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175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17
一种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1)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1)具有被固定于旋转轴的环状的主体部(10)和形成于主体部(10)的外周部,用于将旋转轴的旋转力向其他的零部件进行传递的环状的齿轮部(20),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齿轮部成型工序和主体部成型工序,在齿轮部成型工序中,向第1模具(30)中注射高熔点树脂而成型齿轮部(20);在主体部成型工序中,将齿轮部(20)嵌件于第2模具且注射低熔点树脂而成型主体部(10),第1模具(30)具有位于成型齿轮部(20)的环状的型腔(S1)的内周侧的位置的横浇道(36)和用于连通横浇道(36)和型腔(S1)而向型腔(S1)供给树脂的浇口(37)。型腔(S1)供给树脂的浇口(37)。型腔(S1)供给树脂的浇口(3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下述专利文献所示,近年,针对蜗轮等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开发出了一种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动力传递部件。在此,下述专利文献的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具有由纤维增强树脂(低熔点树脂)形成的主体部和由熔点比纤维增强树脂高的树脂(高熔点树脂)形成的齿轮部。另外,在由下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中,首先通过注塑成型由低熔点树脂来成型主体部,接着向嵌件有主体部的模具内注射高熔点树脂,从而将齿轮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

527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然而,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在用于成型齿轮部的模具中,当型腔呈环状时,由于主体部被嵌件于该型腔的内周侧,因此无法在型腔的内周侧配置横浇道和浇口。因此,横浇道和浇口被配置于型腔的侧面侧(齿轮部的侧面侧)(参照上述专利文献的图3、图4),从而使横浇道和浇口的体积、表面积扩大。其结果,使从注塑机注射出的树脂容易在横浇道和浇口处冷却,有可能导致成型品的质量不稳定。另外,由于残留于横浇道和浇口的树脂增多,因此成品率有待希望提高。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创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成型齿轮部时注射出的树脂不容易冷却且能够提高成品率的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型动力传递的制造方法中,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和环状的齿轮部,其中,所述主体部被固定于旋转轴;所述齿轮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用于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向其他的零部件进行传递,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齿轮部成型工序和主体部成型工序,在所述齿轮部成型工序中,向第1模具中注射高熔点树脂而成型所述齿轮部;在所述主体部成型工序中,将所述齿轮部嵌件于第2模具且注射低熔点树脂而成型所述主体部,所述第1模具具有横浇道和浇口,所述横浇道位于成型所述齿轮部的环状的型腔的内周侧的位置;所述浇口用于连通所述横浇道和所述型腔而向所述型腔供给树脂。[专利技术效果][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模具的横浇道和浇口的体积、表面积缩小了。据此,使从注塑机注射出的树脂在横浇道和浇口处不容易冷却,成型品(齿轮部)的质量稳定且成品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轴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蜗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

II向视剖视图。图3是从蜗轮仅提取出齿轮部,并且从轴向观察该齿轮部的一部分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1的IV

IV向视剖视图。图5是沿轴向剖切齿轮部成型工序中使用的第1模具的剖视图。图6A是从轴向观察固化后的树脂(齿轮部)和第1外周模具的俯视图。图6B是从轴向观察第1外周模具的各分割模芯脱模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沿轴向剖切主体部成型工序中使用的第2模具的剖视图。图8是沿径向线剖切第2实施方式的蜗轮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IX

IX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接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此外,针对在各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技术要素标注共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列举蜗轮1、1A作为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来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蜗轮1、1A。
[0010](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蜗轮1为以轴O为中心呈大致圆盘状的树脂制的零部件,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通孔11。该通孔11为用于旋转轴(未图示)插入并嵌合的部位。另外,在蜗轮1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21,这些齿21分别随着朝向轴O方向而以沿周向位移的方式扭转。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齿21虽然沿周向扭转,但在本专利技术中,只要能够与蜗杆(未图示)的齿啮合而传递动力即可,并不限定于该形状。另外,在齿21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径向内侧凹进的凹部21a(参照图2),用于使齿21不容易与蜗杆(未图示)的轴部产生干涉(接触)。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齿21上形成有凹部21a,但也可以不在本专利技术的齿上形成凹部。
[0011]蜗轮1具有环状的主体部10和环状的齿轮部20,所述环状的主体部10形成有通孔11;所述环状的齿轮部20环绕主体部10的外周侧并且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齿21。如图2所示,主体部10与齿轮部20通过形成于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被卡合部12与形成于齿轮部20的内周部的卡合部22而接合。以下,按卡合部22、被卡合部12的顺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轴O方向改称为厚度方向。
[0012]卡合部22具有延伸部23和多个凹部24,所述延伸部23在齿轮部20的内周面上从厚度方向中央部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多个凹部24由使延伸部23的一部分凹进而成。如图3所示,延伸部23沿齿轮部20的内周面在周向上延伸,而形成为环状。另外,延伸部23具有朝向厚度方向的一方的环状的一侧面23a和朝向厚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环状的另一侧面23b(参照图2)。
[0013]凹部24为从厚度方向观察呈矩形的凹陷,并且形成于从延伸部23的内周缘23c向径向外侧远离的位置。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凹部24的从厚度方向观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楕圆形、多边形(包括三角形)。
如图3、图4所示,凹部24具有第1凹部24a和第2凹部24b,所述第1凹部24a形成于延伸部23的一侧面23a;所述第2凹部24b形成于另一侧面23b。如图4所示,第1凹部24a与第2凹部24b以不在厚度方向上重合的方式沿周向交替设置。
[0014]如图2所示,被卡合部12具有周槽13和多个凸部14,所述周槽13在主体部10的外周面上从厚度方向中央部向径向内侧凹进;所述多个凸部14从周槽13的内表面沿厚度方向突出。周槽13沿周向延伸,齿轮部20的延伸部23进入其中。因此,齿轮部20与主体部10在厚度方向上卡合,从而使主体部10与齿轮部20不会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移动(不会分离)。另外,如图4所示,凸部14具有第1凸部14a和第2凸部14b,所述第1凸部14a进入第1凹部24a而与第1凹部24a卡合;所述第2凸部14b进入第2凹部24b而与第2凹部24b卡合。因此,凸部14与凹部24在周向和径向上卡合,从而使主体部10与齿轮部20相互无法相对旋转。另外,使主体部10与齿轮部20不会在径向上分离。
[0015]接下来,针对形成主体部10和齿轮部20的树脂材料进行说明。主体部10和齿轮部20通过后述的注塑成型而形成,因此由具有热塑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10占据蜗轮1的大部分,从而使主体部10的刚性大致成为蜗轮1的刚性。据此,主体部10的树脂材料选择满足规定的刚性的树脂材料。另一方面,形成齿轮部20的树脂材料选择比形成主体部10的树脂材料在较高的温度下熔融的树脂材料(以下,称为高熔点树脂),换言之,选择硬质的树脂材料。根据上述内容,维持蜗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和环状的齿轮部,其中,所述主体部被固定于旋转轴;所述齿轮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用于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向其他的零部件进行传递,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齿轮部成型工序和主体部成型工序,在所述齿轮部成型工序中,向第1模具中注射高熔点树脂而成型所述齿轮部;在所述主体部成型工序中,将所述齿轮部嵌件于第2模具且注射低熔点树脂而成型所述主体部,所述第1模具具有横浇道和浇口,所述横浇道位于成型所述齿轮部的环状的型腔的内周侧;所述浇口用于连通所述横浇道和所述型腔而向所述型腔供给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为盘形浇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型动力传递部件为蜗轮,所述第1模具具有用于成型所述蜗轮的齿的外周模具,所述外周模具由沿周向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仲悟志吉冈明香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