具有工件外径检测槽;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具有第一避让结构;
止挡件,连接于所述检测件;所述止挡件具有通过槽,所述通过槽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连通且同轴径;所述通过槽具有第二避让结构;
所述通过槽的槽宽小于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的槽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第一检测侧板、第一支承件及第二检测侧板;
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分别围合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相对两侧,以在所述第一检测侧板、所述第一支承件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侧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工件外径检测槽;
所述第一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一避让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和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包括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平滑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侧板具有第一检测限位部,所述第二检测侧板具有第二检测限位部;
所述第一检测限位部具有第一检测平滑侧壁,所述第一检测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部设置;
所述第二检测限位部具有第二检测平滑侧壁,所述第二检测平滑侧壁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部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承部朝靠近所述止挡件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外径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明业李季东黄文军曾元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欣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