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11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包括活塞体和上顶盖,活塞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活塞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该大型压缩机用活塞,通过设有双向密封圈和单向密封圈,防止活塞体底部受压缩的气体经过活塞体连接的缝隙向上流出,提高了活塞体的密封性,通过储油槽、连通槽和漏油槽的配合,使得润滑油在活塞体做往复运动时,从储油槽流向连通槽,然后经过漏油槽流出,减小活塞体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更加方便对活塞体的驱动,通过降低活塞体由于摩擦而做的无用功,有效地节约能源,并且也减少了活塞体做往复运动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为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压缩机分为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直线压缩机等。现有的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在工作时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但是由于活塞的侧面与缸体的内侧壁差生的摩擦力较大,产生的无用功就比较多,造成了动力资源的浪费,并且也导致了活塞本身的消耗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解决了现有的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在工作时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但是由于活塞的侧面与缸体的内侧壁差生的摩擦力较大,产生的无用功就比较多,造成了动力资源的浪费,并且也导致了活塞本身的消耗增多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包括活塞体和上顶盖,所述活塞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活塞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双向密封圈和单向密封圈,且活塞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润滑油,所述活塞体的内部且位于储油槽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的顶部开设有漏油槽,所述漏油槽的一侧贯穿活塞体并延伸至活塞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活塞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优选的,所述上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环,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开设有与螺纹环相匹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上顶盖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转动槽。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转动槽并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柱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活塞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大型压缩机用活塞,通过在活塞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活塞体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双向密封圈和单向密封圈,且活塞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润滑油,活塞体的内部且位于储油槽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且连通槽的顶部开设有漏油槽,漏油槽的一侧贯穿活塞体并延伸至活塞体的外部,通过设有双向密封圈和单向密封圈,防止活塞体底部受压缩的气体经过活塞体连接的缝隙流出,提高了活塞体的密封性,通过储油槽、连通槽和漏油槽的配合,使得润滑油在活塞体做往复运动时,从储油槽流向连通槽,然后经过漏油槽流出,减小活塞体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更加方便对活塞体的驱动,通过降低活塞体由于摩擦而做的无用功,有效地节约能源,并且也减少了活塞体做往复运动的损耗。(2)、该大型压缩机用活塞,通过在活塞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上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环,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开设有与螺纹环相匹配的内螺纹,且上顶盖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两个转动柱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转动槽并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两个转动柱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活塞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设有第一凹槽,形成的空腔减轻了活塞体的重量,更加方便了对活塞体的驱动,并且设有支撑框架使得活塞体受力均匀,以此防止由于活塞体内部为空腔而导致的受挤压变形,通过设有第三凹槽,增大活塞体底部与气体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气体对活塞体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活塞体的仰视图。图中:1、活塞体;2、上顶盖;3、第一密封槽;4、第二密封槽;5、双向密封圈;6、单向密封圈;7、储油槽;8、润滑油;9、连通槽;10、漏油槽;11、第一凹槽;12、支撑框架;13、螺纹环;14、第二凹槽;15、转动槽;16、转动柱;17、连接杆;18、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包括活塞体1和上顶盖2,活塞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3,活塞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3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第一密封槽3和第二密封槽4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双向密封圈5和单向密封圈6,且活塞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7,储油槽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润滑油8,活塞体1的内部且位于储油槽7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9,且连通槽9的顶部开设有漏油槽10,漏油槽10的一侧贯穿活塞体1并延伸至活塞体1的外部,通过设有双向密封圈5和单向密封圈6,防止活塞体1底部受压缩的气体经过活塞体1连接的缝隙流出,提高了活塞体1的密封性,通过储油槽7、连通槽9和漏油槽10的配合,使得润滑油8在活塞体1做往复运动时,从储油槽7流向连通槽9,然后经过漏油槽10流出,减小活塞体1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更加方便对活塞体1的驱动,通过降低活塞体1由于摩擦而做的无用功,有效地节约能源,并且也减少了活塞体1做往复运动的损耗,活塞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1,且第一凹槽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2,上顶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环13,第一凹槽11的内表面开设有与螺纹环13相匹配的内螺纹,且上顶盖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转动槽15,转动槽15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6,两个转动柱16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转动槽15并延伸至第二凹槽14的内部,两个转动柱16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活塞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凹槽18,第三凹槽18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设有第一凹槽11,形成的空腔减轻了活塞体1的重量,更加方便了对活塞体1的驱动,并且设有支撑框架12使得活塞体1受力均匀,以此防止由于活塞体1内部为空腔而导致的受挤压变形,通过设有第三凹槽18,增大活塞体1底部与气体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气体对活塞体1的压力。使用时,通过电机运转带动连接杆17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活塞体1进行往复运动,由于设有双向密封圈5和单向密封圈6,防止活塞体1底部受压缩的气体经过活塞体1连接的缝隙流出,于此同时润滑油8受到活塞体1往复运动的影响,从储油槽7流向连通槽9,然后经过漏油槽10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包括活塞体(1)和上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3),所述活塞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3)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所述第一密封槽(3)和第二密封槽(4)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双向密封圈(5)和单向密封圈(6),且活塞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7),所述储油槽(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润滑油(8),所述活塞体(1)的内部且位于储油槽(7)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9),且连通槽(9)的顶部开设有漏油槽(10),所述漏油槽(10)的一侧贯穿活塞体(1)并延伸至活塞体(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包括活塞体(1)和上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3),所述活塞体(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槽(3)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4),所述第一密封槽(3)和第二密封槽(4)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双向密封圈(5)和单向密封圈(6),且活塞体(1)的内部开设有储油槽(7),所述储油槽(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润滑油(8),所述活塞体(1)的内部且位于储油槽(7)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9),且连通槽(9)的顶部开设有漏油槽(10),所述漏油槽(10)的一侧贯穿活塞体(1)并延伸至活塞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1),且第一凹槽(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压缩机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华张宏根黄建军刘存扣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里活塞轴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