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9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轴端发电装置包括安装座、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减振弹性块、限位件、连接轴与定位件。安装座用于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安装座包括座板及绕座板周向设置的围板。转子组件包括外壳体。定子组件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外壳体设于腔室。一方面,限位件与减振弹性块能避免车辆振动过程中给轴端发电装置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能使得转子组件始终与安装座保持相对静止,即能避免转子组件轴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座和转子组件固定在一起,安装座和转子组件保持同轴心设置,避免轴端发电装置运作过程中因安装偏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车轴端部上的安装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实现为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持续稳定供电。持续稳定供电。持续稳定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车辆是铁路运输部门用以运输旅客和货物的运载工具。铁路车辆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现有的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通常包括车灯、电暖装置、电源插座等等,用电量不大,因此通常是采用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来给用电设备供电即可,或者采用内燃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进行供电。对于普通列车,也有采用电力牵引机车供电方式,即在沿途铁路线路上通过接触网进行供电。
[0003]随着使用方对于铁路车辆管理控制需求的提高,需要在铁路车辆上安装如电空制动器、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智能监测装置等用电设备,若仅采用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车载储能式供电设备的电能不够,无法保证铁路车辆上用电设备的稳定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它能够利用铁路车辆在运行中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并在车轴端部上的安装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实现为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持续稳定供电。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端发电装置,所述轴端发电装置包括:
[0006]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及绕所述座板周向设置的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座板围合形成腔室;
[0007]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设于所述腔室;
[0008]减振弹性块、限位件,所述减振弹性块设于所述腔室,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减振弹性块与所述座板相连,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围板上并与所述外壳体相抵触以使所述减振弹性块以预紧压缩状态处于所述座板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0009]连接轴与定位件,所述连接轴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伸入到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连接轴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所述定子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外壳体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
[0010]上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将安装座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以及使连接轴通过定位件与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这样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轴端部转动时同步带动转子组件转动,定子组件固定在连接轴上与车辆的主体结构保持相对静止,这样也就是转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从而能够利用铁路车辆在运行中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其中,限位件设置于围板上并与外壳体相抵触以使减振弹性块以预紧压缩状态处于座板与外壳体之间,如此一方面,限位件与减振弹性块能避免车辆振动过程中给轴端发电装置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能使得转子组件始终与安装座保持相对静止,即能避免转子组件
轴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座和转子组件固定在一起,安装座和转子组件保持同轴心设置,避免轴端发电装置运作过程中因安装偏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车轴端部上的安装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实现为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持续稳定供电。
[0011]一种铁路车辆,所述铁路车辆包括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还包括主体结构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的车轴,所述安装座固定装设于所述车轴的端部,所述连接轴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主体结构限位配合。
[0012]上述的铁路车辆,将安装座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以及使连接轴通过定位件与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这样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轴端部转动时同步带动转子组件转动,定子组件固定在连接轴上与车辆的主体结构保持相对静止,这样也就是转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从而能够利用铁路车辆在运行中车轴旋转运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发电。其中,限位件设置于围板上并与外壳体相抵触以使减振弹性块以预紧压缩状态处于座板与外壳体之间,如此一方面,限位件与减振弹性块能避免车辆振动过程中给轴端发电装置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能使得转子组件始终与安装座保持相对静止,即能避免转子组件轴向上移动,使得安装座和转子组件固定在一起,安装座和转子组件保持同轴心设置,避免轴端发电装置运作过程中因安装偏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车轴端部上的安装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实现为铁路车辆上的用电设备持续稳定供电。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轴端发电装置装设于车轴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减振弹性块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减振弹性块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减振弹性块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减振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件固定装设于连接轴的结构图;
[0027]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护壳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0028]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护壳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9]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护壳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0030]10、安装座;11、座板;111、第一凹部;12、围板;121、观察窗;122、凹槽;123、取料口;13、第一安装件;21、外壳体;211、第一分体壳;2111、第四凹部;212、第二分体壳;2121、第一轴孔;2122、第五凹部;213、凸缘;2131、第二弧形凹面;214、第二凹部;22、第一轴承;23、第二轴承;24、磁体;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30、定子组件;31、定位套;32、注塑线圈;40、减振弹性块;41、第一凸块;42、第二凸块;43、第三凹部;44、镂空区;50、限位件;60、连接轴;61、第一台阶;62、第二台阶;63、第三台阶;64、第四台阶;65、第五台阶;66、第六台阶;70、定位件;71、定位主板;711、第二轴孔;712、第一安装孔;72、定位支板;73、减振缓冲层;74、减振轴套;81、车轴;82、主体结构;91、第一止挡板;92、第二止挡板;93、锁止件;94、防松垫圈;95、防护壳;951、第一罩壳;95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发电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固定装设于车辆的车轴端部,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及绕所述座板周向设置的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座板围合形成腔室;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体设于所述腔室;减振弹性块、限位件,所述减振弹性块设于所述腔室,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减振弹性块与所述座板相连,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围板上并与所述外壳体相抵触以使所述减振弹性块以预紧压缩状态处于所述座板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连接轴与定位件,所述连接轴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体伸入到所述外壳体内,所述连接轴另一端通过所述定位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体结构限位配合,所述定子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外壳体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性块的预紧力大小为300N~1500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性块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座板的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适应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中;所述减振弹性块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适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凸块以所述减振弹性块的轴心为中心均匀环绕布设在所述减振弹性块的其中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凸块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凸块以所述减振弹性块的轴心为中心均匀环绕布设在所述减振弹性块的另一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性块为耐磨橡胶块;所述减振弹性块面向所述外壳体的端面的中部部位设有第三凹部,所述外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三凹部相适应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于所述第三凹部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一安装件固定装设于所述车轴端部;或者,所述安装座粘接固定装设于所述车轴端部;或者,所述安装座卡接固定装设于所述车轴端部;或者,所述安装座焊接固定于所述车轴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为轴端螺栓,所述轴端螺栓贯穿所述座板用于固定装设于所述车轴端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安装件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件以所述座板的轴心为中心等间隔地绕设布置于所述座板上;所述减振弹性块设有镂空区,所述轴端螺栓位于所述镂空区,所述围板设有与所述镂空区相连通的观察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的磁体;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位套与注塑线圈,所述定位套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注塑线圈设置于所述定位套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分体壳与第二分体壳;所述第一分体壳与所述减振弹性块相抵触,所述第二分体壳与所述限位件相抵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壳与所述第二分
体壳的拼接部位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分体壳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轴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分体壳内壁面的中部部位设有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适应的第四凹部,所述第二分体壳内壁面的中部部位设有与所述第二轴承相适应的第五凹部;所述第一轴承收容于所述第四凹部中,所述第二轴承收容于所述第五凹部中。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周向绕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围板的内壁抵触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端发电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蒙丁颖王文刚王洪昆边志宏王萌焦杨马瑞峰石宏原胡玉梅安鸿蒋勇李谋逵任治平吴吉恒刘文军宋寨林刘亚梅李兵张庆良邓兴伟康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