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44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集流体的位于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第一镂空区被分切成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此种分切方式在对集流体进行分切的同时也形成了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即通过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集流体既实现了分切得到多个极片料的目的,同时也使得各个极片料上具有不用再次加工的第一焊接区,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模切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是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对集流体进行分切,不会形成多余的边角料,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低了成本。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的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领域中,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性能指标也越来越高。当前市场迫切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快充快放、低阻抗、制造速度快的电池极片制备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极片工艺通常是在集流体1上间隔地涂布出多个活性物质区,极耳4焊接在活性物质区的间隔处2

(即通过将其分切成极片单体后极耳是焊接在靠近活性物质区的端部处的空箔区),此种制备方式制得的极片能量密度低、阻抗大,不能很好的满足快充快放的要求,在充电时极片容易升温从而造成危险,并且由于是在活性物质区的间隔处2

焊接极耳,所以在制备极片时需要留出较大的间隔空间,不能很好地利用集流体1,造成对材料的浪费。
[0003]其中在传统极片工艺基础上,如图3所示,将极耳位置移到活性物质层中间形成嵌入式的极耳位置,能达到提升高能量密度,实现快充快放,降低阻抗的目的。但现有的极耳内嵌式极片生产工艺主要是:如图3所示,形成有焊接镂空区1

的分切前母卷a,将分切前母卷a进行分切得到分切后极片b,再将分切后极片b中的焊接镂空区1

边缘处的活性物质层切除得到模切后极片c,再在模切后极片c中的焊接镂空区1

焊上极耳;此种工艺方法需要增加模切工位对分切后极片b中的焊接镂空区1

边缘处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切除,工序繁杂,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采用现有的极耳内嵌式极片生产工艺制作极片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包括: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
[0006]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所述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所述第一镂空区被分切成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镂空区设置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镂空区沿着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0008]所述形成多个极片料具体为: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以及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从而形成多个具有所述第一焊接区的极片料。
[0009]可选地,所述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具体为: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的中间位置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
[0010]可选地,所述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所述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之前,所述电池极片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涂覆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进行辊压。
[0011]可选地,所述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具体包括:在集流体的第一面上预设第一极耳位置;
[0012]在所述第一极耳位置上粘贴第一去除层;
[0013]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一面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活性物质层涂经所述第一去除层的上表面;
[0014]将所述第一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去除,从而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一面上形成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
[0015]可选地,在将所述第一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去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二面上预设第二极耳位置,所述第二极耳位置与所述第一极耳位置对齐;
[0016]在所述第二极耳位置上粘贴第二去除层;
[0017]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二面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活性物质层涂经所述第二去除层的上表面;
[0018]将所述第二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去除,以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二面上形成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二镂空区,从而使得所述集流体双面涂覆有活性物质层并且具有所述第一镂空区和所述第二镂空区。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去除层采用压敏胶纸,对所述第一去除层施加一定压力时所述第一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脱落。
[0020]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去除具体包括:通过压力装置对所述第一去除层进行压胶动作,从而使所述第一去除层受压后卷起,形成可剥离的胶纸片;
[0021]通过剥除机构将卷起的第一去除层从所述集流体上去除。
[0022]可选地,所述压力装置的压力范围为500

3000N。
[0023]可选地,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一面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活性物质层涂经所述第一去除层的上表面之后,还包括将涂覆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活性物质层凝固。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集流体的位于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并且第一镂空区被分切成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此种分切方式在对集流体进行分切的同时也形成了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即通过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集流体既实现了分切得到多个极片料的目的,同时也使得各个极片料上具有不用再次加工的第一焊接区,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在分切后增加模切工序以对用于焊接极耳的焊接镂空区进行再次修饰加工),节省了模切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是从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对集流体进行分切,不会形成多余的边角料,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传统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传统极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通过现有的制作工艺制作极耳内嵌式极片时各个阶段中原料成型情况的状态图;
[0028]图4是通过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制得的极耳内嵌式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的极耳内嵌式极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通过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制作极耳内嵌式极片时的各个阶段中原料成型情况的状态图。
[0031]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2]1’
、焊接镂空区;2

、活性物质区的间隔处;a、分切前母卷;b、分切后极片;c、模切后极片;
[0033]1、集流体;
[0034]2a、第一分切线;2b、第二分切线;
[0035]3、活性物质层;
[0036]4、极耳;
[0037]5、第一镂空区;51、第一焊接区;
[0038]6、第二镂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所述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所述第一镂空区被分切成用于焊接极耳的第一焊接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区设置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镂空区沿着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形成多个极片料具体为: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以及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从而形成多个具有所述第一焊接区的极片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具体为:从相邻的所述第一镂空区之间的中间位置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分切所述集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镂空区的中间处分切所述集流体形成多个极片料之前,所述电池极片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涂覆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进行辊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集流体的位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内的位置形成有未被所述活性物质层覆盖的第一镂空区具体包括:在集流体的第一面上预设第一极耳位置;在所述第一极耳位置上粘贴第一去除层;在所述集流体的第一面涂覆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活性物质层涂经所述第一去除层的上表面;将所述第一去除层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崇永李辉张仔伟于立娟周燕胡大林韩晓辉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