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和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771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和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液冷板,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层叠设置,导热垫则与电芯表面紧密接触。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设置有多个排气槽,每个排气槽至少有一末端伸出导热垫的设置区域;其中,贴附面为液冷板本体与导热垫的接触面。在将导热垫铺设在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时,如果导热垫与液冷板本体之间存在气泡,气泡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槽排出,从而使得导热垫平整铺设在液冷板本体上,导热垫表面不会产生鼓起等现象,避免因存在气泡所导致的热接触不良,有效提高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有效提高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有效提高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和液冷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板和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有多种热管理方式,其中液冷/液热是最典型的热管理方式。在液冷/液热系统中,需要有一个靠近电芯的液冷管道系统。为了保证液冷管道系统与电芯表面有良好的热接触,一般都是采用光滑的液冷板,与电芯的光滑表面靠近,中间隔一层导热垫。对于大尺寸的软包和方形铝壳电芯模组,液冷板热接触面往往是一个很大的平面,等铺上导热垫时,导热垫和液冷板本体表面之间很容易存在气泡,造成较大面积的热接触不良,影响散热效果。而电芯的散热面远小于液冷板热接触面,且相邻电芯之间都有间隙,这些间隙能够将电芯与导热垫之间的空气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液冷板和液冷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液冷系统部署时,液冷板与导热垫之间容易存在气泡造成热接触不良的弊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所述液冷板本体和所述导热垫层叠设置;
[0005]所述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设置有多个排气槽,所述贴附面为所述液冷板本体与所述导热垫的接触面;
[0006]所述排气槽至少有一末端伸出所述导热垫的设置区域。
[0007]优选的,各所述排气槽在所述贴附面呈纵横交错分布。
[0008]优选的,同一方向设置的各所述排气槽在所述贴附面均匀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或倒梯形。
[0010]优选的,截面为V字形的所述排气槽采用滚压工艺生成;
[0011]截面为倒梯形的所述排气槽采用表面刨槽工艺生成。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气槽的槽深大于槽宽的50%。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板还包括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部署于所述液冷板本体内部;
[0014]所述冷媒流道的流道壁面与所述排气槽的槽壁面具有预设间距,以保证全生命期内冷媒不泄漏。
[00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0016]所述液冷系统部署时,所述导热垫与电芯表面紧密接触。
[0017]优选的,所述导热垫由绝缘导热硅胶制成。
[0018]优选的,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冷媒流体;
[0019]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液冷板本体上;
[0020]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液冷板内部的冷媒流道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冷
板内部的冷媒流道的另一端口连接;
[0021]所述液冷系统工作时,所述冷媒流体充满所述冷媒流道。
[0022]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液冷板和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液冷板,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层叠设置,导热垫则与电芯表面紧密接触。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设置有多个排气槽,每个排气槽至少有一末端伸出导热垫的设置区域;其中,贴附面为液冷板本体与导热垫的接触面。在将导热垫铺设在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时,如果导热垫与液冷板本体之间存在气泡,气泡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槽排出,从而使得导热垫平整铺设在液冷板本体上。而在导热垫平整铺设在液冷板本体的前提下,导热垫表面不会产生鼓起等现象,从而能够避免因存在气泡所导致的热接触不良,有效提高液冷系统的热管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液冷板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液冷板本体的整体结构图。
[0025]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7]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1和导热垫2,所述液冷板本体1和所述导热垫2层叠设置;
[0028]所述液冷板本体1的贴附面设置有多个排气槽11,所述贴附面为所述液冷板本体1与所述导热垫2的接触面;
[0029]所述排气槽11至少有一末端伸出所述导热垫2的设置区域;
[0030]优选的,各所述排气槽11在所述贴附面呈纵横交错分布。
[0031]优选的,同一方向设置的各所述排气槽11在所述贴附面均匀分布。
[0032]本实施例中,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1和导热垫2,液冷板本体1和导热垫2层叠设置。优选的,导热垫2贴附在液冷板本体1上。液冷板本体1的贴附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槽11,其中液冷板本体1的贴附面是指液冷板本体 1与导热垫2的接触面。各个排气槽11至少有一端伸出导热垫2的设置区域,以避免导热垫2将各个排气槽11覆盖,无法实现将导热垫2铺设时所产生的气泡排出外界。优选的,各个排气槽11的两端均伸出导热垫2的设置区域,从而使得排气槽11内的空气具有最短的排气路径,能够更加快速地排出导热垫2与液冷板本体1之间的空气。各个排气槽11在贴附面上沿液冷板本体1 的长度方向分布,或者沿液冷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或者呈纵横交错分布。优选的,同一方向设置的各个排气槽11(比如同为沿液冷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各个排气槽11)在贴附面均匀分布,两两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将导热垫2铺设到液冷板本体1上时,如果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热垫2与液冷板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出现气泡,气泡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各个排气槽11 排出外界,从而消除导热垫2与液冷板本体1之间的气泡。而各排气槽11均匀分布,能够增大与可能出现的气泡的接触
几率,从而更好地消除气泡。同时,导热垫2与液冷板本体1之间的气泡消除后,使得导热垫2整体能够平整的铺设在液冷板本体1上,导热垫2表面不会因存在气泡出现鼓起等现象,从而使得导热垫2能够平整地贴覆在需要散热的结构件上(比如电芯表面),有效避免因气泡存在造成的热接触不良,提高散热效果。
[003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11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或倒梯形。
[0034]优选的,截面为V字形的所述排气槽11采用滚压工艺生成;
[0035]截面为倒梯形的所述排气槽11采用表面刨槽工艺生成。
[0036]优选的,所述排气槽11的槽深大于槽宽的50%。
[0037]本实施例中,液冷板本体1上的排气槽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V字形或倒梯形,在实际应用中优选设置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的排气槽11。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的排气槽11与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排气槽11相比,在具有同样槽深的条件下,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的排气槽11具有更大的排气空间,因而对气泡的消除效果更佳,同时也能避免导热垫2变形后堵塞排气槽11(排气空间大,能够容纳更大体积的物体)。优选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的排气槽11可以采用滚压工艺生成,而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的排气槽11可以采用表面刨槽工艺生成。本实施例中,排气槽11的槽深大于槽宽的50%,以保证排气槽11具有足够的深度,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本体和导热垫,所述液冷板本体和所述导热垫层叠设置;所述液冷板本体的贴附面设置有多个排气槽,所述贴附面为所述液冷板本体与所述导热垫的接触面;所述排气槽至少有一末端伸出所述导热垫的设置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排气槽在所述贴附面呈纵横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方向设置的各所述排气槽在所述贴附面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或倒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截面为V字形的所述排气槽采用滚压工艺生成;截面为倒梯形的所述排气槽采用表面刨槽工艺生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的槽深大于槽宽的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伟李笑笑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