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51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用的模具。为提高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形成透明容器产品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注塑用模具,其包括机嘴和后模型芯,机嘴安装在前模上,机嘴的出口端设置为盘状出口;后模型芯固定在后模固定板上并从后模型腔中穿出,后模型芯的自由端设置有盘形流槽;在合模状态下,后模型芯的自由端插装到前模型腔中并靠近机嘴的出口端,盘形流槽与机嘴的盘状出口正对并与机嘴的盘状出口对接形成盘形流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可提高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塑代钢”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为满足“以塑代钢”的使用需求,对塑料制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精密高强度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在利用现有的注塑模具注塑形成该类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时,由于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上出现的留痕、气纹、银条纹、缩水及气泡等不良现象难以控制,导致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强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进而导致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高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形成透明容器产品的生产成本,专利技术人仔细研究现有的注塑模具发现:在使用现有的注塑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时,注塑用的塑料熔体后经机嘴直流到注塑模腔中,导致塑料熔体在注入到注塑模腔中时的流速不稳定,从而塑料熔体无法均匀顺畅地注入到注塑模腔中,进而导致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上出现留痕、气纹、银条纹、缩水及气泡等不良现象。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注塑用模具,该注塑用模具包括机嘴和后模型芯,所述机嘴安装在前模上,且所述机嘴的出口端设置为盘状出口;所述后模型芯固定在后模固定板上并从后模型腔中穿出,且所述后模型芯的自由端设置有盘形流槽;在合模状态下,所述后模型芯的自由端插装到前模型腔中并靠近所述机嘴的出口端,且所述盘形流槽与所述机嘴的盘状出口正对并与所述机嘴的盘状出口对接形成盘形流道。这样,注塑用模具的机嘴相较于现有的注塑模具的机嘴较短,可节约注塑用模具的开模成本,进而可降低利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成本;在注塑时,经机嘴注入的塑料熔体顺着机嘴的盘状出口和后模型芯上的盘形流槽形成的盘形流道流入到注塑模腔中,可提高塑料熔体在模具内部的流动性,有效保证流至后模型芯四周的注塑模腔中的塑料熔体分布均匀,从而可有效保证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四周的壁厚均匀,进而可完美解决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上易出现的留痕、气纹、银条纹、缩水及气泡等不良问题,有效提高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进而可有效提高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可提高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4]优选地,所述盘形流槽的底部设置有增强槽。这样,利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底部形成有增强槽对应的内凸,可有效提高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底部的支撑强度,既方便脱模,又可使其能够满足高精密的品质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增强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盘形流槽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的增强槽结构简
单,制作方便,且可进一步增强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底部的支撑强度。
[0005]优选地,所述后模固定板上设置有冷却通道,且该冷却通道与所述后模型芯的内腔连通。这样,在注塑过程中,可通过后模固定板上的冷却通道向后模型芯的内腔中注入冷却液,提高注塑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在所述后模型芯的四周呈对称设置。这样,可同时从后模型芯的四周向后模型芯的内腔中注入冷却液,可进一步提高后模型芯的冷却效率及冷却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注塑用模具处于注塑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中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1中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图1

3,对本技术注塑用模具进行详细说明。
[001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注塑用模具包括机嘴1和后模型芯2,其中,机嘴1安装在前模3上,且机嘴1的出口端设置为盘状出口11。后模型芯2固定在后模固定板4上并从后模5上的后模型腔(图中未示出)中穿出,且后模型芯2的自由端设置有盘形流槽21。在合模状态下,后模型芯2的自由端插装到前模型腔(图中未示出)中并靠近机嘴1的出口端,且盘形流槽21与机嘴1的盘状出口11正对并与机嘴1的盘状出口11对接形成盘形流道(图中未示出)。优选地,盘形流槽21的底部设置有增强槽22,且该增强槽22的顶部低于盘形流槽21的槽沿。这样,利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6的底部形成有增强槽22对应的内凸61,可有效提高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6的底部的支撑强度,既方便脱模,又可使其能够满足高精密的品质要求。优选地,增强槽22的中心轴线与盘形流槽21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的增强槽22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可进一步增强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6的底部的支撑强度。
[0011]后模固定板4上设置有冷却通道41,且该冷却通道41与后模型芯2的内腔连通23。这样,在注塑过程中,可通过后模固定板4上的冷却通道41向后模型芯2的内腔23中注入冷却液,提高注塑效率。优选地,冷却通道41在后模型芯2的四周呈对称设置。这样,可同时从后模型芯2的四周向后模型芯2的内腔23中注入冷却液,可进一步提高后模型芯2的冷却效率及冷却均匀性。
[0012]这样,注塑用模具的机嘴相较于现有的注塑模具的机嘴较短,可节约注塑用模具的开模成本,进而可降低利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成本;在注塑时,经机嘴注入的塑料熔体顺着机嘴的盘状出口和后模型芯上的盘形流槽形成的盘形流道流入到由后模型腔和前模型腔对接形成的注塑模腔中,可提高塑料熔体在模具内部的流动性,有效保证流至后模型芯四周的注塑模腔中的塑料熔体分布均匀,从而可有效保证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四周的壁厚均匀,进而可完美解决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上易出现的留痕、气纹、银条纹、缩水及气泡等不良问题,有效提高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进而可有效提高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注塑形成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注塑用模具注塑形成透明圆
柱状容器产品,可提高注塑形成的透明圆柱状容器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注塑用模具包括机嘴和后模型芯,所述机嘴安装在前模上,且所述机嘴的出口端设置为盘状出口;所述后模型芯固定在后模固定板上并从后模型腔中穿出,且所述后模型芯的自由端设置有盘形流槽;在合模状态下,所述后模型芯的自由端插装到前模型腔中并靠近所述机嘴的出口端,且所述盘形流槽与所述机嘴的盘状出口正对并与所述机嘴的盘状出口对接形成盘形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用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英学黄晓菊项秀峰王玉宇彭冬明谢海茂卢红兵马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