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池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电池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19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为克服现有极片绝缘层厚度大于底涂层厚度,造成电池容量密度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易引发电池析锂,造成极片出现脆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底涂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的一侧上并排设有第一底涂层和第一绝缘层,第一底涂层的边缘和第一绝缘层的边缘抵接,第一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为减薄区,第一绝缘层的减薄区的厚度等于第一底涂层的厚度;本申请的第一绝缘层的减薄区的厚度等于第一底涂层的厚度,不会造成电池容量低的问题,不会影响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不会引发电池的析锂问题,也不会造成极片出现脆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要求极片两面的绝缘层的厚度均要大于相同面底涂层的厚度,但是这种极片结构设计在挤压式涂布设备上进行涂覆活性物质层时,挤压涂布设备是将浆料液体在一定压力和一定的流量q下沿着涂布模头出口缝隙以及涂布模头与基材的缝隙d来调控活性物质层的面密度,在靠近涂布模头出口一侧涂敷活性物质层时,背离涂布模头出口一侧的绝缘层厚度大于底涂层的厚度,导致绝缘层对侧区域的活性物质层涂覆重量偏小,造成电池容量低和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同时,由于背离涂布模头出口一侧的绝缘层厚度大于底涂层的厚度,导致此区域的辊压压力比较大,造成此区域的活性物质层压实密度过大,影响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引发电池的析锂问题,也会造成极片出现脆断的问题;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极片绝缘层厚度大于底涂层厚度,造成电池容量密度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易引发电池析锂,造成极片出现脆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电池及用电装置。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底涂层及第一绝缘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的一侧上并排设有所述第一底涂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为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在非抵接位置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平齐,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涂层上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减薄区和所述第一底涂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

4、可选的,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上并排设有第二底涂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

5、可选的,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不接触。

6、可选的,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底涂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底涂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一端的位置。

7、可选的,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底涂层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四端设有减薄区,所述减薄区和所述第一底涂层的第五端相互抵接。

8、可选的,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三端的厚度为ta,所述ta的厚度范围为3~15um;所述第一绝缘层第四端的减薄区的厚度为tb,所述tb的厚度范围为2~10um,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为tc,所述tc的厚度范围为2~10um;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td,所述td的厚度范围为3~15um,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为te,所述te的厚度范围为2~10um。

9、可选的,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tf,所述tf的厚度范围为30~100um;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tg,所述tg的厚度范围为30~100um。

10、可选的,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七端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四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为l1,所述l1满足:0mm≤l1≤5mm;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九端和第十端,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十一端和第十二端,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十端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第十一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为l2,所述l2满足:0mm≤l2≤5mm。

11、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解液、隔膜和上述所述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

12、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极片,通过将第一绝缘层的减薄区的厚度等于第一底涂层的厚度,导致电池极片的另一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重量适中,因此,不会造成电池电容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绝缘层的减薄区的厚度等于第一底涂层的厚度,导致第二活性物质层区域的辊压压力适中,此区域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压实密度适中,不会影响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不会引发电池的析锂问题,也不会造成极片出现脆断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第一底涂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的一侧上并排设有所述第一底涂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为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在非抵接位置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平齐,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涂层上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减薄区和所述第一底涂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上并排设有第二底涂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底涂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底涂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一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底涂层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四端设有减薄区,所述减薄区和所述第一底涂层的第五端相互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三端的厚度为Ta,所述Ta的厚度范围为3~15um;所述第一绝缘层第四端的减薄区的厚度为Tb,所述Tb的厚度范围为2~10um,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为Tc,所述Tc的厚度范围为2~10um;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Td,所述Td的厚度范围为3~15um,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为Te,所述Te的厚度范围为2~10u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Tf,所述Tf的厚度范围为30~100um;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Tg,所述Tg的厚度范围为30~100u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七端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四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为L1,所述L1满足:0mm≤L1≤5mm;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九端和第十端,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十一端和第十二端,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十端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第十一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为L2,所述L2满足:0mm≤L2≤5mm。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隔膜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正极极片和/或负极极片。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第一底涂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的一侧上并排设有所述第一底涂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为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在非抵接位置的平均厚度,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底涂层的厚度平齐,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涂层上背离所述集流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减薄区和所述第一底涂层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另一侧上并排设有第二底涂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底涂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抵接位置的区域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涂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集流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底涂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底涂层由所述集流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集流体靠近第一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参政戈崇永韩晓辉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