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交换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095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交换装置包括框架、隔板和传热外壳;多个隔板固定于框架的内部,隔板之间相互平行,以形成预设个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传热外壳罩设在框架外,传热外壳上开设流道出入口,流道出入口与流道相通;沿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上,隔板上设置有挡流凸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冷却电池时,将传热外壳的外传热面贴合到电池的待冷却面。由于隔板上设置有挡流凸起,因此,若电动汽车发生侧倾时,冷却介质能够在挡流凸起的作用下,避免全部流到流道的一端导致积液,进而避免了热交换装置局部受热不均。避免了热交换装置局部受热不均。避免了热交换装置局部受热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热交换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热交换装置在山路、越野路等有急弯路况下,可能造成汽车侧倾,热交换装置内部液体倾向一侧,局部积液导致受热不均,进而导致热管理系统失效。
[0003]因此,如何避免汽车侧倾时热交换装置内部局部积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能够避免车辆侧倾所带来的热交换装置变形和局部积液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包括框架、隔板和传热外壳;
[0008]多个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隔板之间相互平行,以形成预设个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所述传热外壳罩设在所述框架外,所述传热外壳上开设流道出入口,所述流道出入口与所述流道相通;
[0009]沿所述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挡流凸起。
[00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毛细结构;
[0011]所述毛细结构设置在所述传热外壳的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动方向平行的两个内传热面上。
[001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框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3]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池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泄压结构和密封塞;
[0014]所述泄压结构贯穿地设置在所述传热外壳上,所述密封塞封堵所述泄压结构;
[0015]所述密封塞的失效温度不高于待冷却电池的安全温度阈值;当所述密封塞失效时,所述流道和所述电池热交换装置的外部相连通。
[0016]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泄压结构为开设在传热外壳上的泄压孔,所述密封塞封堵所述泄压孔。
[0017]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泄压孔开设在所述传热外壳上与所述隔板相对的位置,所述隔板与所述密封塞一体设置,所述隔板的失效温度不高于所述待冷却电池的安全温度阈值。
[0018]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泄压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传热外壳上的泄压槽,所述泄压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隔板垂直,所述泄压槽与所述泄压孔相连通,且所述密封塞填充于所述泄压槽及所述泄压孔中。
[0019]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沿着所述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所述挡流凸起的横截面为两侧带有斜坡的面;
[0020]所述斜坡的坡面与水平面所呈角度范围为90
°
至170
°

[0021]所述挡流凸起的顶端与所述流道的顶壁的距离为所述流道的高度的20%到90%;
[002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沿着平行所述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所述挡流凸起的横截面积为所在流道的横截面积的10%。
[0023]根据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技术范围内,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0024]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冷却电池时,将传热外壳的外传热面贴合到电池的待冷却面。由于隔板上沿着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设置有挡流凸起,因此,若电动汽车发生侧倾时,冷却介质能够在挡流凸起的作用下,避免全部流到流道的一端导致的积液,进而避免了热交换装置局部受热不均。
[0025]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下方案:
[0026]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
[0027]由于本技术公开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中的电池热交换装置,因此,电池热交换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技术公开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包含的。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应用时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交换装置装配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框架和隔板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传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1]其中,图1

12中:
[0042]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框架100、隔板200、传热外壳300、挡流凸起20、毛细结构400、泄压槽500、密封塞600、泄压孔30、内传热面31、外传热面32、待冷却电池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

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用于电池及电池组的冷却。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可用于液冷或直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即其使用的工质液包括水、制冷剂等传热系数较高、汽化潜热较高的液体。工质液的选取可根据整车集成要求、电池或者电池组的传热需求等参数选择。
[0045]具体地,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包括框架100、隔板200和传热外壳300。框架100给其它部件提供了支撑,框架100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长条杆组成的长方体框架等。需要说明的是,框架100的形状不限,可根据待冷却的电池或者电池组的形状设计。
[0046]多个隔板200固定于框架100的内部,隔板200之间相互平行,以形成预设个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传热外壳300罩设在框架100外,传热外壳300上开设流道出入口,流道出入口与流道相通。传热外壳300由传热系数较高的金属制成,以确保有效的热交换,通过调整框架100与传热外壳300的相对位置,使二者通过夹紧、封焊、粘贴等方式密封。
[0047]流道的个数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具体可以依据实际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0)、隔板(200)和传热外壳(300);多个所述隔板(200)固定于所述框架(100)内部,所述隔板(200)之间相互平行,以形成预设个用于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所述传热外壳(300)罩设在所述框架(100)外,所述传热外壳(300)上开设流道出入口,所述流道出入口与所述流道相通;沿所述冷却介质流动的方向上,所述隔板(200)上设置有挡流凸起(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毛细结构(400);所述毛细结构(400)设置在所述传热外壳(300)的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动方向平行的两个内传热面(3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结构和密封塞(600);所述泄压结构贯穿地设置在所述传热外壳(300)上,所述密封塞(600)封堵所述泄压结构;所述密封塞(600)的失效温度不高于待冷却电池的安全温度阈值;当所述密封塞(600)失效时,所述流道和所述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的外部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交换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为开设在传热外壳(300)上的泄压孔(30),所述密封塞(600)密封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轩肖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