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470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包括上料箱体及油润装置,上料箱体包括进料口及出料口,卷材从进料口进入上料箱体内部,油润装置包括支撑板及抹油框体,支撑板与出料口一侧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抹油框体与支撑板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抹油框体上转动连接有两组油辊,油辊上方安装有若干组喷头,卷材插接入两组油辊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不断向下一工位输送,油润装置的竖直下方设置有油盒,油盒下方安装有输油管路,输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油盒及各喷头连通,从卷材上溢流的润滑油滴落在油盒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卷材进行油润作业,同时将多余的润滑油实现了回收利用,提升了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了润滑油溢流到后期的工位上。到后期的工位上。到后期的工位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卷材冲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卷材加工行业中润滑油的使用非常重要,卷材上涂覆润滑油能够在卷材的表面形成润滑油层。当卷材在机加工车间的不同工位之间转换时,润滑油层降低了卷板与冲压设备之间的摩擦,降低了卷材表面的磨损,保证了卷材表面的美观性,同时润滑油层将卷材的表面与空气隔绝,起到了良好的防锈效果,故进行卷材的冲裁前需要进行润滑油的涂覆,以更好地保护卷材及利于生产。
[0003]现有的卷材表面涂覆润滑油的方式较为传统,润滑油经输送泵泵送至多组喷头位置,喷头将润滑油喷向卷材的表面,附着有润滑油的卷材随后进入后端的冲裁工位。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多组喷头将润滑油向卷材的表面进行喷涂,喷涂的润滑油在卷板表面上多成股分布,润滑油未完全摊平在卷材的表面,同时分布不均匀的润滑油在之后的冲裁工位上易溢流到工位上或滴落到机加工人员的衣服上,故需要在保证对卷材完全油润的基础上,将多余的润滑油实现回收,以提升润滑油的利用率。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实现了对卷材进行均匀的油润作业,同时将多余的润滑油实现了回收利用,提升了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了润滑油溢流到后期的工位上。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包括上料箱体及油润装置,所述上料箱体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口及出料口,卷材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上料箱体内部,所述油润装置固定在所述出料口一侧的竖直端面,所述油润装置包括支撑板及抹油框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出料口一侧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抹油框体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抹油框体上转动连接有两组轴线水平设置的油辊,所述油辊上方安装有若干组朝向所述油辊的喷头,卷材插接入两组所述油辊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不断向下一工位输送,所述油润装置的竖直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上料箱体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的油盒,所述油盒下方安装有用于向各所述喷头输送润滑油的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盒及各所述喷头连通,从卷材上溢流的润滑油滴落在所述油盒内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箱体对卷材进行上料输送,卷材从进料口进入上料箱体,之后从出料口输出,上料箱体为卷材的运动提供动力,使卷材能够持续不断的向前运动;油润装置中的支撑板固定在出料口一侧的竖直端面上,支撑板对卷材进行支撑,使卷材继续保持向前运动,提升了卷材运动的平稳性,抹油框体的设置实现对于卷材的油润作业,各组喷头朝向油辊滴油,同时卷材插接入两组油辊之间的缝隙中,油辊的外周面与卷材的
上下端面抵接转动,滴加在油辊上的润滑油随着油辊的转动不断在卷材上抹平,实现了对于卷材的油润作业;同时卷材上滴落的润滑油被上方的油辊滚压,多余的润滑油进入下方的油盒中,实现对于润滑油的回收,提升了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了多余的润滑油在滴落在随后的工位上而沾染工人的衣物。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料箱体上安装有两组轴线上下水平设置的辊轴及用于驱动所述辊轴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辊轴与所述上料箱体的前后竖直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辊轴运动,两组所述辊轴的外周面上包裹有橡胶层,两组辊轴的外周面间具有间隙,卷材插接入两组辊轴之间的间隙中。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装置驱动上料箱体内部的两组辊轴不断转动,卷材从两组辊轴之间的缝隙穿过,辊轴外周面上的橡胶层与卷材的上下端面抵紧,橡胶层具有弹性,橡胶层的设置增大了辊轴与卷材之间的摩擦力,卷材在输送过程中不易打滑,提升了卷材的输送效率;橡胶层能够承受形变,当待冲压的卷材的厚度变化时,两组辊轴上的橡胶层发生弹性形变,使辊轴不断与厚度变化的卷材抵紧,实现对不同厚度的卷材的输送,提升了上料箱体的实用性。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抹油框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抹油框体之间安装有呈L型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段板材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孔正对且插接拧紧有紧固螺栓,所述滑槽与另一组所述连接孔正对且插接拧紧有紧固螺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抹油框体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板下端面的定位座固定连接,紧固螺栓插接入定位座上的定位孔内部,紧固螺栓在定位孔的不同位置实现定位,进而实现了抹油框体在竖直高度上的调整;紧固螺栓插接入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紧固螺栓在连接孔的不同位置与滑槽实现定位,进而实现了抹油框体的不同偏转角度,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调整及偏转角度的调整,实现了对于抹油框体位置的调整,对于不同厚度的卷材,由于其卷材生产过程中成卷折弯特性,需要适时调整抹油框体的位置对对卷材的成卷特性进行校正,使卷材保持水平状态,便于之后的冲压裁剪作业。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所在平面水平设置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与所述支撑板间具有间隙,卷材插接入该间隙。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安装在支撑板的上端面,卷材穿过压紧板与支撑板之间的缝隙,压紧板及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与卷材的上下端面滑动抵接,当卷材穿过压紧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时,实现对卷材的成卷特性的校正,使卷材的平整度得到提升。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上端的所述油辊的两端设置有轴座,所述油辊与所述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轴座上竖直贯通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插接滑动有轴体,所述轴体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抹油框体的上端内表面及下端的所述轴座固定,所述轴体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轴座上端面之间的所述轴体上套接压簧,所述压簧推动所述轴座向下运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辊与轴座转动连接,轴体与轴座上的通孔插接滑动,压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端面及轴座的上端面抵接,压簧推动轴座向下运动,使上方的油辊与下方的油辊抵接,当卷材穿过两组油辊之间的间隙时,两组油辊的外周面与卷材的
上下端面抵接滑动,上方的油辊呈浮动状态,当不同厚度的卷材穿过两组油辊之间时,压簧推动上方的油辊与卷材的上端面抵接,保证了油辊不断与不同厚度的卷材抵接滑动,提升了对于不同厚度的卷材的实用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上料箱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均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缺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上开设有缺口,当油辊对卷材的进行油润作业时,润滑油不断附着在卷材上,当卷材上的润滑油较多时,润滑油随着卷材的上端面流动,当润滑油流动至支撑板一侧的位置时,支撑板上端的压紧板对卷材上的润滑油进行阻挡,使多余的润滑油被刮下,刮下的润滑油沿着两侧的缺口不断滴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包括上料箱体(1)及油润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箱体(1)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进料口(11)及出料口(12),卷材(3)从所述进料口(11)进入所述上料箱体(1)内部,所述油润装置(2)固定在所述出料口(12)一侧的竖直端面,所述油润装置(2)包括支撑板(21)及抹油框体(22),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出料口(12)一侧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抹油框体(22)与所述支撑板(21)远离所述出料口(1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抹油框体(22)上转动连接有两组轴线水平设置的油辊(221),所述油辊(221)上方安装有若干组朝向所述油辊(221)的喷头(4),卷材(3)插接入两组所述油辊(2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不断向下一工位输送,所述油润装置(2)的竖直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上料箱体(1)的竖直端面固定连接的油盒(5),所述油盒(5)下方安装有用于向各所述喷头(4)输送润滑油的输油管路(51),所述输油管路(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盒(5)及各所述喷头(4)连通,从卷材(3)上溢流的润滑油滴落在所述油盒(5)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箱体(1)上安装有两组轴线上下水平设置的辊轴(13)及用于驱动所述辊轴(13)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辊轴(13)与所述上料箱体(1)的前后竖直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辊轴(13)运动,两组所述辊轴(13)的外周面上包裹有橡胶层,两组辊轴(13)的外周面间具有间隙,卷材(3)插接入两组辊轴(13)之间的间隙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材油润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1)的下端面固定有定位座(211),所述定位座(211)上开设有定位孔(2111),所述抹油框体(22)上开设有滑槽(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覃锦元梁锦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研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