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4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与支撑体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与支撑体的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支撑体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右侧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别与T型螺栓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体上表面的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的设置,增大了与T型螺栓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第一下压肢体的第三支撑面和第二下压肢体的第四支撑面的设置,增大了与轨距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
本技术涉及城市地下铁路扣件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地铁的快速建设,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车次不断加密,地铁扣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国内城市地下铁路系统上,大量使用无螺栓扣件,无螺栓扣件采用e型弹条,虽然安装简单,但存在弹条安装高度无法调节,扣压力无法保证,弹条可能松退的情况。有螺栓扣件系统相较之前的无螺栓扣件系统存在调整空间大,扣压力可调节,稳定性好等明显优势。地铁扣件领域广泛使用的W型弹条,由于W型弹条是由弹簧钢圆棒料加工制造而成,弹条整体为圆状,采用T型螺栓固定,T型螺栓与弹条上部接触位置由于接触面积小,存在应力集中,容易断裂。并且弹条下部压肢段也存在与轨距挡板接触面积小,存在应力集中而容易断裂的问题,增加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同时弹条的使用寿命短,浪费资源。因此,提供一种增大与T型螺栓和轨迹挡板的接触面积且避免应力集中的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与T型螺栓和轨迹挡板的接触面积且避免应力集中的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与支撑体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与支撑体的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支撑体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右侧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别与T型螺栓接触。所述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三支撑面,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四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为平面,第四支撑面为平面。所述支撑体的中部向上弯曲,第一下压肢体的中部向上弯曲,第二下压肢体的中部向上弯曲。支撑体的后端高压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支撑体的后端高度与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和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在同一高度。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支撑体上表面的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的设置,增大了与T型螺栓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第一下压肢体的第三支撑面和第二下压肢体的第四支撑面的设置,增大了与轨距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为:支撑体1、第一下压肢体2、第二下压肢体3、第一支撑平面4、第二支撑平面5、第三支撑平面6、第四支撑平面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1、与支撑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2、与支撑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3,第一下压肢体2的前端右侧与支撑体1的前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下压肢体3的前端左侧与支撑体1的前端右侧面固定连接,支撑体1、第一下压肢体2和第二下压肢体3均采用弹簧钢圆棒料加工制造而成,支撑体1、第一下压肢体2和第二下压肢体3一体成型,第一下压肢体2和第二下压肢体3对称设置,支撑体1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4、位于第一支撑面4右侧的第二支撑面5,第一支撑面4和第二支撑面5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4和第二支撑面5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支撑面4和第二支撑面5分别与T型螺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接触,增大了与T型螺栓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扣件维护简单,结构稳定可以显著减少维护作业,降低维护成本。所述第一下压肢体2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三支撑面6,第二下压肢体3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四支撑面7,第三支撑面6为平面,第四支撑面7为平面,第三支撑面6和第四支撑面7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支撑面6和第四支撑面7与规矩挡板的上表面接触,增大了与轨距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所述支撑体1的中部向上弯曲,第一下压肢体2的中部向上弯曲,第二下压肢体3的中部向上弯曲。支撑体1的后端高压第一下压肢体2的后端,支撑体1的后端高度与第二下压肢体3的后端,第一下压肢体2的后端和第二下压肢体3的后端在同一高度,支撑体1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下压肢体2在前后方向的长度,支撑体1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下压肢体4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便于安装。本技术支撑体上表面的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的设置,增大了与T型螺栓的接触面积,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第一下压肢体的第三支撑面和第二下压肢体的第四支撑面的设置,增大了与轨距挡板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应力集中,延长了弹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与支撑体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与支撑体的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支撑体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右侧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别与T型螺栓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与支撑体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与支撑体的右侧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支撑体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右侧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别与T型螺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扣件的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三支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奎田伟马红伦邵缇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